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政治 > 教研动态

努力弥合城乡教育之间的差异

发布者:cj_lihua   发布时间:2016-05-24 08:09:56   点击数: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四次会议近日在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涉及教育、农业、法律、社会(志愿服务)、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领域的意见与情况。其中,《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不仅引起教育界人士的关注,更引起广大师生、家长的关注。教育作为立足当下,功在千秋的大事,不仅关乎今日中国全面改革的成败,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未来的发展与走向。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对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关注,不禁引发我们去思考,我们应当如何弥合城乡教育差异带来的伤痛?

    中国当前城乡发展存在的二元结构,不单表现在城乡经济发展层面上,还同时表现在教育、医疗等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经济发展的城乡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农村各领域发展相对滞后于城市的重要原因,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只关注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而忽视了城乡其他领域差异的缩小工作。根据我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我们可以作出如下分析:一则,经济在促进上层建筑发展的同时,上层建筑的发展亦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二则,相比其他上层建筑而言,教育促进社会未来整体发展的作用远大于其他上层建筑,中国的发展不是短跑运动,而是长期的事业,需要持续不竭的动力支持。因此,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作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举措,对于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则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

    城乡教育差距不仅表现在受教育的机会上,而且也表现在受教育的质量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差距逐渐拉大的同时,城乡教育的差异也在逐步扩大,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性日益明显。在这样的情况下,难免不产生城乡教育的不公平,而这种不公平是一种隐性的不公平,它不直接表现在接受教育的机会上,而是深刻地表现在接受教育的质量上。在义务教育还不普及的年代,我们提高了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提高了人民的识字率,消灭了不识字的“文盲”,而今天,我们开始重视教育质量与水平的提升,势必进一步提升我国人民的整体文化素养,消灭无文化素养的“文盲”。基于这一认识,中央进一步调整了教育改革策略,制定了一系列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的举措,在促进城乡教育,尤其是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在努力弥合城乡教育差异带给农村教育的伤痛。

    教育质量的提升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仅在于乡村生源的稳定与城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还在于提升教育的“软实力”。增加进入优质学校的机会与优化城乡教育资源的配置仅仅是“硬实力”的建设与改革,是国家政策最能够完善与丰富的领域,也是国家政策可以直接倾斜的领域。但是,入学机会的增加与教育资源的优化不能在短期内弥合城乡教育差异带给农村教育的伤痛。城乡教育差距的影响是持久的,即便农村学子多了进入名校的机会,却也出现了难以融入名校的学习与生活中去的情况。在提升农村教育“硬实力”的同时,我们也要重视农村教育“软实力”的建设。提升农村的教育质量,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质量与水平的差距;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进一步改善农村学子的心理健康状况。保障农村学子进入名校机会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让农村学子真正融入名校的学习、生活中去。用更多的关心、关怀去弥合城乡教育差异带给农村教育的伤痛。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民族的振兴需要靠教育,民族的未来更是需要靠教育。在教育与科技为核心的国际竞争中,中华民族要想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先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要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就必须先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则必须统筹推进好县域内城乡教育,尤其是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在努力弥合城乡教育差异带给农村教育伤痛的同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积聚力量。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