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略全局认识和把握新发展理念
发布者:cj_lihua 发布时间:2016-03-11 09:46:48 点击数: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新发展理念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写进中央全会文件,这在我们党历史上是第一次。新发展理念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我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指南。
新发展理念是新时期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
习近平同志强调,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发展理念,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全局高度,深刻揭示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路径。
新发展理念明确了“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脉络。纲举目张、魂强体健。“十三五”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尚未消散,经济低迷使全球经济进入“新平庸”。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依然繁重,面临经济下行和转型升级双重压力,周期性与结构性双重矛盾特征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新发展理念是针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开出的药方。只有紧紧抓住新发展理念这个“魂”,才能使中国经济这个“体”更加强健,才能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新发展理念明确了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主抓手。我国经济过去30多年的年均增长率接近10%,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中国奇迹”。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的内在支撑条件和外部需求环境都已发生深刻变化。经济新常态突出表现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还包含转变资源配置方式、增进民生福祉和实现包容发展等丰富内涵。适应和引领新常态,需要崭新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契合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顺应我国生产力水平整体提高的趋势,是指导实现更好发展的科学理念。
新发展理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内涵。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和分析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我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剧,劳动力、土地、能源的低成本优势逐渐减弱,以要素驱动为主的发展模式已难以支撑经济转型升级。新发展理念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既契合当前发展实际,又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再到新发展理念的提出,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新发展理念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必将指导我们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新发展理念确立了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社会生产与再生产是一个有机统一体。新发展理念根据新常态下我国的发展环境、条件、任务、要求,明确了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完成“十三五”时期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我国经济除了传统内需不足的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供给侧的新难题又日趋严峻。一方面,传统工业产能过剩,增速下降;另一方面,新旧增长动力青黄不接,新产业、新业态份额较低,不足以弥补传统行业增速下降的影响。要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唯一的出路就是依靠创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从创新中寻求增长新动力。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突出问题,迫切要求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坚持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意味着要更加注重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更加注重通过拓宽发展空间提升发展后劲、以实现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协调发展。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习近平同志指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是对发展理念和实践的全方位提升。面对生态环境破坏加剧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发展理念,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吸引外资国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中国发展奇迹得益于对外开放,引领新常态仍然要靠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相统筹,既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又从全球经济联系中进行谋划,重视提高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的能力。新常态下,开放发展是提高发展质量和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的必然选择。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十二五”时期,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至7800美元左右,2013年、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三年完成减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坚持共享发展,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十三五”时期改革发展全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吹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锋号”。我们必须找准发展的着力点,将新发展理念贯穿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没有水分的增长。以新发展理念指导发展实践,努力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效益提升、投资效益上升,使发展在“十三五”时期达到新水平。通过创新发展,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通过协调发展,提升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通过绿色发展,解决生态环境污染和发展不可持续问题;通过开放发展,提高发展的内外联动性和抗风险能力;通过共享发展,使城乡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加快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这其中不乏总量性、全球性、周期性因素的影响,但主要还是结构性问题。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要进一步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以结构调整带动经济增长。当前,应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为重点,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的顺利转换接续。
以科技创新推动创业,以大众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激发市场活力,培育发展新动力,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巩固第一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以产业结构优化带动就业结构调整。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使人才这一最有活力的发展要素充分释放潜能,为经济转型升级贡献智慧和力量。
化解经济社会风险,解决好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十三五”时期可能是国内国际各方面风险不断累积甚至集中暴露的时期。这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未雨绸缪,建立健全化解各种风险的体制机制。当前,要特别注重化解经济风险,包括产能过剩风险、房地产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金融风险等。还要注重回应群众呼声和关切,重点解决就业、社保等问题,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谋求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把我国发展放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来筹谋,拓展国际视野和大国胸怀。保持战略定力,更好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务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短板,打赢脱贫攻坚战。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我们还有5500多万贫困人口,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必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为此,应加快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更大决心、更精准思路、更有力措施,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交上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