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地理 > 考试聚焦

聚焦教师教的行为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发布者:cj_drm   发布时间:2016-12-28 08:56:25   点击数:


聚焦教师教的行为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教育的改革正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有过欣赏名家的教学方法的经历,进入过杜郎口的课堂,我们也出台了三级备课等类似的促进教师发展可行性的推进课堂教学制度,我们制定了长海县教与学行为转变指导意见,着力重建学科教学模式,改变教学行为,以片际联动、点校引领、校本研修为基本思路,关注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引发课堂根本变化。
一、教学改革的基本成就
1、关注教学,推进研究
关注课堂,就要研究课堂,研究课堂的组织形式,研究课堂的结构,研究教师的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于是在2015年7月我县全面启动教育局统领的“基于学生发展的中小学教与学行为转变的策略研究”,开启了教与学行为转变序幕。
2、扎实过程,追求效度
面对转变中教师的种种疑惑,2015年5月2016年10月,三次组织长海县中小学的校长、骨干教师及进修学校研训教师,走进天津普育学校,着重学习观摩了普育学校“先学后教、顺学而教、当堂达标”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明确了“学案导学、小组合作、课堂达标”的课堂三要素,透析了“三真三实一及时”普育学校课堂高效的教学策略,并以学习的经验为依托,先后组织多个学科学科教学展示和交流,有效地推进学科课堂教与学行为转变工作进行指导与研讨。同时以教学模式为基本载体,通过一校一模、一科多模、一模多法的形式落实少教多学的基本思想。
在进行教与学行为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我们以“聚集常态课堂,追求有效教学”为统领,构建教科研训四维一体区域研修模式,围绕课题 “教”与“学”的问题进行研究,目前已立项课题省级7项,市级2项,县级59项;,形成了大课题下的系列子课题研究,为我县区域研修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活力。从南下重庆到北到沈阳和通辽学习验证中,我们欣喜的看到我县的课堂教学从教的方式和学的方式略显风骚。主要表现在教师“讲”的作用在弱化,“导”的作用在提升,小组合作的形式已被确立为主要学习形式;导学案的使用成为引领课堂流程的载体,郎氏加分式教学评价机制初步建立,堂堂清、人人清的课堂教学格局已经形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领导的缺乏课堂改革的领导力,校领导虽有思考,有设计,但行动与指导了缺失,缺少数十年如一日对教育理念的坚守与执着,丢失了对传统优秀的坚持,导致学校整体还没有形成齐头并进的局面。作为学校领导而言,要切实承担起课堂改革的急先锋,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思路,以“导学、交流、释疑、训练”为基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全体教师必须实现教与学行为的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了平台。
2、骨干教师引领、示范作用尚未得到应有体现。骨干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宝贵资源,是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从现在不同级别的教学骨干职责的体现度来看,存在着骨干教师利用律不高的问题严重存在,个别骨干教师还存在着花开花落、自生自灭的问题每能起到骨干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造成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
3、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导学案设计缺乏导的功能,部分导学案从内容上看只是课堂练习的一个缩影,或者是教学内容的堆积,缺乏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思维的过程引导但。因此,对于导学案学校应制定统一的模板,把导学案编写内容定格为“学什么,怎么学、教什么,怎样教、练什么,怎么练、思什么,怎样改四部分,保证教与学各有所依。
4、教学管理者对教学常规落实不到位,缺乏必要的责任意识。一是教学常规管理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如:部分教师备课敷衍马虎,教案撰写不规范。教学过程过于简略,将知识内容罗列代替教学过程的现象比较普遍,缺乏教学设计的意识。二是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流于形式,缺乏过程管理、跟踪监督。教案检查重形式、轻质量现象较为普遍,对教师备课中存在的问题,检查后缺乏及时反馈通报和具体的处理措施。
5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课堂评价仍然侧重于教师的教的问题,忽视学生的学,即使对学生的学有所体现,也只是课堂中的数字的昙花一现,失去了对学生“自主”、“合作”激励的持久力。
三、问题解决的几点建议
1、以查带导,落实常规。建立了以分管教学副校长牵头、教导主任主管,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分块、分层负责的教学常规管理组织机构。加强常规教学的检查力度,检查方式力求多样灵活。把教学常规普查与重点抽查,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把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教导处还对教学常规的各个环节进行每月的定期督查。及时通报检查结果。对发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地调控、干预和矫正。推行“三看”制,即看当堂教学内容是否与备的一致;看备的导学和训练部分是否突出重点;看教师是否走下讲台指导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2坚定科研创新。坚定主业,要善于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不断反思、站在更高的高度上,理论-实践-反思-提升-创新,推出新的行为实践策略,形成并成功发展一个较为完整的情境教学体系,进而探索出教育新模式。
3、骨干引领,示范带动。骨干教师业务能力强,是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切实依托骨干教师的优势,让骨干教师扮演好“火种”角色,定期或不定期的在学校内组织以骨干教师为基本单位的公开示范教学、师徒带教、专题讲座等,确保火种呈燎原之势,使骨干教师成为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员”、课堂教学改革的“指挥员”、教学问题的 “诊断员”、教师专业成长的“联络员”。
4、加强校本研修。坚持组内教研,校本研修,片际联动等研讨活动广泛开展以备课组、教研组、学校为基本单位的校本研修活动,不断修正和完善教与学的行为。
5、搭建平台,促进交流。教学的基本特质是实践性的,它体现的是一种教学品质、教学理念和教学境界。更重要的是需要在在对经验改造的过程中不断形成新的理解、新的思想、新的教学意识,要创建多元、立体、交叉的学习平台,创建深度讨论、专业对话、观摩讨论的交流平台,在顿悟与碰撞中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的领悟力。
6、研训一体,强化指导。切实发挥研训教师的指导功能,通过“研训问题化、问题课题化、课题课程化”,真正做到研中有训、训中有研,实现教学指导和教学实践的有效对接,体现研训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领导力。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