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政治 > 教学资源

中国不会成为世界经济的风险策源地

发布者:cj_lihua   发布时间:2016-11-17 16:41:14   点击数:

 核心要点:

    ■ 近年来,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中国经济也面临下行压力,国际上又出现了“中国是世界经济风险策源地”“中国可能成为下一次全球经济衰退的发源地”等杂音噪音。出现这样的声音并不奇怪,每到中国发展的重要节点,类似的声音都会出现。尽管这些论调不会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但其传播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都是有害的,需要进行辨析。

    ■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自不待言,中国在经历了30多年高速增长后,速度放缓符合一般规律。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原有发展方式下的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等问题逐渐显现,传统增长驱动力减弱,必然迎来速度换挡节点。世界上许多发达经济体也都经历过类似过程。

    ■ 面对危机,一些发达国家奉行以邻为壑的短期政策,导致危机进一步扩散,拖累了世界经济增长。美联储于去年12月启动近10年来首次加息,欧洲央行的量化宽松措施不断加码,日本央行一再下调负利率水平,主要经济体的政策分化大大增加了全球汇率、资金流动、贸易与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

    ■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与国际社会密切配合,协调政策,积极参与应对金融危机。在巴黎气候变化会议上,中国主动承诺减排义务;为最不发达国家提供特惠贸易待遇,对来自最不发达国家的进口实行零关税;不断增加对外援助投入,主动减免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增强其他发展中国家自主发展的能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既有国际社会对中国的高度赞扬,也有“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风言风语。近年来,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中国经济也面临下行压力,国际上又出现了“中国是世界经济风险策源地”“中国可能成为下一次全球经济衰退的发源地”等杂音噪音。出现这样的声音并不奇怪,每到中国发展的重要节点,类似的声音都会出现。尽管这些论调不会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但其传播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都是有害的,需要进行辨析。

    一、中国经济具有在发展中化解风险和矛盾的能力

    发展始终与问题相伴相生,一个国家只要发展就一定会遇到矛盾和问题。中国也不例外。但中国经济现阶段的矛盾和问题,是局部显现、总体可控的,是过去30多年高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正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逐步得到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决不会转化成导致中国经济“硬着陆”和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而且,近年来中国经济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积极因素,风险逐步得到释放,经济正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经济稳中向好,不会引发系统性风险。在一些人眼中,中国最大的风险无疑是经济增速下滑。中国经济增长率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年均10%左右下降到2015年的6.9%和今年前三季度的6.7%。对此应该怎么看?首先,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自不待言,中国在经历了30多年高速增长后,速度放缓符合一般规律。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原有发展方式下的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等问题逐渐显现,传统增长驱动力减弱,必然迎来速度换挡节点。世界上许多发达经济体也都经历过类似过程。其次,中国经济放缓总体而言不是被动、消极、无序的,而是主动、积极、有序的,不是某些人所讲的失速甚至硬着陆,而是逐步放缓、缓中趋稳。当前中国经济增速依然位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连续3年每年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300万人,与大多数国家经济下滑伴随失业率升高形成鲜明对比。事实上,这种旨在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减速换挡,不仅不会成为风险的源头,反而在长远上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第三,尽管一些传统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一些企业经营困难,但经济结构日趋合理,经济发展更具活力。传统行业的“去产能”正在为新动能的持续积累提供空间和动力。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10.8%,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9.1%,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6.1%。

    政策储备充足,防控风险游刃有余。风险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一个国家往往多重风险同时出现、相互叠加。研判中国经济风险,不仅要准确识别具体风险点,更要综合评估中国总体防控和化解风险的能力。从宏观调控能力来看,我国财政赤字率为3%,政府负债率在40%左右,中央政府负债率不到16%,这在世界各国中是比较低的,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有较大空间;居民储蓄率高,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潜力大,可以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中期借贷便利等各类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有很大余地。从综合国力来看,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工业体系和产业配套能力,2015年GDP达到67.7万亿元,外汇储备规模超过3万亿美元,这些都为抵御经济金融风险提供了强大支撑。

    改革不断深化,持续健康发展前景可期。风险是可以转化的,繁华景象背后可能隐藏着危机,困难挑战也可以昭示机遇。中国成功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风险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坚持以深化改革在发展中化解风险。现阶段中国经济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是结构性问题,表现为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我们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正在全面得到落实,有利于经济长期发展的体制机制正在形成,经济结构逐步优化,新的发展动力加快成长。中国经济发展空间大、动力充沛、后劲充足,正稳步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二、世界经济发展的风险和隐患来自西方发达国家

    世界经济发展的确存在风险和隐患,但这种风险和隐患不是源于中国,而是源于西方发达国家。请看以下事实。

    倾销新自由主义和西式民主给一些国家带来严重灾难。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西方国家不遗余力地向全世界推销新自由主义,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有条件援助,借助西方主流经济学教科书的学术无国界的幌子,在众多转型国家推行经济上的全盘私有化、政治上的西式民主化。结果导致这些国家经济出现大幅下降,事关国家发展命脉的许多行业被“内部人”和外国战略投资者所控制,社会问题丛生,犯罪活动明显增加,不少国家因此分崩离析。西方强势输出的自由化、民主化政策给这些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深重灾难,东欧转型国家历经数年痛苦衰退,到1998年平均加权国内生产总值也只达到转轨前的67%;俄罗斯在“休克疗法”之后用了20年时间才恢复到1990年的国民经济绝对值;还有很多拉美国家至今仍深陷泥潭无法脱身。

    打着维护安全的幌子却成为世界和平稳定的最大隐患。经济安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安全,脱离了经济安全,其他安全都无法得到保证。因此,很多问题说到底都是经济问题。从历史上的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到现如今东欧的反导系统部署、南海挑衅、朝鲜半岛动作,表面上虽然有着不同的目的,打着维护世界安全的口号,但背后的实质依然是为了攫取经济利益、维护经济霸权,试图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世界划分成一个个符合自身利益的区块,并根据自己的利益需要进行调配。某些国家以牺牲其他国家和地区和平稳定为代价满足自己的利益诉求,事实上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和安全隐患。

    各自为政、保护主义导致全球经济复苏缓慢。面对危机,一些发达国家奉行以邻为壑的短期政策,导致危机进一步扩散,拖累了世界经济增长。美联储于去年12月启动近10年来首次加息,欧洲央行的量化宽松措施不断加码,日本央行一再下调负利率水平,主要经济体的政策分化大大增加了全球汇率、资金流动、贸易与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保护主义、内顾倾向抬头。据世贸组织近期发布的报告,从去年10月中旬到今年5月中旬,二十国集团经济体出台的贸易限制措施高达145项,平均每个月出台近21项,创2009年以来的新高。在美国,总统大选中“反全球化”论调广受追捧,“自由贸易”反而成了备受攻击的对象。贸易、投资保护主义的横行,使得全球经济复苏举步维艰,增加了世界经济金融风险。

    三、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动力源

    化解风险,一靠治理,二靠发展。在这两方面,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动力源。不仅如此,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实现自身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时,积极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中国以自身的持续发展为世界带来更多机遇。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逐步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从2008年到2015年,中国贡献了全球GDP增长总量的47%,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经济“火车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出口国,为全球市场提供了大规模低价制成品,增进了进口国消费者的福利水平,有力地抑制了全球通货膨胀。中国又是全世界最具活力、增长最快的消费市场,一年的货物与服务进口额超过2万亿美元,为世界经济复苏增添了强劲动力。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一直是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为各国提供了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同时,中国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为全球跨境投资增长注入了新活力,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带去了适用技术,对其推进工业化、加快技术进步、扩大就业和减少贫困具有特殊意义。

    中国以向国际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实现大国担当。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成为抵御金融危机的中流砥柱。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与国际社会密切配合,协调政策,积极参与应对金融危机。在巴黎气候变化会议上,中国主动承诺减排义务;为最不发达国家提供特惠贸易待遇,对来自最不发达国家的进口实行零关税;不断增加对外援助投入,主动减免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增强其他发展中国家自主发展的能力。中国同沿线国家携手共建“一带一路”、出资设立丝路基金、倡导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一系列充满中国特色的公共产品,充实丰富了全球治理的手段与内涵。中国已经成为连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桥梁的构建者、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促进者、构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负责任的参与者。

    中国以东方智慧为人类社会擘画新的发展愿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逐步形成,全球治理体制变革迎来历史性转折点。是继续搞“赢者通吃”还是“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以邻为壑还是精诚合作共谋发展,是少数人说了算还是大家商量着办,成为决定未来走向的关键。中国把独有的东方智慧融入全球治理理念,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在G20杭州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庄严承诺:“我们的目标是让增长和发展惠及所有国家和人民,让各国人民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日子都一天天好起来!”中国以创新、活力、联动、包容为世界发展开出药方,所倡导的新机制新倡议,不是为了另起炉灶,而是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欢迎和支持各国共同发展。尤其值得强调的是,中国方案是理念、路径与目标的高度统一,发展思路清晰、具体,具有建设性和可落实性,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角色。中国方案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开始实质性地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推动世界经济走出泥潭、化解全球经济风险的一剂良方。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