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教学反思
发布者:cj_wsh 发布时间:2015-11-06 14:14:28 点击数:
《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教学反思
小长山小学 刘少鹏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奋不顾身地从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儿子的同学的故事。文章真挚感人,读后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我上的是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我把“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找到父亲令人感动的地方”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以下是我教《地震中的父与子》的反思:
一、注重抓住课文的关键语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一、注重抓住课文的关键语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教学时我紧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进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例如,指导学生抓住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等描写父子行动,外貌和语言的句子,指导学生读中体会,引导学生将这段文字读懂、读活、读厚、读出情味,这是感受伟大父爱的关键所在。
二、注重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本课我充分引导了孩子们读,让同学们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时有层次感,有目的性。例如在重点段12自然段中,我先引导孩子们通过读表示时间的词语读出父亲的艰辛和坚持。接着当学生明白父亲之所以能坚持,是因为心中有一个永恒的承诺,又让学生移情入境地去读,通过读感受父亲此刻的形象。进而感受父亲的坚韧不拔,恪守承诺,以及对儿子深深的爱。在课堂上我采取了多种方式读,有范读、想象画面读、引读,齐读等形式,在层层推进的朗读中强化感受,促使感知转化为深刻的感悟。从学生的朗读中我可以感受到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在不断升华。
三、注重了学生的自读感悟,渗透了学法的指导。
我让学生边读边做批注,抓住重点词语,重点段落去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我又渗透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透过父亲的动作、外貌和语言来感受其内心世界,告诉学生在写人、写事的文章中要注重对人物外貌、动作的细节描写,这样会让文章更生动、具体。
四、重视生字词的教学。
生字生词的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读词语,在听写中检查学生对重点字词掌握情况,同时注重了字词音和义的学习指导,让字词教学更加扎实有效。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暴露了我的不足:
1.教师语言过多,要给学生更多读和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2.在读写结合上,如果让生去写一写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