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物理 > 交流共享

什么是观课议课

发布者:cj_wbp   发布时间:2016-07-04 14:33:17   点击数:

一、传统的“听课评课”及其弊端

2005年,《人民教育》记者余慧娟采访了陈大伟教授(成都教育学院副教授),并写了一篇报道《为了教师的批判精神———关于“观课议课文化”的对话》

    第一个观点:“我对评课文化有看法”——观课议课文化出现的背景

    余:陈老师.我发现您主持的研讨活动很有特色.敢于直面问题.又给人思考良多。总觉得您想要改变什么。您是否对此做过相关研究7

         

陈:对,做了一些思考吧。说实话,我对目前的“评课”文化很有看法。从1997年开始做教师培训的工作,在听课评课问题上.有几件事情对我影响比较大。

         

    1999年一位农村中学教师打来电话,抱怨进修学校的老师调研听课后,当着学校领导的面说了许多问题。她说:“你们高高在上.又不了解实际情况,提的意见根本做不到。领导后来就说我水平低。”这件事迫使我思考如何在听课评课中尊重中小学教师,如何给他们有效的帮助。

         

    2001年我去听课,有一所中学年年搞优质课竞赛、展示,我参加几次,感觉变化不大.于是我问校长:“与几年前比较,现在的课堂教学有了什么进步?”校长仔细想一想,最后只说:“运用了多媒体。”在中小学,听课评课不仅参与面广,而且耗时很多,效益不高,浪费的不仅仅是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还包括宝贵的热情和积极性。当时我想,提高听课评课的效益事关重大。

         

    2004年《人民教育》组织了关于“评课,究竟谁说了算”的讨论。其实,要讨论“谁说了算”.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算’?…‘怎么才‘算’?”我认为,中小学教师参与听课评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实在在地改进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因此,看听课评课活动是否有效。主要看是否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而教师是否用于实践,并不取决于评课者说了什么。而是取决于他们认同了什么.接受了什么。这样,用他们接受的方式。围绕他们更容易认同的内容和话题,讨论课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驱动我们研究观课议课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在2004年前后,“以人为本”的话语成为时代的主流话语。要实践“以人为本”.就需要落实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听课评课。

 二、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的区别:

第二个观点:文化与灵魂的变化——观课议课”是一种研修活动。

    余:我注意到您刚才提到“观课议课”,这一提法有什么特定的含义吗?与“听课评课”有哪些实质性差异?

    陈:列奥·施皮泽有一个观点:“词的变化就是文化的变化和灵魂的变化。”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不只是换了一个词语,更多的是一种教研文化的建构。

         

    观课与听课比较:“听”指向声音,“听”的对象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而“观”强调用多种感官(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在多种感官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的观察,除了语言和行动,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都将成为感受的对象。更重要的是,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

         

评课与议课比较:

1、“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作判断;“议”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

2、“评”有被评的对象,下结论的对象,有“主”、“客”之分;“议”是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交流,“议”要超越“谁说了算”的争论,改变教师在评课活动中的“被评”地位和失语现象。

3、评课活动主要将“表现、展示”作为献课取向.执教者重在展示教学长处;议课活动以“改进、发展”为主要献课取向,不但不怕出现问题,而且鼓励教师主动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

4、评课需要在综合、全面分析课堂信息的基础上,根据预先确定的统一标准指出教学的主要优点和不足;议课强调集中话题,关注焦点,超越现象,深入对话,探讨更有效的教学的多种可能,以促进理解和教师自主选择。如果说评课是把教师看成等待帮助的客体的话,议课则把教师培养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动者,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解放。

5、提出议课,并不是要否定评课,评课是水平性的评价和选拨性评价,而议课属于发展性评价,各有各的目标追求,各有各的实用场所和范围。

 

概而言之.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研修活动。(观课议课的实质)

 

三、观课议课”的追求---来源于陈大伟《“观课议课”的一些实践问题与思考》

观课议课主要适用于日常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学校是最适宜的场所,教师是其中的主体和主角。日常性、普遍性、一线老师参与,这既是观课议课的主要特点,又是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首先,“观课议课”要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教学研究文化,这种文化需要解放教师,需要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和自身实践经验的意义和价值。它立足改变传统教研文化中,教师单纯接受专家、教研员的观点和意见,只是被动的执行者的角色。

 

其次,“观课议课”致力改变教师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方式。这种态度是积极主动的参与态度,从接受到参与,从被动到主动,从天天如此到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致力改变。在同事关系改善方面,“观课议课”强调开放,促进互助,致力建构教学中互助、生活中彼此关照的人际氛围。

 

第三,“观课议课”是学习课堂教学的研究方法,并在研究中改进和发展。这种方法就是不再孤立地看待教的行为和建议改进教的行为,而是通过现象观察、对话讨论等方式对观念、行为、效果进行整体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发现自己,不断改造自己,不断成就自己。

 

上述三者既是目的,又是彼此的手段,它们之间是一个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但在实践中,应该先把改进课堂教学放在突出位置,因为它看得见,摸得着,教师容易感受。只有感受到对自己有实际帮助以后,教师才能以更为积极主动的方式参与,“观课议课”的综合效益和目标才有可能最终实现。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