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地理 > 地理广角

如何把握教学的难度?

发布者:cj_drm   发布时间:2016-12-28 16:04:50   点击数:

教学难点难度的把握很重要。地球运动部分内容抽象、灵活、多变,综合考察学生的地理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图图转换能力以及时空转换能力,历来是考试地理试题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感头疼的问题。为什么在师生都很重视的情况下,教学中花时间较多而学习效果不佳呢?在该处教学中又会出现哪些问题呢?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学生学习方法的错误:或死记硬背,或陷入题海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的文理分科制度,再加上初中教育对地理知识形成的不全面,许多学生对地理学科性质存在片面或错误的认识,狭隘的认为地理只局限于文科。因此,对地理知识的获取依赖死记硬背,依赖于对地理结论的掌握,忽视对地理原理的探究,从而造成学生在遇到一些新的问题束手无策。比如对地方时的分析,教材中仅仅提到偏东的地方比偏西的地方早,到底两个地点哪个在东哪个在西?如何区分?学生如果只单纯记忆很容易出错。

当然,也有部分同学在学习中走向另一极端,大量购买练习或参考资料,花费大量时间,完成大量习题,自以为高枕无忧,然而在模拟考试或高考时碰到自己或老师未曾直接接触到的题目,由于未能灵活运用所学原理,对一些题目束手无策,烦恼不已。

二、学生思维习惯的不合理,地理思维能力的缺乏。

地理学科的独特性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特殊要求。地理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的思维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样才能在地理学习中用全面的、综合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地理问题的本质特征,同时地理学习也需要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够让学生由现象到本质认识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地理基本原理。地理学科的地域性又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判断区域的位置,还原地理图形原型。

例如在一幅倒置的经纬网的地图上,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使学生无法正确理解地球自转方向和判断某地点准确的经纬度。

三、教师教学时教学起点不合理:教学起点太高,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师生知识能力水平的不同,也或由于对试题未加精心的整合,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传授本部分知识时,往往缺乏必要的耐心。不考虑学生是不是具备理解某些问题所必需的经验背景,也不考虑他们的年龄特征和智力发展程度,一下子直接要求学生完成过于难度相对较大的高考题或高考模拟题,以为自己看来很简单的问题,学生也应该容易理解,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造成学习的心理障碍,兴趣和积极性受到极大的削弱。

四、教学中教师未能处理好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这样的师生关系已经被大家认可。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本部分知识难度较大,很多教师低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常常越俎代庖,有意无意地要求学生必须按他所规定的模式去学习、去思考、去理解,很少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进行讨论。久而久之学生变成“被宠坏了的孩子”、“只会吃别人喂给的嚼烂的馍”,在能力发展上很难提高。

另一方面,教学中也有些教师又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为探究而探究,常常出现如下情况:教师不停的启发教育,学生启而不发,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解题时会出现解题速度慢,无从下手,错误率高等情况。学生学的痛苦,老师教的无奈。

那么,反思《地球运动》教学中常见的种种问题该如何解决呢?笔者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加强对学生学法和解题技巧的指导。

1.提高地理课堂效果前提是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学生可能熟悉的生活地理环境,为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做好准备。其次要备学生现有的地理基础知识,知己知彼方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课堂。

2.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途径是科学学习方法的运用。《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是这样表述地理学科性质的:“第一,综合性,地理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第二、地域性[1]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地球运动》部分从知识结构来看主要从属与自然学科,从内容来看揭示了地球运动的规律和基本原理。在刚刚学习本部分内容时,教师就需要对本学科的特点作必要解释,对本部分内容作介绍,对学习方法做必要指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强对学生解题技巧的指导,这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地球运动》的题目数量庞大,千变万化。新的题目每年几乎都会出现,指望通过完成大量的模拟题就能应对高考非常不现实,而且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加强对学生解题技巧的指导非常必要。在教学中我一般会建议学生不要大量购买资料,我会对本部分的练习进行精选,按照知识的条理整理编辑,精心编写教学案;在新授时选取典型习题让学生完成,并交给学生解题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我把阅读教学的方法运用到解题中来。学生在完成本部分内容时常常漏读题目中的显性信息;造成解题的困难;所以,在指导学生解题时,我要求学生大声整齐朗读题目的文字材料,逐句捕捉解题的信息;其次指导学生根据知识的联系挖掘材料中隐性信息。

二、重视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地球运动》的知识内容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在学习时必须具备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才能够学好。

1.由浅入深,用形象到抽象促进地理思维的发展

凯洛夫认为:“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两个必要的、紧密联系的阶段。”③心理学研究也曾经表明,具体形象思维是抽象逻辑思维的直接基础,通过表象概括,发挥语言的作用,才会逐渐发展为抽象逻辑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应用生动、丰富的语言,具体形象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例如,在地理许多知识点中,涉及到一些抽象的难以记忆的地理事物。教师反复应用实例作比喻。

2.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深刻性

地理思维的深刻性,指学生要善于深入地思考各种地理问题,抓住各种地理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并预见其发展的全过程,同时,善于把握各种影响因素间的联系和关系;善于全面地思考和分析问题。例如在学完《地球的运动》这一节知识后,要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形成网络。教师在总结本节时,可先提出“形成地球上的五带划分、四季更替、昼夜长短等地理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探源,想到与黄赤交角的联系,此时,教师再在学生已有零散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各地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启发学生逐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大量感知中抽象概念,总结规律,形成这样的知识链条:由于黄赤交角存在产生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进而导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最终产生了四季和五带的划分。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地理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地理思维的深刻性。

3.利用多种媒介发展学生的地图思维

地图思维在地理学习中很重要。要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心理地图,即在心理形成地图表象。使各类地图在头脑中保持并再现。即使学生身边没有地图,也可以凭借自己头脑中的地图形成图像。也就是地图思维。

“现代教育媒体它们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运用计算机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地理事物由小变大、化远为近,使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④例如通过电脑动画可以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以及演示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这些都将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图思维能力

三、倡导研究性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实践活动,使地理课堂多样化,

1.开展“研究型”教学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研究性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对全过程的主动学习,积极、灵活地认识和应用知识信息,整节课的内容可以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解答。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到答案。而教师则在退居次席的同时,适当时候发挥出“主导”的作用,推动学生的主体活动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这样教学效果自然会较好。

2.让课堂生活化。生活即教育"⑤,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生活中有地理。我们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妨认真地思考一下:学生在有关本节课的知识点方面已经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其中哪些对于课程学习是不利的,如何消除其不良影响;哪些对于课程学习是有益的,如何合理利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什么样的教学情境,经历什么样的教学过程可以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以让学生获得一份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合作攻关哪些研究课题,从事哪些实践活动能够提高其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乃至自主创新的能力等等。
3
。开辟第二课堂。课堂教学不拘于教室,可以让课堂知识传授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应用中学习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发展。以往地理课堂教学只重视书本知识,不重视实践能力,理论脱离实际。素质教育提倡在实际中运用。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就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而言,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到野外观察是学习地理所必须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须的,有时候教室以外是我们最好的课堂。

四、加强科学教育研究,注重课堂和习题归纳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地学习国内外教育理论,密切注视教育发展的新动向,认真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精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率,实现轻“负担”、高质量。而且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把课堂教学当一门科学艺术来研究,改向经验要效率为向教育科研要效率;改向题海战术要质量为向教学改革要质量。

同时,作为教师,要不断加强反思:你的教学目标在本次课中是否已经达到了?你预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的教学进程之间有何区别?你在课上又是如何处理这些区别的?这次课你感到比较得当的地方有哪些?存在的问题又有哪些?在下次课中你打算如何克服在这次课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在解题过程中发现了那些重要的规律性的结论?这些结论是否有漏洞,需要作哪些改进?等等。这都需要回顾总结,不断地调整、改进,以期到下一节课时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广大地理教师要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切实以素质教育为教学重心,以改革为动力,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积极探索,努力提高地理课堂教育效果,有力地促进广大地理教师课堂教学及科研水平的提高。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