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政治 > 教学资源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发布者:cj_lihua   发布时间:2017-11-30 10:48:26   点击数:

核心要点

  ■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党从历史探索中得出的科学论断。

  ■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没有改变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

  ■ 必须从基本国情出发贯彻落实基本方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四个伟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要认真加以落实。

  ■ 必须从基本国情出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到2020年,建成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小康社会,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 必须从基本国情出发推进伟大事业。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既要避免落后于实际、落伍于时代的问题,也要防止出现脱离实际、超越阶段而急于求成、急躁冒进的误区;真正做到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

 

  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新特点和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作出的科学判断,为制定新时代党的方针政策提供了根本依据,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党从历史探索中得出的科学论断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党在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基础上,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过程中,从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上对我国国情所作的全局性、总体性判断,是我们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

  马克思认为,消灭私有制之后建立起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他明确把共产主义社会区分为“第一阶段”、“高级阶段”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不同发展阶段。马克思的这一设想为后人继续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明确了方向。列宁首次提出用社会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代替原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与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进行了区分。列宁认识到,社会主义本身是一个发展过程,需要分阶段逐步过渡,并提出“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完全的社会主义”等概念。列宁关于“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的提法蕴含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反映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马克思、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阶段划分论,为我们党认识和处理这一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们党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根据中国具体实际,对我国基本国情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作过一些探索。20世纪50年代末,毛泽东曾提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在1962年七千人大会上,他科学分析我国国情,指出: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大地发展起来,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但由于“左”倾思想不断发展,我们党一度犯了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错误,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受到严重挫折。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对我国所处历史方位作出科学判断,并将这一宝贵认识付诸改革开放的实践,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987年,党的十三大首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我国从五十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三大还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92 年,党的十四大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1997 年,党的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特征、发展进程、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基本制度、基本纲领作了进一步系统论述。2007年,党的十七大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不变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在稳定解决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的基础上,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在总体上有了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后,面临的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这也充分说明,原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表述,已经不能客观反映新实际和新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述,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结合上进行理性分析得出的重大判断。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们必须把握好这一“变”和“不变”的辩证关系。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不能仅仅从经济发展水平一个因素来看,而应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来看,涉及社会基本矛盾、总体战略布局、社会发展水平、人民对公平正义的要求等方面。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考察,新时代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各方面还存在着种种新问题新矛盾。主要体现为: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0%左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在发展质量、创新能力、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一些改革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落实。这说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阶段性变化,并没能从总体上改变我国生产力不够发达和生产关系不够完善的状况。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与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变”与“不变”的科学判断,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运用到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实践,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大发展,也是对世界社会主义的重要贡献。

  三、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

  党的十九大是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代表大会,大会取得的政治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提出的重大创新举措,必将对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从基本国情出发贯彻落实基本方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四个伟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在行动纲领层面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这就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既要充分看到这些年来我国发展成绩巨大,有利条件不断增多,又要清醒看到发展中的困难、问题和不利因素,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从基本国情出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我们党要立足实际,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努力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建成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小康社会,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此基础上继续奋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从基本国情出发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们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牢牢把握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要避免落后于实际、落伍于时代的问题,也要防止走入脱离实际、超越阶段而急于求成、急躁冒进的误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真正做到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更加自觉地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最大的主题,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执笔:刘学礼 孙 迪)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