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族教育之花常开
发布者:cj_lihua 发布时间:2016-03-21 15:46:27 点击数:
以民族教育助力文化建设,则能够带动多元文化共生;以民族教育助力经济建设,则能够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以民族教育助力社会建设,则能够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在经济新常态、社会转型期的背景下,我们尤其需要通过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为中华民族的全面进步与繁荣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尽管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然而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的民族教育发展还存在着种种问题:经费不足,使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基础仍然薄弱;地域偏远,使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质量依旧不高;人才短缺,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师资力量仍显薄弱……如何才能使民族教育不再“飒飒西风独自开”,如何才能使民族教育可以“报与桃花一处开”,这显然需要我们依靠调研来了解情况,依靠政策来确定方向,依靠资金来保证发展。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汉族聚居地教育的发展,算不得真正的发展;只有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进步,算不得全面的进步。贫富差距过大不是现代化建设的方向;而教育文化事业的整体悬殊,更是偏离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广大中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其经济需要发展,其人才需要培养,其社会需要全面进步,而这些都离不开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兴盛繁荣。只有大力发展民族教育,才能保障和促进民族地区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才能提升各民族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为各民族共同繁荣提供更加强大的智慧和力量。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岁月演变中,华夏民族为何能薪火相传?历史变迁中,东方文明为何能历久弥新?这正是源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文化是包括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统一体,而在五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中,正是源于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才为中华文化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教育与文化,如车之两轮、币之两面,有着天然的联系和密切的关系。“任何形态的文化,没有教育就难以延续;任何形式的教育,离开文化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唯有借助民族教育的力量,才能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也才能为中华民族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奠定基础。
和谐稳定是国家发展的前提,是人民幸福的保障。宁静和谐的局面不能随意改变,稳定发展的大局需要多方维护。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维持稳定促进和谐的“硬骨头”在少数民族地区,而解决暴恐问题的重难点在少数民族地区。“中国梦”就是“民族梦”,在民族地区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使团结共进的理念深入民心,使贫穷落后的面貌得以改变,使动荡的要素从根本上得以消灭,这是时代的要求,也符合民众的利益诉求。
春风过处,万物方可复苏;阳光照处,霉菌方可杜绝。聚中华之力,集民族之智,全面谋划,扎实推进,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必定能春色满园、百花齐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