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政治 > 教学资源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应成为精准扶贫重点

发布者:cj_lihua   发布时间:2016-05-17 08:42:05   点击数:

近些年,在中央一系列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的作用下,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有了较大改善,政策作用成效显著。但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经济生态环境、历史传统等原因,我们的深入调研显示,政策作用有着显著的区域性、阶段性特征,即对乡镇及以上地区,初中及以上阶段贡献更显著;而对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艰苦的、集中连片的贫困农村地区,村小、教学点,效果尚不明显,任重道远。城乡教师队伍仍存在着较大差距,乡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仍是我国教育体系各环节中的一大主要短板。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仍是上至党中央、下至全社会的一大关注。

  我们近两年对乡村教师队伍的调研显示,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五个突出问题:一、数量不足。尤其在一些中西部偏远、贫困农村地区的村小、教学点;二、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特别是新入职教师,在头半年或一年内,流动性最大;三、老龄化严重。不少中西部连片贫困地区的乡村中小学教师平均年龄已在45-50岁,一些村小和教学点教师的平均年龄已达50岁,甚至五十三、四岁。教师的补充、更新迫在眉睫;四、由此带来的一个必然问题,就是知识老化、教育观念更新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足;五、乡村教师普遍负担重、压力大,一人教几门课、教几个班,白天晚上既是教师又是父母,是常态。

  乡村教师是当前我国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最大短板。同时,长久以来是他们支撑了共和国农村义务教育大厦,今天他们是我国乡村教育、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栋梁,因此,乡村教师既需要关注,也值得全社会优先、高度重视。在当前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理应成为精准扶贫攻坚的重点。

  近五年,我们深入中西部省份农村调研座谈,并且召开了数十次多方面多角度的研讨,综合分析制约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造成下不去留不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历史的、社会的,也有现实、政策制度上的,但最核心的问题有三方面:一是乡村的偏远艰苦,甚至闭塞凋敝;二是长期以来教师待遇相对较低,生活经济压力比较大;三是社会地位较低,未得到应有的尊重。

  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协调发展,面对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的战略目标,人力资源素质、乡村教育质量提升迫在眉睫;同时面对在一些中西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村小、教学点教师马上面临集中大批到龄退休的严峻挑战,要想在短时期内迅速扭转改变乡村教师队伍下不去、留不住、用不好的状况,有效地阻断断档,必须突破常规思维,着力补短板,以改革的精神,着力体制机制突破,重在政策完善、制度建立,重拳出手,尽快出台实施有针对性、有力度和有实质性吸引力的教师待遇和地位保障的政策。主要建议如下:

  首先,调整基础教育教师工资结构,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基本工资。这是提升职业吸引力的基础性保障。近十年来,在中央关怀与各地各方面的努力下,基础教育教师的基本工资从600~800余元,提高到了2400~2500余元,增长了近4倍。但相比于物价上涨和其他行业的基本工资,中小学教师的基本工资仍然显得较低;特别是坚守当乡村教师,工资不如外出打工的状况,必须改变。

  其次,尽快建立国家艰苦偏远地区乡村教师岗位特殊津贴制度,即艰苦偏远地区乡村教师岗位待遇倍增计划。建立对自愿到艰苦偏远地区从教的中小学教师待遇收入的激励机制。据我们调研得知,目前各地政策中,对于远离县城、到艰苦偏远的农村地区工作的中小学教师,通常只有50~380元的交通补贴,有时还不够乡村教师每周回家一次。这样的补贴政策,实质上缺乏激励机制、更起不到吸引和奖励教师乡村从教的作用。同时,我们对乡村、县镇中小学教师校长,教育等行政管理干部的调研访谈表明:如能每月增加约1000元工资,能吸引教师到村小、教学点从教;如能增加一倍基本工资,则能稳住教师在乡村长期从教。因此,向国家有关教师政策制定部门郑重建议,可以考虑建立“国家艰苦偏远地区乡村教师岗位待遇倍增计划”,即:凡在艰苦偏远乡村地区从事中小学教师工作的,予以一倍基本工资作为激励津贴,即工资收入“倍增”,也即“基本工资×2=目前每月2000多元×2=4000多元”。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有乡村教师330余万名,按每人每年约3万元计,每年新增财政投入约990亿元。此外,坚持面向岗位、对岗不对人原则。凡在岗、工作合格者,即得;凡不在岗、离开乡村教师岗位者,则自然失去资格。目的在于吸引和稳定合格、优秀人才在乡村中小学踏实从教、长期从教。

  再次,依法依规有效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社保和住房,特别是落实好教师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以使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安心从教;同时,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等的共同努力,通过机制创新,落实好教师周转房或安居房,以保障乡村教师安居乐业。

  此外,还应多措并举,使乡村教师得到全社会应有的尊重。已有的教师节,在弘扬全社会尊师重教、激励全体教师的敬业精神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去年国家出台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明确要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对在乡村坚守了10年、20年、30年的教师分别授予荣誉称号,这将会是一个对乡村教师极大的激励机制。建议:省市县也相应建立不同层次的荣誉制度,以扩大表彰面,使广大乡村教师受到激励;同时,应组织调动相关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资源,平时广泛宣传爱生、敬业、无私奉献的普通而伟大的优秀教师,平实经常化地宣传他们中的先进人物、事迹;需要指出的是,还应正面常态化地宣传社会、社区与家长对乡村教师的热爱、关怀与尊重;适当播发社会与道德舆论对于对教师不恭、不敬之言行的谴责。多措齐发,目的就在于使教师获得尊严感,获得价值感,激励他们在周边艰苦环境得以实质性改变的较长过程中,增强自身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内驱力,生活尚苦但心甜。

    (作者:全国人大常委、国家督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