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语文 > 教研新动态

语文片际教研活动教学设计

发布者:cj_zqw   发布时间:2015-12-23 09:20:09   点击数:

课题
《我用残损的手掌》
课型
新授课
备课人:王欢
 
 
 
 
知识目标
1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
3有感情朗读背诵本诗。
能力目标
1.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
2.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
重点
 
1  感情诵读,理清诗歌思路,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研读诗歌,品味语言
 
教学
难点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
2.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授课
方式
诵读教学法 
对比,想象欣赏法
研讨点拨法
 
教师活动
教师修改
学生活动
时控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喜欢读现代诗么?诗文是文学中的粹宝,相信多读一定大有裨益。同学们读过戴望舒的诗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一下戴望舒《雨巷》中的一小节,感受如何?戴望舒就是凭借这首诗摘得了……(导入作者介绍,背景) 
二、资料助读 
戴望舒及《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生于杭州,祖籍南京。其代表诗作还有《雨巷》、《我的记忆》,其中《雨巷》一诗脍炙人口,诗人也因此获得了“雨巷诗人”的桂冠。他是新诗的探索者之一,是象征派现代诗人。
写作背景 1942年,因在报纸上编发宣传抗战的诗歌,被日本宪兵逮捕。在狱中,他受尽折磨,但始终没有屈服。《我用残损的手掌》就作于那个时候。这首诗,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母亲的歌。
三、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1.教师感情诵读,学生把握重音 节奏 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提示:这首诗语言口语化,押韵灵活错综,读起来有一种沉郁顿挫的音乐感.很确切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怀。诵读中要注意体会停顿和重音。(见幻灯)
 2,同学练读,个人展读
(同学互相评价,让他们自己发现这部分写什么,应该用什么样的情感去读)
沦陷区:凄楚忧愤痛恨之情
解放区:期望高昂热爱之情
拿捏好情感找同学再读两部分经典的语句,可适时齐读。
(点出作者面对沦陷区和解放区产生截然不同的情感,所以写作手法是对比,突出主题)
3,小组合作朗读
朗读的升华,小组选好喜欢的一小部分,通过分工合作完成朗读的提升,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四,赏析,暖冷色词语的妙处
将同学分成两个讨论区域,一些小组在暖色卡纸上摘抄暖色系词加以赏析,一些小组在冷色卡纸上摘抄冷色系词加以赏析,明确作者借用有魔力的词更好地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爱与恨。
五,盘点课堂
解决开课前提出的疑惑:作者用残损的手掌干什么?为什么是残损的?从而引导同学归结出中心,同时点到第二个写作手法想象。
六,拓展提升
我选择我快乐,让同学挑选适合自己能力及兴趣的作业,推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
 
 
 
 
 
 
 
 
 
 
 
 
 
 
 
 
 
 
 
 
 
 
 
 
 
 
 
 
 
 
 
 
 
 
 
 
 
 
 
 
 
 
 
 
 
 
 
 
 
 
 
 
 
 
 
 
 
 
 
 
教师导入
激发兴趣
 
 
 
 
 
 
 
 
展示材料
了解写作背景
 
 
 
 
 
 
 
读中品
品中读
 
以读带讲
    
 
 
 
 
青春时代应该是诗的时代
 
 
 
 
 
 
赏析词语 作者的情感便跃然纸上
 
 
 
照应开头设疑解疑
理解主题
 
避免“一刀切”
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5分钟
 
 
 
 
 
 
 
 
 
 
 
 
 
 
 
 
 
18分钟
 
 
 
 
 
 
 
 
 
 
 
 
10分钟
 
 
5分钟
 
2分钟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