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地理 > 教海探微

让“活动”教学“动”起来

发布者:cj_drm   发布时间:2017-03-28 16:04:31   点击数:


“活动”教学“动”起来

 

新课程地理学科教科书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活动”的安排特别多,这也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口、解放学生的脑。运用建构主义理论,灵活安排“活动”教学的思路,也是实现地理教学目标的很好途径。

建构主义的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是学习者个体主动的学习行为,是以先前建构的知识为基础的学习过程,不是教师向学习者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而基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问题”情境的创设建构,是开展有效的课堂“活动”教学的有效途径。“问题”情境创设的关键在于问题的设置。教师在设疑导思时,不要设置过于简单、学生不假思索就能解答的问题,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设置问题要有较大的思维容量,但又不能将问题设置的过“大”,问题之间要有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让学生站得高一点,就能看得见、跳一跳就能够得着。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流畅,并能够引导学生思维向知识的深广度拓展。也有利于落实地理的课程标准的过程和方法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

“问题”情境法“活动”教学流程安排如下:①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出问题→②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地理资料、图表→③从材料和图表入手,层层深入、逐步的创设认知冲突→④学生积极思考逐一解决问题→⑤师生一起总结出认知成果,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有难以解决的疑问时即时给以启发、引导。如地理的各种图表的阅读方法,按地理空间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如何从大量资料中甄别有价值的地理信息,从而使学生很好的解决他所遇到的问题。师生的共同总结也是很重要的:一是为了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弥补教材的知识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二是让学生形成对问题的认知的清晰思路,进一步内化为学生的一种地理技能,落实地理教学的过程和方法的教学目标。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