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精讲艺术的十种表现
发布者:cj_wbp 发布时间:2017-06-27 09:11:59 点击数:
讲课是教师职业的基本功,精讲是课程改革对教师职业水平的新要求。精讲,就是选择经过提炼整合后的教材精华部分加以解释、论述和说明。精讲的目的是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精讲不是简单的缩讲或不讲,精讲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组织、协调、引导作用,更要突出有效教学的适应性、针对性和启发性;既要有教师的精彩“表演”,更要有学生的精彩表现。精讲的四项原则:一是根据教材有所取舍;二是根据学生有所选择;三是根据情境有所发挥;四是根据课堂有所创新。精讲要落到实处,就要研究教材,超越教材,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机械地规定每堂课只准讲多少分钟。精讲要体现优势,就要讲究策略。精讲的四条策略:设疑激趣为先导,观点比较为途径,揭示规律为重点,应用创新为归宿。
精讲想要引人入胜,就要做到四个要求:一是语言精炼,形象生动;二是内容精当,深入浅出;三是讲解精彩,情感共鸣;四是话题精巧,构思新颖。根据多年教学的体验与感悟,本文着重叙述精讲艺术的十种表现。
一、题目中剖析内涵
教材的题目往往是单元、课时的重点所在,体现教材的主题思想,具有丰富的哲理内涵。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在无意当中忽视了题目的意义和内涵,致使教学缺乏主线,知识缺乏联系,内容缺乏分析,能力缺乏转化。题目由题与目两部分构成,“题”是明线,显示问题,“目”是暗线,揭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由题目的剖析入手,往往能从认识上明确学习的目标,本质上把握事物的内涵,根本上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优秀教师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关注题目在学习上的导向与定向作用,用精讲引导方法。
题目的内涵需要教师的分析点拔,学生才能领会其奥妙。一般来讲内涵包含四个层次:学习目标、学习主题、探究课题、感悟启示。
二、平淡中演绎精彩
教材编写的要求是严谨、严肃,学生阅读喜欢的是形象生动,化解这对矛盾就需要教师的讲解;学生的阅读与文本的理解存在着一定差距,弥补这个差距就需要教师的引领。只有教师的讲解与引领富有艺术性,具有感染力,这样课堂才有吸引力。如何做到平淡中演绎精彩,需要教师充分发掘课程资源,重新整合教材结构,摸准学生的兴奋点,激活学生的思维点。具体讲就是争取三个精彩、做到四个转化。
三个精彩的表现是教师的讲解精彩,师生的互动精彩,学生的表现精彩。讲解精彩不是说把课上成单口相声,搞成演讲比赛,起码要借鉴《百家讲坛》的成功之处,把教材讲活、讲透、讲出兴趣、讲出方法、讲出主题、讲出哲理,让学生感到很有收获,很受启发。具体说介绍背景理解准确,课文主题分析透彻,整合资源争取共鸣,补充细节调动兴趣,拓展视野开阔眼界,示范方法引领思想,这都是讲解出彩的好地方。
演绎精彩的四个转化是教师的语言转化、知识转化、教法转化和感情转化。把书面语言转化成生活语言,要求通俗易懂、形象生动、风趣幽默,还应该联系实际,启迪思维;把教材知识转化生活经历,要求了解学生、适应学生,还应该分别对待,因材施教;把教学方法转化为学法指导,要求研究学生,满足需求,还应该创设情境、掌握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把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转化为职业精神、职业水平,要求始终保持工作激情,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把师爱转化为激励学生的动力,把师德转化为引领学生的方法。
三、已知中验证理解
资料显示,90%的学生可以初步掌握教师讲授的所有知识,但离开课堂后,90%的学生对课堂知识的遗忘,随着时间的推移达到50—90%。所以,教学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形,学生自以为学会了,掌握了的知识,在考试时总想不起来,回答不全,甚至搞出“穿上马甲就不认识”的笑话。更多的学生则是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对学习效果心中无数,不知道如何检验,也就谈不上如何改进。究其原因,关键是理解不到位,只是会背诵一些概念定理,并未真正理解。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一般分为一无所知,一知半解,深刻了解,融会贯通四种状况。一知半解最常见,还自以为是,不愿深入学习;深刻了解,需要老师的透彻剖析;融会贯通,则需要学生的深刻感悟。提升认识层次,需要老师引导方法,在已知中验证理解。
理解分为本义、深义和新义三个层次。课改倡导个性化阅读,多元化理解,部分师生误认为只要言之有理皆为对,于是闹出“愚公为啥不搬家”的疑问,还被扣上“破坏环境”的帽子。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认知,对教材的理解产生误解和误会都能谅解,但关键是教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随声附和。正确引导理解的措施有三个,一介绍背景理解本义;二讲解变化理解新义;三分析内涵理解深义。
理解的表现是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转述教材内容。学生往往对自己是否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心中无数,不知道如何验证理解的程度,这就需要老师教会学生使用反问的方式来检验。反问的指向有四个:知识网络验证知识记忆,疑难解析验证知识理解,建构生成验证知识感悟,创新应用验证知识探究。具体说要能独立再现课时或单元知识结构,并自主选择主要概念、原理作设问,克服“一学就会,一过就忘,一做就错,一考就晕”的浅理解现象。一般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回答问题,缺乏主动探究的习惯和能力,需要我们用提问的方法促进理解,用反问的方式验证理解,用追问的方式深化理解,用互问的方式感悟理解。
四、情境中体验感动。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具体场景,以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感悟教材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情境与现实存在的关系,我们把教学情境划分为真实型、仿真型和模拟型三类。情境教学认为知识需要深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活力,才会富有感染力。知识本身具有丰富的实际内容,但表现它的文字(符号图表)则是抽象的、简约的,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把教材所表达的实际事物在学生大脑中形成清晰的图像和情形,在情境中有效学习,在情境中体验感动。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自己的讲解,把教材的书面语言、学术语言转化成学生易于理解,便于接受的生活语言、口头语言。有了生动具体的情境,学生的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大脑才会主动思考,学生的情感才会丰富细致。
“情”是促进学习的重要力量,是情境教学的一个维度。注入情感的知识,使人充满柔情;未经加温的知识,使人变得冷漠。小学生学习“奶”字,老师这样讲道,“奶”是个善良的老妇人,首先要有“女”字旁,为了抚养子女付出了一辈子的辛劳,现在年老体衰,走路时有点儿驼背,还要拄个拐杖,同学们记住一定要好好照顾奶奶哟。“境”是另一个维度,既要为学生提供认知的停靠点,又要为情感提供感悟的渗透点。一般教师与优秀教师的差距,体现于发现机遇的眼光,创设情境的能力,处理问题的智慧,反思教育的深沉。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六种,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现体会情境和语言描述情境。
在思维碰撞中让同学们学会接纳、学会倾听,学会比较,学习思考,真正能够用发展的、全面的、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并在学习讨论的过程中接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感染与熏陶,体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快乐学习的方法与真谛。
创设情境可以使学习活动变得生动而有吸引力,真切而有感染力。美国同行创设收取试卷费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当年殖民者征收印花税激起的愤慨,就是经典案例。精讲一定要善于借势、趁势与造势,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动。
五、比较中感悟方法
怎样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是有效教学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大家都会说掌握学习方法很重要,但具体怎样做却不清楚,比较中引导学生掌握方法、感悟方法就是精讲的经典表现。
比较是指就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的事物辩别异同或高下。通过比较得出的结论会更鲜明、更深刻。比较教学法是根据一定标准,选择一定关系,确定比较对象,发现具体异同点,从而认识特征、发现特点、掌握规律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应用于教学,可以起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开拓视野、感悟方法的作用。比较的关键在于教师选择恰当的例子,提出合适的问题,引导正确的思路,感悟思辨的方法。
比较的四种策略:1、自主阅读与老师的讲解比;2、课后作业与同学的见解比;3、主动质疑与权威的论述比;4、课后反思与自己的理解比。
比较的四种方法:1、纵向比较;2、横向比较;3、观点与史实比较;4、人物背景与作品主题比较。
六、设问中促成思考。
精讲往往体现于设问。“问”是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设是教师鼓励质疑的情境创设。设问的目的在于启发思维,聚集问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设问要求有深度、有层次,让学生有话可说,但又若有所思;让教师有理可讲,但又若有所悟。设问聚集问题,设问彰显引导,设问促成思考,设问体现水平。设问不追求具体知识的解答,而追求思维能力的培养;设问不指向具体知识的记忆,而指向思维能力的判断;设问不讨论抽象概念的理解,而体验抽象概念的感受。
传统课堂教学大多停滞在“知识传播”的层面上,要求学生仅仅做到被动接受,机械记忆,严重制约了教学效益的提高。在多数学生尚不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不适应自主探究的情况下,通过教师的设问来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考就很有必要。设问是指教师依据教材内容,依据学生水平提出的有主题、有层次、有拓展、有意义的问题。问的浅薄勿需动脑皆能答的叫问答,问的浅显只需看书皆能答的叫问话,问的深沉需要思考才能回答的叫问题。
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遭遇启而不发,问而无答的尴尬,究其原因一是教师不善引导,把大题化“小”,给学生提供思考问题的切入点;二是把提问等同于启发式,只有问而没有启,只有问而没有设,学生缺乏思考坡度的引导,思维方法的引领。思维尚未激活,嘴巴自然难以打开。
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主体的思维活动而产生的。人的思维活动常常因疑问,尤其是用旧知识老经验解释不了的新问题造成的悬念而被激活,促成深入探究,促进积极思考。思维从疑问开始,启发从设问从手。古人讲“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理解主要是问题提出的巧妙,促成了深入思考。
设问要求掌握四个度:问题设计的梯度,问题拓展的程度,问题探究的深度,问题激活的力度。设问要求指向四个点:学生兴趣的关注点,教材内容的疑难点,知识拓展的升华点,情感体验的接触点。设问追求四个动:自主阅读质疑主动,课堂讨论师生互动,思想碰撞思维联动,课后反思感情灵动。
美国教师讲《灰姑娘》的设问,很值得我们研究。设问1:如果午夜12点的时候,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车,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所以你们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设问2:如何你是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后妈不是坏人,只是她们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他的孩子。设问3:如果因为后妈不愿意她参加舞会就放弃了机会,如果她自己没有强烈的参加舞会的愿望,她可能成为王子的新娘吗,是谁决定她要去参加舞会?……孩子们就算辛黛瑞拉没有妈妈疼爱她,也不能够让她不爱自己。如果你觉得别人不够爱你,你要加倍地爱自己;如果别人没有给你机会,你应该加倍地给自己机会,如果你真的爱自己,就会自己找到需要的东西。
设问不同于提问,提问指向于别人,设问置身于其中;提问强调求解,设问重视拓展;提问止步于答案,设问追求于探究;提问让学生思考,设问让师生互动。
七、小结中梳理头绪
精讲追求学法指导。讲服务于学,导规范于引。从教学环节上来评价有价教学,缺失最多的是课堂小结。
教学低效的主要表现是学生不会读书,只记住情节而不会搭建框架,只记住定理而没发现问题。不客气地讲,问题表现在学生可根子却在教师。回想一下,老师讲课的习惯总是在最后几分钟用于布置作业,而忽视了课堂小结,致使学生只有零散的知识,没有整体的概念。课堂小结费时不多,却如同一条丝带,把知识的珍珠串连起来形成漂亮的项链。
网络文章《笑谈中国通史》就是很好的例子。孔子说:我仁;孟子说:我义;老子说:我无为;庄子说:我逍遥;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易中天品三国,借关羽之口评价东吴历任水师都督,说周瑜是个“短命鬼”;鲁肃是个“老好人”;吕蒙是个“病殃子”;陆逊是个“书呆子”。总结的很传神,也很傲气,为“大意失荆州”埋下了伏笔。
课堂小结的四项要求是语言的简洁性,表述的流畅性,概括的全面性和理解的深刻性。课堂小结的形式很多,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认识水平,认真讨论,形成共识。课堂小结主要有六种形式:提炼要点式、哲理辩析式、图表数字式、纲要结构式、主题回应式、破解题眼式等等。
课堂小结的作用:1、促进学生思考,梳理知识头绪;2、促进师生互动,建构知识网络;3、促进学生拓展,掌握学习方法;4、促进教师反思,提高教学效率。课堂小结应该有四味:生动活泼有趣味;学科特色有韵味;把握本质有品味;系统感悟有回味。
八、生成中捕捉灵感
生成是指随着教学进程的展开,学生在阅读、听讲、练习、思考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新的困惑、新的疑虑,它们往往又是其他同学不曾想到、教师备课不曾注意到的地方。这些困惑和疑虑,又可能会派生出更多的困惑和疑惑,成为教学的障碍或契机。充分利用生成的课程资源,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灵光,碰撞教师的教学灵感,是课堂精讲的必然要求。
生成相对于教学预设而言,分有意生成、无意生成两种类型。它具有问题生成、疑问生成、灵感生成、思维生成、答案生成、模式生成六种形式。生成的条件需要自由的学术氛围,安全的心理保障,探究的师生互动,定格的教学灵感。
生成是可遇不可求的机会。一般教师过于关注教材知识的呈现,教材难点的讲解,而忽略了学习主体学生的认知和感受,忽视了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疑虑之时,恰是学生思而未得之时,正是需要教师给予适时点拔、适当引导的时候,正是在争论中碰撞观点,在生成中捕促灵感的大好机会。实践证明,在真实教学情境下,学生即兴提出的问题,思考后生成的问题才能更多的激发学习热情。总之,源于学生困惑与体验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激发探究欲望。
生成是教学过程的“意外”情况。一般教师囿于预设的教案、限定的时间,本能地采取回避的方法,总是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质疑和困惑,往往会以“课下解决”来搪塞或个别辅导来处理。他们恰恰忘记了意外之中蕴藏着机遇,困惑之中潜伏着灵感,但它只给有心人准备。过于程式化的教学,使学习缺乏乐趣,学生缺乏刺激,课堂缺乏生机。生成应当是教师在课堂上的即兴创造,因为生成反映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和复杂性,生成是课程改革的亮点,生成是教学个性和教学品格的体现,生成是课堂精讲艺术的载体。
生成是一种教学机智的唤醒,生成是一种教学智慧的点化。生成的形成取决于课堂氛围、学生状况、职业敏感和专业素养。课堂教学中既有质疑问难的碰撞生成,又有思考感悟的方法生成;既有师生互动的启发生成,又有学生豁然开朗的灵感生成。应对课堂意外情况叫作驾驭课堂的能力,把握教学生成程度属于课堂精讲的艺术。
九、幽默中显现智慧
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是幽默风趣的教师,他们有一种本领化腐朽为神奇,把学习变成一种快乐的享受。幽默是指有趣可笑而又意味深长的话语或表情。幽默的教师一定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具有亲和力;善于营造课堂氛围,具有感染力。
幽默不是插科打浑耍嘴皮子,也不是用市井俗话取悦学生。幽默是一种驾驭语言的能力,是一种宽宏大度的品质,是一种儒雅淡定的从容,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在教学中,幽默可以趣化记忆,强化理解,唤起注意,化解尴尬。幽默反映教师的教学个性,显现教师的教学智慧。
创设幽默的方法一是名言倒置。名言名句,大家耳熟能详、意思明白、道理清楚。但如果倒置倒装,有时会收到令人意料不到的效果。讲“科学发展观”时,概念多头绪乱,学生不易理解。借“发展是硬道理”的倒置,变成“硬发展就没道理”,一下子学生就明白科学发展观的精髓。
创设幽默的方法之二是俗语巧用。民间俗语、学生熟悉、听来亲切,如果能结合教材二度开发,会有特殊功效。讲“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举例说:“一口吃不成胖子,但胖子是一口一口吃出来的”。讲看问题的角度时,举例道“当别人坚持自己的见解或喜好时,你说那是固执;当你这么做时,你说哪是意志坚定”。美国南北战争之后,南方一片萧条,“乌鸦飞过佐治亚,都得自己带干粮”。PK的意思,放在清朝末年是“赔款”,牌友嘴里是“扑克”,警察局里指“扑空”,老少边穷指“贫困”,领导借指是“陪客”,老师骂人叫“爬开”。
创设幽默的方法之三是“成语新解”。一般来讲,成语典故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如果从新的角度理解,从新的角度解读,会有新的体会与感悟。“半途而废”的新解是如果方向错了,停止就意味着进步。“过错是暂时的遗憾,错过是永远的遗憾。”“天赐食于鸟,但不投食于巢”。——自食其力。画蛇添足换种欧化的说法,“把香水洒在柴罗兰花上”、“给百合花涂上油彩”。
创设幽默的方法之四是哲理透析。老子“无为”,决非“无所作为”,而是一种态度、一种抉择。所谓“得之淡然,失之坦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讲成功的条件时,指出“成功需要朋友的帮助;巨大的成功则需要敌人的挑战或刺激”。“幸福让我们热爱生活,悲痛让我们理解生活”。区分君子与小人,“何为君子,凡事肯吃亏者便是;何为小人,凡事凡爱占便宜者便是”。
创设幽默的方法之五是善于解嘲。课堂上常常出现意外的情境,处理不当令教师尴尬难堪,若善于解嘲尤其是自我解嘲,则化解矛盾,博得一笑,尽显教师之机智。如教学口误,自称是“智者一失”。
十、创新中磨砺艺术
精讲的价值,不在于原理分析的多么透彻,公式推导的多么顺畅,而是告诉学生怎样思考问题,尤其是面对陌生领域如何去寻找答案,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精讲的修炼要求突破教材、教参的束缚,在创新思维方式、创新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活动、创新习题设计上下功夫。精讲落脚于精练才会有效,创新着眼于实践才会提高。
创新习题设计,最能体现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教学活动的层次性,创新思维的挑战性。创新习题的设计就是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品格,致力于营造创新氛围而编制的题干材料具有生活性和时代性,解题思路具有指导性、规律性,思维方式具有挑战性、生成性的新型习题。它具有激活学生思维、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的特点。
创新习题设计要求提供新材料、设置新情境、拓展新视角、补充新观点、完善新环节。创新习题主要有情境式习题、发散式习题、探究式习题、辩证式习题四种形式。与创新习题的设计使用相匹配,精讲要辅之以方法,导之以思考,方能取得举一反三之功效。
提升课堂精讲艺术是对教师的高水准要求。庸师胡讲、劣师歪讲、常师泛讲、严师细讲、高师趣讲、名师精讲,这不仅是教师专业水平的差距,也是教育家与教书匠的差异所在。归纳起来,这种差距表现在五个方面:一、能够发挥专业自主性,视学生为主体,视发展为己任;二、“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把教材作为一种课程资源,进行二次开发,整合使用。三、重学法指导,求教法与学法相吻合,讲解与练习相匹配;四、用“有效”保证教学,用精讲演绎精彩;五为学生铺垫成功,为自己创设发展。
精讲是一个相对广义的概念,它涵盖了教学要素中讲、练、思、评、考、悟等各个方面。精讲重在揭示规律,贵在引领方法,难在适合学生,只有平时工作积累中的精思,教学研究中的精进,才能做到课堂教学的精讲。精讲这是一种水平;更是一种追求,还是一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