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策略
发布者:cj_wsh 发布时间:2015-12-16 14:51:52 点击数:
作文教学的策略
作文教学现状:我们的作文教学,教师教作文无法;学生写作文无奈;作文教学无效,作文教学的“三无”状态。作文难写,作文难教,学生“怕”作文,教师“忧”作文,向来是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现实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阅读教学不注重语言积累,不研究如何表达,到了作文课却一味强调学生的语言表达要“准确”、“生动”。这样的要求怎么可能达到?表达依赖于积累,作文离不开阅读,造成阅读课不管写作,作文课不联系阅读。基于作文教学的研究以及对小学作文教学的观察和思考,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一、教师方面的原因。
在基层学校听课,发现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么过于束缚学生思维,从开头到结尾,从写作内容到中心思想,从列提纲到详略的取舍,无所不包,学生自由表达欲望和能力被抑制,写出的作文干巴巴的,读起来味同嚼蜡;要么老师在指导作文时放任不管,美其名曰:“放开让学生自由表达”。由于平时没有科学系统的训练,知识积累不够,学生习作时又感到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致使学生感到作文越来越难,逐渐失去了写作兴趣。当学生辛辛苦苦地写好一篇作文,老师通常会从评价优秀作文的角度,来对待孩子的习作,为孩子的习作设置了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并在批改学生作文时,简单打一个等次,批几句不着边际的评语。稍差的学生看到后无所适从,不知自己的作文怎样改进。作文过高的要求,导致学生过高重“形式”轻“内容”的误区。学生在作文时,由于作文能力所限,为了达到字数,不是“胡编乱造”,就是内容的重复累赘,根本顾不上把作文的主体部分——“片断”写真实具体,表达真实情感,考试作文质量的高低就可想而知了。而教师在评改作文时,也把评分的目光过分地集中在本不属于小学作文要求的篇章结构和作文字数上,作文评分标准高居不下,即使偶尔有几篇内容真实具体、情感真实、语句通顺的习作,也因字数不够或结构不完整为由而始终不能拿到应有的分数。这样一来,别说学生老是提不起作文的兴趣,体会不到作文的成功和乐趣,就连教师教作文的热情也大大地削减了,哪里还品尝得到作文教学的成功滋味呢?于是乎,教师就怨言四起了,在评改作文时常常唉声叹气,怨学生作文的字数不够,怨学生作文的结构不完整,叹作文的难教。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作文这一项失分不要太多,作为语
二、学生方面存在的原因:
目前,小学生的作文中出现了“编、抄、套”和“假、大、空”的怪圈。一些学生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常用的写作方法是“四步曲”——编:编一些不切实际,没有做过的事情作为写作的素材;仿:机械模仿,事情一样,只是改变人物;抄:抄袭作文选上的作文;背:背优秀作文,考试时默写在试卷上。出现这些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学生缺少生活的积累
现在大部分学生的生活空间被禁锢在学校至家庭的两点一线,封闭在狭小的课堂之内,生活的空间越来越狭小,生活趋于单一平淡。他们与精彩纷呈的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相隔绝,既感受不到乡村孩子捉鱼摸虾的自然快乐,也常常忽视科技馆、博物馆里的现代文明。学生的生活之源干涸!在这种生活空间下,学生如何能写出逼真、生动、有情趣的作文呢?
2.学生缺少对生活的感悟
然而有的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一到写作文时就感到头脑空空,觉得没有东西可写。究其原因是他们过多的沉浸在优厚的物质环境中,饱受家庭的疼爱,衣食无忧,心灵变得萎缩迟钝。他们没有认真观察生活,对周围人、事的微妙变化,也渐渐漠不关心、熟视无睹了。他们沐浴在幸福中,内心却很少漾起感激的涟漪;他们有着多彩的生活,却没能在心灵深处留下多少痕迹。
3.学生阅读能力缺失
阅读量小,知识面窄,使学生的作文词汇单一,表述不清。许多作文情节简单,缺少细致的描写,该说明的说不清,该描述的不知道怎样说,该想象的又胡乱拼凑,缺少科学根据。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些富有哲理的千古名句形象生动的道出了读和写的关系。课堂上,学生“读”的时间被无情的截留挪用了。老师们把属于学生“读”的时间用在了咬文嚼字的分析课文上。以讲代读,以练代读,以问代读,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地提高。课内的读是如此,课外的读就更令人担忧了。孩子的阅读时间被“奥数”“英语补习”充斥着,被作业挤压着。试问:没有充分的时间阅读,哪来足够的阅读积累,较厚的文化积淀?
要彻底改变这种现象,我认为,我们要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作文教学和作文训练的标准,正确地理解和把握这个标准,做到小学作文教学的本位回归。其对策如下:
对策一:向兴趣要作文
我们在日常作文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把孩子紧张程度降低到最低的环境”来让学生自由抒发。让学生们在作文中与他人对话,与世界、与自然甚至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要让学生明白写作文不难,其实就是“我眼看世界,我手写我心”。在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要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写作文。通常一节作文指导课,课前可以用20分钟精心组织活动,如一次作文指导课,课间可以先来进行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学生顿时欢呼起来。学生情绪稳定后,老师把活动内容、活动地点、活动要求、活动时间作了具体要求。充满欢乐、笑声而带有紧张气氛的游戏活动把学生的兴趣提到最大程度,当学生情绪仍处于亢奋状态,教师及时将学生的兴趣中心引导迁移:游戏玩得开心不开心?谁能把刚才比赛中热烈欢快的场面,“小鸡”、“母鸡”、“老鹰”那紧张、可笑的动作、神态说给大家听一听。问题一提出,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把刚才活动的场面描述下来。这时,老师揭示本次作文题目:《记一个有趣的游戏》。告诉学生,写作文就是把刚才的活动过程用文字记录下来把作文内容、作文指导融合在活动中,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对作文有了自己的体验。
对策二:向生活要作文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离开生活,创作无从谈起,小学生作文也是如此。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并千方百计的为他们创造生活,丰富他们的生活。试想:孩子们有了生活的积累,有了生活的体验,有了创作的激情,他们还会怕写作文吗?
1.我们要丰富学生的生活
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学校的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课,组织学生从事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护蛋行动”让学生感悟到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跳蚤市场”让孩子在交换中增强了能力;“豆子宝宝发芽记”让孩子跟随豆子一同成长……
课后,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双休日抽出一天的时间带孩子感受大自然。春天让孩子去踏青;夏天让孩子感受无边的田园风光;秋天让孩子去感受丰收的喜悦;白雪皑皑的冬天则让学生到野外打雪仗。在与自然的接触中,学生们欣喜若狂,尽情地释放自己,无拘无束地嬉戏、玩耍。有个学生在习作中写道:“来到高中后边的海滨浴场,走在软绵绵的沙滩上,调皮的小沙子直往我脚丫里钻,给我挠痒痒,我忍不住‘咯咯’的笑出声来……”在小作者那充满童真童趣的描写中,让我觉得眼前一亮,不由得被孩子们那独特的视角给征服了。
在课堂,新课标也指出,学生要“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开展一些活动或以活动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引领学生走出狭小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让学生在活动中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心灵去体会,用双手去创造,让学生在活动中乐于写、勤于写,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结合课堂教学演示习作。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把游戏引入课堂,要结合教材为学生提供一个或几个有趣的场景,力求把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有趣。另外,像各类竞赛、娱乐与表演、竞猜谜语、小记者采访、书法绘画、手工制作、游戏等等都可以走进课堂。如“扳手腕”、“成语接龙”、“课本剧”、“绑腿齐步走”、“贴鼻子”、“吹泡泡”等。要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意识地组织学生主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星期天自己动手做一次家务,在家种植花草,养小动物,春游、秋游、参加社会调查等。我在进行作文教学调研时,了解到广鹿
2.我们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的过程并非是从提笔写作开始的,而是从观察、积累生活入手的。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从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因此,我们老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用各种感官去看,去听,去触、去闻、去想、去感受、去体验,善于引导学生去观察事物的本质特征,抓住事物的最富有特点的部分。
俗话说“多说胸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花”,在孩子们周围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有些事或给学生以快乐,或给学生以启迪。为给学生写作积累素材,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可以让每个学生把一天当中看到、听到的事,用“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的句式写出来。也就是写好四素句和六素句的要求。可以让学生收集比别人更好的“新闻”,回到家中,看电视、听广播、阅读课外读物,用心发现生活中的小事,养成了留心观察的好习惯,成了生活中的“有心人”。 结合校园生活习作。如“六一”运动会、“国庆歌咏比赛”、“故事会”、“主题班会”、“优秀作业展”、“手抄报比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有益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为学生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每次活动后,教师都可以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让学生即兴写作。如运动会结束后,可以让学生练习写场面;故事会结束后,可以安排学生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等。长此以往,既培养了学生习作兴趣,又培养了学生作文习惯和作文能力。
对策三:向阅读要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
除此之外,我们老师家长还要引领孩子走进名著,引导他们亲近报刊……拓展知识面,激发求知欲,训练感悟力。“胸藏万汇凭吞吐”,大量的阅读,可以使他们的文章不仅“文从字顺”,而且挥洒自如。
对策四:向评价要作文
作文在所有学习内容中是最烦琐,最复杂的。学生写出一篇文章,无论从精力上,还是从时间上,都要比做一道数学题、组词造句等付出得要多。学生辛辛苦苦写出的文章,如果被教师说得毫无是处,“一棒子打死”,可想而知,那是怎样的一种伤害!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我们要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也要给学生以鼓励。每次作文,我都会挑选一部分学生的作文在班上读一读,除了特别精彩的文章外,我更关注的是那些作文有困难的同学,哪怕他有一个段落写得好,一句话写得生动,我都会抓住这次机会在班上读一读,并且给予表扬,这种自豪感会促使学生渐渐对自己的作文充满信心,并逐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每次对学生的作文评语我也都是先肯定优点,借题发挥,激发兴趣,再婉转指出不足。作文批改应当把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放在首位。尽管一个班的学生写作水平肯定是参差不齐的,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要注意发现每篇作文中的“珍珠”。那富有启发性、赏识行的眉批、尾批无疑会使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从而以更大的积极性来写作。
学生一篇篇稚嫩的作文就像一棵棵刚露头的小苗,我们最好是用激励的目光去欣赏,用辛勤的汗水去浇灌,顺着他们的思路去圈圈点点,有重点的加以指导,学生只有消除了畏难情绪,才有可能带着愉快的情绪来写作文,作文的质量才有可能提高。
此外,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生杀大权一直牢牢的控制在教师手中,作文批改没有学生的份。于是造成了“教师批得腰疼,学生只看得分”的现象,使作文批改成了“剃头挑子一头热”。学生极少去认真阅读教师的批语,即使去看,也很难弄清老师的意图。更何况,老师的批改与学生的心灵独创很难产生共鸣。在这种格局下,要想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谈何容易!因此,必须改变作文批改“教师批,学生看”的局面,让学生们都参与到作文批改中来。
总之,我们只要设法改进和创新作文的教学方法,激发起学生写作的兴趣,使他们不怕作文,由被动应付变为主动接受。只有学生们的写作激情被燃烧起来,我们的作文教学才有希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投入多,见效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