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物理 > 交流共享

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生活

发布者:cj_wbp   发布时间:2016-12-19 10:34:43   点击数:


在澳大利亚,一般州政府有统一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制定得非常详细,每个知识点都有具体的表达,大纲每1-2年就会做出调整,但没有统一的教材,选哪种教材一般由教师、家长和学校来决定。课堂上很少用教材,只是由教师复印或打印一些材料发给学生。即使有教材的课程,教材也只是作为学生课后系统复习时的参考资料使用。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很少看到教师布置什么作业。学生课前一般是围绕着问题搜集材料、制定问题解决的方案,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本组同学的研究方案,然后,向全班同学展示解决的方案,由同学和老师点评,课后,学生再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方案。这样的教学过程似乎已成为师生习惯的教学流程。课堂教学多为对话式、分组探究和合作式,很少看到教师的讲解,教师只是参与到各小组的讨论之中,与学生平等的交流与对话。学生不用教师批准可随意向教师提出问题,对普遍性的问题或老师认为有必要讲的内容,老师也会进行必要的讲解,但时间并不长。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学生根据教师的安排自己组织活动,分组讨论和探究问题,各小组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在课堂上的权利和自由度较大,学与不学是学生的权利,学什么和怎么学也是学生的权利,可以说,学生有充分的选择权。老师在课堂上必须尽可能的满足学生的这种选择,并不断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因此,对教师而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是首要的任务。他们真正做到了把时间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
    由于多数课堂教学是以问题解决为主线进行的,所以课后围绕问题的解决学生自行组建了不同形式的学习共同体(类似于我们说的学习小组)。学习共同体的建立都是以学生的居住区域来划分的。在同一个学习共同体内部,各个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搜索什么样的资料也都分工到每一个成员,共同体内有专人汇总大家的意见和方案,以便上课讨论时使用;围绕一个问题的解决,学习共同体内的每一个成员有时也各自行动,每人拿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同一个共同体针对一个相同的问题,就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案,这样在培养大家合作精神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如此,学习共同体在课外也自行组织一些调查或实践活动,有时还开展体育活动等。
以问题解决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是澳大利亚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一大特色,也正是这一特色的课堂和教学过程,不但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兴趣,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和探究的能力。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