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教学行为的八钟策略
发布者:cj_drm 发布时间:2015-09-06 09:59:17 点击数:
改变教学行为的八钟策略
为了扭转教师登台就讲,独霸课堂,学生少数表演、多数陪读的现状,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促进教与学行为的转变,在新课程落实的过程中,我们在教学管理上实施了八项策略,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一是改变了教学思路与模式。把以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念、学生写,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思路,以“导入、讲解、练习、巩固”为环节的传统型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思路,以“导学、交流、释疑、训练”为环节的自主型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全体教师必须实现教与学行为的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了平台。
二是改变了学生就座形式。把整齐划一、面向讲台、排排就座、被动静听的秧田式就座形式,改变为面对面、交流互动、组内异质的小组型就座形式。每小组6人,要求以上一次考试成绩为基准,采取好差搭配1+1、3对3排座,互帮互学,互相促进。小组里实行“生生科代表制”,要求每组每人都按自己的喜好选当一门学科的科代表,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这样既调动了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克服了科任教师只教知识不管理学生的弊端。学生就座形式的改变,促使教师走下讲台,深入小组巡回指导,帮扶释疑,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还给学生。老师只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
三是改革了教案编写模式。为了扭转老师备课抄参考、教案为检查、备课上课“两张皮”的现象,我们三易教案模式,把备课变为了研究,把教案变为了学案。一是把传统的教案模式改为“共享型”:要求同学科教师集体研究,分头备课,一人写案,多人用案,用中补充,资源共享。缩短了时间,提高了效益。二是把“共享型”改为了“任务型”。为了让每一个教师动脑设计自己实用的教案,我们把教案编写内容定格为四部分:学什么,怎么学;教什么,怎样教;练什么,怎么练;思什么,怎样改。备课上课挂钩了,教案有用了,但仍有不少教师课堂讲授过多。三是把“任务型”改为了“导学型”。为了管住教师的嘴,课上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我们要求教师围绕教材重点设计出三部分内容:用问题或试题形式设计指导学生自学的内容;围绕重点设计指导学生,交流释疑的办法;紧扣重点设计出当堂训练的题目。真正做到了备为教用、备为学用。
四是改革了学生作业方式。为了改变学生作业做一遍誊一遍、作业为检查而起不到反馈作用的现象,我们设计了与教师备课相匹配的课堂训练作业。每节课两页作业,一页用来自学,独立完成老师导学设计中要求的项目。另一页用来完成老师备课时准备好的当堂训练。要求当堂训练当堂改,把知识能力训练落实到课堂。
五是改变了常规检查办法。对教师教案作业的常规检查,改变了以往只数节数、查页数、评等级、计分数的简单做法,实行不定期随堂检查。具体办法是“一推四看”:一推即不定期推门进教室查看教案作业。四看指一看当堂教学内容是否与备的一致,二看备的导学和训练部分是否突出重点,三看学生导学作业和训练内容是否与教案上备的一致,四看教师是否走下讲台指导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六是改变了课堂教学要求。要求教师在课堂做到“七要四不讲”。七要即教材要让学生读、问题要让学生提、过程要让学生说、规律要让学生找、实验要让学生做、习题要让学生编、结论要让学生下。四不讲即学生已知的不重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弄懂的不讲、学生经过小组合作学习弄清楚的不讲、学生经过实验弄懂的不讲。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就是组织、指挥、指导、帮助。讲就要讲学生不知道、不理解、不清楚的疑点、盲点和难点,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帮手。
七是改变了考核评估办法。采取了两条措施:一是把算一头改为算两头,算两头就是既算学优生也算学困生。对教师教学成绩考核,在原来算均分、及格率和学优生的基础上,加上了算学困生转化率。算法是学优生学困生并重各占20%,平均分及格率一样各占30%。考试结束按考核规定算账与绩效工资挂钩。二是把算部分改为算全体。算全体就是按班级所有人数作分母给老师算账。取消了以往按优生人数作分母给初三教师算考核成绩的特殊待遇。即使是初三的教师也不能只抓尖子生不顾大多数,要求在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基础上追求较高的升学率。
八是改变师生奖励办法。改变了以往只按考试成绩颁奖的做法,做到了考试考查学科并重、考试成绩与做人做事并重。音、体、美、综合、地方课教师,凡辅导的学生参加县以上各类比赛获得较好名次的,与考试学科教师一样奖励。每学期对学业突出、学习进步、学有特长、遵章守纪、文明礼貌等各方面作出显著成绩的学生进行表彰,使他们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教学管理方式的改变,不仅给教师的专业成长拓宽了时空,也给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保证。
部门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