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的理念教《科学》
发布者:cj_yulin 发布时间:2017-03-03 13:46:11 点击数:
用“科学”的理念教《科学》
——学《科学》课标的几点思考
长海县教师进修学校
于 林
如何把握《新课标》上好《科学》课,是我们每一位科学教师要面对的现实问题。通过对《新课标》和教材的研究,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课程标准,把握教材,提高教学质量。
一、一个主体——以学生为主体
小学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每位学生获得良好的科学教育。教材要求以学生的已知经验为基础,鼓励学生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兴趣和需要中选择学习主题,并帮助学生确定他们建构知识的最有效途径,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创新,以便科学处理各种信息和实验数据,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自己解决问题。
1、学生能操作的,教师不演示
比如四年级下《物体的运动方式》中的几个观察实验(木块移动,风车转动,易拉罐滚动,锯条和橡皮筋的振动),教师只要点拨一下操作要领,强调让学生观察现象就行了,完全没有必要先由老师逐个仔细地演示一遍,这样既浪费时间,又表现出置学生主体于不顾的错误观念。
2、学生能思考的,教师不诱导
学生能自己思考的东西,要学生自己思考,不论他们怎样思考,思考的结果怎样,我们都应该为学生创造一切思考的机会,让他们亲历思考的过程,在“痛苦”的思维过程中,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学生能过河,我们就坚决不要去拉他,摔几个跟头,呛几口水,对他们更有益。
这样,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让他们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自己动手搜集各种资料,开展调查与实验,自己整理资料,做出解释或结论,并进行表达与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促进上述学生活动的进行,而不是单纯的讲授与解释。
二、一个核心——以问题的探究为核心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但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教学时,要以自然现象或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科技问题为学习主题,让学生在尝试解决这些“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技能和态度。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只讲概念、定理与原理,只做标准化的习题,与现实世界完全脱离。
比如《给动植物搬家》一课,学生们准备给蝌蚪搬家。学生收集了青蛙的卵,各小组分别观察,并做好科学笔记,一个月后,蝌蚪陆续夭折了。观察、实验结束了,因没有最终的结果,学生们心中难免有说不出的失落,但又有收获,因为他们毕竟做了认真的观察和清楚地记录,这似乎比有结果更有效果。从知识上学生掌握了蝌蚪变化的大致过程,从能力培养上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探究事物的技能。这次课外研究既培养了他们对研究主题的兴趣、爱好,以及发行问题、善于思考的创新的意识,又培养了大家的团队精神。让学生经历“做”的过程,在”“做”中学,在“做”中不断总结经验,这比直接获取最终结果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更为重要。
三、一个方法——基本目标教学法
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总目标,具体分解成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四个方面。教师要紧紧抓住教材中的基本目标去设计教法,科学课究竟怎么教,具体方法固然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中。只要每一位科学教师,从我做起,从每节课做起,从每一个孩子身上做起,不断地积累和创造,必将会引领学生走进生机盎然的科学殿堂,点燃孩子的好奇心。另外,教师要搭建平台,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动手实验,在自行探究的实践中学习科学,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科学的积极态度,必将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即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又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四、两个结合——强调“手、脑”结合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里,学生要形成自己的科学认识,不仅要动脑筋,也要积极动手操作实践。
毛泽东同志说过: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必须亲口尝尝。这句话,道出了实践的重要性。
科学课的实践是学生进行科学实践的大好时机,也就是让学生品尝“梨子”的过程,学生品出“梨子”的滋味就是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何才能让学生品出滋味来?
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一课前,老师私下问学生:各种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并不知道。既然学生不熟悉,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去弄个明白,这样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于是,在课前,就让学生自己筹备各种实验器材,具体要求是:只要能摆弄出声音的都可以,有趣的就更好。
上课时,老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实验器材,进行摆弄,并告诉学生:想怎么摆弄,就怎么摆弄,要弄出声音并注意观察。于是,学生们就忙开了,有的几个人一组,有的独自一人在研究。教室里响起了各种声音:长短、高低、强弱、急缓,犹如一首欢乐的乐曲。看到孩子们很投入,教师在各小组中间进行巡视。
这时候,教师就会发现学生选择的材料各种各样:筷子、口哨、杯子、酒瓶、小勺、碗、玩具、乐器。
由于从头到尾都是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研究,所以汇报的内容非常精彩。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准备,自己寻找资料,自选方式,自主地去实验、发现、探究、分析、整理、归纳,教师适时恰当地指导、点拨,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而且能够逐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真正实现品尝梨子滋味的目的。
总之,我用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结束我的几点思考,“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
2017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