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小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语文 > 教学研究

思想的碰撞 智慧的飞扬

发布者:cj_wsh   发布时间:2017-04-05 10:35:54   点击数:

 

思想的碰撞   智慧的飞扬

        ---- 大连市研训教师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提升高级研修班培训体会

金秋十月,我与县进修教师教育办的傅红老师结伴参加了大连市教育学院组织的为期三天“大连市研训教师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提升高级研修班”培训。本次培训地点是坐落在北国春城长春市的东北师范大学,虽说培训时间紧张,仍被东师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感染着。

本次为我们培训是东师的六位教授。第一天上午的培训是语言幽默风趣的李广教授,培训题目是《核心素养与学科教学》。李教授围绕六大方面进行阐述:一、“核心素养”教育语境的审视;二、“核心素养”提出的历史背景;三、“核心素养”内涵与外延解读;四、“核心素养”基本视点的选择;五、“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引领;六、“核心素养”的四重教学空间。其中教师的教学专业发展通过宽度(真会、想教、能教、善研)乘以高度(知识、方法、问题、创造)乘以深度(自卑、自信、自觉、自然)来体现。最后李教授强调核心素养是大势所趋,我们要投入其中,但要保持审视的目光,变成自己的言语体系,要有属于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要内化要吸收,核心素养需要教学实践来体现。

对于六位教授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第一天下午做客的黄宝国教授。黄宝国教授讲座题目是《从差点教育的视野看学生核心教育的培养》。黄教授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和生动鲜活的案例,深入浅出、细致条理地介绍了差点教育的提出背景、基本内涵、实施策略和未来思考。教师应从“尊重差异--有教无类、研究差点--因材施教、缩小差距--终身学习、共享差别--人人成才”四个方面,关注学生个体纵向发展,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反思,最终使学生个体自主发展。教育,其本身就应该是一种尊重,是对学生的尊重,是对学生存在差异的尊重,是对学生个性化的尊重。教育没有尊重,教育就会丧失最大的教育契机。所以,对于我们教育人来说,尊重是一种品质,是一种素质,更应是一种习惯,并且要逐渐地将尊重内化为我们的教育行为。蹲下来,与学生平等地对话、交流、互动,破除以往的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那种师道尊严。老师,应该如玉,用自己的良好的师德、师魂、师风,温润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沐浴在春风里,不断地发展、成长。

黄教授重点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教师要研究学生,变补短为扬长;教师要解放学生要让学生洞口也动脑,倡导教是为了不教,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核心能力。教育不是工厂,生产标准化的产品;教育,是在培育未来的栋梁之才,让每一个学生像花似的绽放,才是教育的真谛之所在。最后提出研训教师必须是教育专家,研训教师应向同行、教师、家长、学生学习,提升能力,不能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校长要带领教师读书,教师要带领学生读书。提出成就孩子人生的五件宝: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个性化、中国结。研训教师应爱我所爱、爱我所选、工作者永远是美丽的!给我们学员带来的是满满的正能量。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于20169月,作为研究成果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课题组下一步将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计出发点,在年底前,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建立基于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的评价标准,把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质量要求结合起来,以此推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落实。

“十三五”期间,我国教育改革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的深度推进,靶向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面向未来社会实现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落脚点是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的决胜环节在课堂。这是因为课程改革的理念、内容、过程和效益,最终都必须通过课堂教学来承载、实行,并落实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课堂是动态的,生成的,发展的,如何真正把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落实到课堂是当前学要认真反思和研究的。作为一名语文研训教师更得反思我们的语文课堂。

一、语文课堂需要创新

当前“以生为本”“以学为重”正在不断颠覆传统课堂片面强调教师掌控一切、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课堂的时代转型能否获得成功必然要呼唤课堂教学的创新发展。当前很多教师课堂上只注重传授知识,轻视孩子能力的培养;教师过于关注孩子分数,淡化孩子良好品德、习惯的养成教育,漠视孩子心灵的成长;语文教学以书本为唯一,不引导学生进行广泛地课外阅读,不引导孩子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让孩子在机械地学习中逐渐麻木……很多问题,教师自己已深刻地感受到了,但是,教师并不想改变,只会理直气壮地用一个词来搪塞:体制!我们把一切错误归咎为体制。这真是教师的悲哀!学生犹如被困在笼里的小鸟,没有自由,我们的教学只是传授知识,让孩子学会做题考个好分数成了教育的全部。其实准确的说;教育,是一种对话,教育,是一种唤醒,教育,更是一种生活!但是,当我们仅仅追求分数的时候,就忘记了享受课堂教学,忘记了其间的美丽。所以语文课堂需要创新,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只有先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才能在教学中有所作为,有所创新。

二、语文教师需要提升专业素养

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但要有深厚的学养做底气,更要有专业的素养为依托,要把教书育人当做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深厚的学养”从何而来?首先要博览群书。所谓“广见才能卓识,登高才能望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语文学科涵盖的知识面很广,如天文地理、风土人情、自然科学等等。因此,方方面面的知识都要广泛涉猎,以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一个不爱读书的老师,是难以分辨书的质量的,更不会了解最新的书籍和文章。“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多了,内涵自然丰富了,眼界自然开阔了,课堂自然厚实了。其次,要关注生活。生活中处处是学问,语文教师要时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上所发生的事情,要用一双好奇欣赏的眼睛去看待这个世界,去聆听最美的天籁,去关注社会上日新月异的变化,去思考生活中所蕴涵的道理。

那么“专业的素养”又从何而来?我想,首先应该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那最便捷的途径还是读书。阅读各种专业书籍,领会与掌握古今中外教育大师的教育思想,探寻教育理念的源头,系统地接受古今中外教育大师们教育思想的熏陶;尝试运用教育名家的思想理论,解决和说服目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要应用理论去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三、语文教师需要吃透教材

绝大多数语文教师对教材的解读不过把教材的文字看懂,看明白,把文章的大意弄清楚,顺便了解一下作者的思想感情就可以了。这样对教材的解读实在是太肤浅,太苍白。正因为教师自己对教材缺乏深刻理解,所以才被教材所困。语文教师对于文本的解读,不是固态的过程,不是一次性形成的,是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反复理解、不断变化加深。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就必须重视自己思考能力的锻炼、提高和加强,必须拒绝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必须杜绝人云亦云,重视独立思考、自由精神、完整人格。其实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者独具匠心,用心良苦,每个单元的内容都有契合点,每册教材更是联系紧密。

新学期伊始,语文教师都应该将教材通读一遍,将课程标准重温一遍,了解下每个单元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每个单元应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切忌不要忽视语文的人文性,忽视语文教学的情感目标。在每个单元的上课之前,教师要确定每篇教材该如何去用,该为孩子们推荐哪些课内外的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为达到教学目标又起着一个什么作用。这些,在单元教学展开之前,必须好好斟酌,拿捏好分寸。

总之,课堂教学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是构成21世纪面向未来的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靶向的语文课堂的本质特征。时代在前进,课改在深入,语文课堂育人的神圣使命,任重而道远!

 

长海教师进修学校 王淑红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