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发布者:cj_lihua 发布时间:2016-10-31 15:56:15 点击数:
毛泽东有句名言: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整句话言简意赅,立意深远。这个“精神”是一种情怀,一种境界,一种血性和品节。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一个民族要有点精神,否则就会失去脊梁骨,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如何论述中国精神?如何认识中国精神的本质内涵?如何看待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精神的关系?下面就随“学习笔记”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精神的本质内涵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2013年3月5日,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
总书记的论述高度概括了中国精神的本质内涵。中国精神标志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它包含着民族的共同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为中华儿女构建了永久的精神家园,为各族同胞提供了牢固的价值认同。
台湾学者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中国像一个巨大的立方体,在排山倒海的浪潮中,它会倾覆,但在浪潮退去后仍顽强地矗立在那里,以另一面正视世界,永不消失、永不沉没。”达尔文也曾讲过:相对于其他文明,中华文明更具有典范意义。我们完全可以理解这种“典范意义”的内核便是中国精神。显然,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为什么要提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用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2013年3月5日,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从未中断过的文明。正是这种连续性给了中国人在近现代民族危亡的时刻一种坚定的力量和信念,自己的民族不可能在危机中沉沦,也必然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梁启超在1902年的《新中国未来记》中,写出了他对中国未来的期望:“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仑绝顶来。”在中国面临危机的时刻,中国精神一直是支撑我们走向未来的最灿烂的希望和最坚定的信念。
从近代中国的发展历史来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薪火相传,越燃越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是革命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在当代和平时期,民族精神又有了新的内涵,例如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等,无不闪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光辉。
从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来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在中国梦唱响大江南北之际,人们比以往更强烈地感受到改革创新是中国人的当代精神追求和思想特征。改革开放30多年的积淀,已经达到这样的程度,即改革创新不仅已经成为观念形态的思想成果和理论体系,更重要的是已经成为价值取向,凝聚社会共识已成为大家的广泛呼吁。
引鲁迅之言喻中国精神
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2014年2月,习近平在看望中国冬奥会健儿时引述鲁迅的话
本段话出自鲁迅杂文集《华盖集》的《这个与那个》一文中的第三部分《最先与最后》,是鲁迅最为著名的名言之一。鲁迅先生还曾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有过这样精辟的论述:“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如果说,有一种特殊的基因,在支撑着我们这个民族一次又一次从灾难中奋起,这种基因就是伟大的中国精神!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精神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精神的继承者和铸造者。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要充分发挥各方面英模人物的榜样作用,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2013年3月6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辽宁代表团的审议时指出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就承担起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任务。推翻三座大山,结束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为振兴中华打下坚实基础,充分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深厚情怀。这些年,中国在经济大发展、财富大增加的同时,一些人信念大缺失、道德大滑坡的问题严重。领导中国人民,不能只是依靠“人民币”赢得“人民心”。唯有用中国精神引领中华民族,才能够将个人的奋斗发展与全体人民、全民族的奋斗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并提升13亿人的精神境界。
总结: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兴。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牵引伟大的梦想。正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创造了一个个传奇与辉煌,使中国人一步步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中国精神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断彰显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