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地理 > 地理广角

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

发布者:cj_drm   发布时间:2017-04-20 16:05:14   点击数:


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

 

预设表现在课前,指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从这个角度说,它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设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按照教师课前的设计和安排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预设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学生获得了预设性的发展,或者说教师完成了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地理课堂教学的预设主要包括二个方面:一是按计划完成预定的三维教学目标。如在《地理3》“荒漠化的防治”的教学中,就应该达成这样的目标: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地理背景和人为原因的关系,建构出荒漠化从形成发展到治理的完整的知识结构,掌握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一般方法,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地观。课堂预设的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在《地理3》“荒漠化的防治”的教学中,我们可能会发现学生的中国地理知识一无所知,这样我们就要考虑在这节内容教学之前先安排一节对中国地理复习的课。再如在上地理《必修1》的“地球自转和时差”时,由于学生初中地理基础薄弱,不知道经、纬线(度)知识,就有必要先让学生从地球仪上找出经、纬线(度)的变化规律,为下面的教学作一个很好的铺垫。这样方可达到预定的三维教学目标,减少教学中的阻力。

 

新课程非常关注并提倡课堂动态生成,地理课堂也更应该是一个动态的生成的课堂,这主要是由三个方面决定的:一是每个学生的个性和认知水平不同。对于同样的问题,不同同学的理解程度是不同的,新课程的老师应该包容这样的不同,甚至是宽容学生的理解错误,不可以用同一个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学生,这样也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求。二是地理的学科特色决定了地理课课堂会有许多生成的东西。如在分析地理事物影响因素的时候,就有主导因素和影响因素的区别,初学地理的同学是会有很多疑问的,老师要善于抓住这样的疑问,作进一步的引导分析,让学生体会地理思想。地理的综合性和地域性决定了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点,对此很多同学也会产生疑问。如在必修3“河流的综合开发”分析到田纳西河的自然背景时,学生就肯定会发现田纳西河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这种气候的特点是夏季多雨,而教材却描述是冬末春初多雨水,夏季秋季降水相对较少。为什么?当出现这样的疑问的时候,也正是课堂教学生成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从北美洲的地形和风带去分析。夏季田纳西流域处于阿巴拉契亚山地的背风坡,雨水较少。冬春季节,由于北方地势低平,冬季强大的极地东风南下和该地的大陆暖湿气团交汇形成锋面雨。这虽然不是这一节的教学目标要求,但当学生有这样的疑问时,就该抓住机会向学生渗透地理学科思想。自然地理的过渡性也很难理解,通常会是学生课堂生成中的热点问题。地理的学科特色决定了课堂中生成的东西往往都是学生理解困难的,而这些恰是地理思想渗透的好机会,因为生成的疑问是学生自己主动在大脑中产生的,对疑问的解决自然印象很深刻。三是课堂教学不单单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过程,也是教与学交往、互动的过程。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教学是一个发展的、增值的、生成的过程。

 

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预设与生成二者是互补关系。“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是矛盾的统一体。在教学中,必须正确处理这一矛盾,审视教学资源,弹性设计教学,进而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在感悟、积累、运用的动态过程中,在准确把握“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同时,实现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和谐共振。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动态的过程。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产生良好的“生成”。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