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地理 > 课改时空

初中地理教材活动课的应用探究

发布者:cj_drm   发布时间:2016-12-28 08:37:40   点击数:

初中地理教材活动课的应用探究
初中地理新课程的编写较之于以前的地理教材有了很大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即是教材正文内容减少,很多主要地理规律、地理分布以活动、阅读材料等形式呈现面教材的空间更大、开放性更为明显,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利用好教材的活动、阅读材料,培养学生自己区探索、辨析、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地理观成了教师的主要任务。
如何在课堂教学之中应用活动、阅读材料栏目呢?笔者认为教师一定要备大课,所谓的备大课,即备一章或一节的内容,这样才能对教材的安排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才能根据需要适时地调整教材的顺序,特别是对活动和阅读材料的处理才能恰到好处。
1.    设计为课堂导入
如在讲述地球的运动这一节内容时可以借助教材10页活动3作为课堂引入,通过畅畅和姨妈对话中的时间的矛盾,提出问题“为什么畅畅和姨妈的时间不一样呢?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争先恐后的发言,”因为一个是在晚上一个是在白天“、因为地球上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因为地球是在运动的”等,然后教师总结大家的发言,“确实时候因为地球的运动导致了地球上不通地方的时间不一样”,随后利用教室里的灯光和地球仪作演示(活动2),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
这样的活动引入还有很多,如“地球还是水球,谈谈对地球的看法”,“利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当地的气候特征”等。只要细心一些就会发现其实教材提供了很多的契入点。
2.    设计为课堂思维训练
新教材的最大变化就是将知识内容隐藏在活动之中,教师讲解新课内容时,活动教材里的很多提问就是分析过程很好的思维训练。如经线、纬线的基本特征、经纬网的应用;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世界气候的分布;世界语言的分布等就是通过观察地图及学舌活动过来完成的。
在讲述经线、纬线时,利用经纬仪,结合教材6页的活动提问,一步步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经线、纬线的形状、长度变化、指示方向、经纬度排列的规律等基本知识。在学习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时,可通过学生在图3.17上找出20100、-10等温线,总结出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的分布规律;在找出年平均气温高于20和低于-10的主要纬度范围,得出影响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的变化;在观察南北半球等温线的弯曲变化,让学生得出“南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的结论,通过陆地和海洋的气温差异找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这样的活动内容还很多,教师一定要区挖掘,只要把活动内容应用充分,学生就能能真正的学会思考、分析,培养其地理思维能力。
3.    设计为课堂小节反馈
新科内容讲解结束以后,教材安排了很多巩固和拓展思维训练。如八年级教材中请你补充温度带、干湿区、气候复杂多样对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天气和气候概念的判断等,如讲解气温分布规律时,“海拔每升高100气温下降.06,根据这一规律,要求学生完成53页活动2。可请一名学生把自己的计算思路讲解给全班同学听,并叫同学进行判断和评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和谐。再如”世界人口的增长“学习中,通过65页活动2的完成,学生可以加深了对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和理解,并能够总结出增长率高低的分布特点。
4.    活动内容的动手制作必不可少
在新教材活动课中有很多要求学生动手的小制作,这样的训练就短时间来说,效果不太明显,有些教师不太重视,其实教材上安排的任何一项活动,都有其用意和特殊价值,在教学中实实在在的落实是非常必要的。如在七年级教材4页活动-利用乒乓球制作地球仪,可让学生根据步骤阅读后教师再简单介绍制作的注意的事项,让学生回家制作,两天以后学生交上来的地球仪各式各样,有的很粗糙,有的可以说是很精美。可把哪些制作比较精美的地球仪在学校大厅展示,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孩子的成就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展现。更为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制作进一步加深了对地球仪的认识,地轴、两极、赤道、黄赤交角等比较抽象的概念扎根在了学生的头脑中。
5.    设计为综合训练和研究性调查
地理教材中这部分活动设计一般题目覆盖面广,时间需要较长,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如调查日常生活中节约和保护、浪费和污染自然资源的现象并提出自己节约及保护资源的倡议,收集近期国际热点问题,了解联合国参与了其中哪些问题的解决和调节等。
初中地理教材的编写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教材内容具有开放性和不正确性,这对于引导和促进学生朱东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居庸重要意义。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