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校本,追逐研修,解码教学
发布者:cj_drm 发布时间:2015-05-25 16:57:39 点击数:
强化校本,追逐研修,解码教学
长海县教师进修学校 杜若明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校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同时也使教师面临了诸多的挑战。面对全新的事业,怎样辩证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如何把课标的理念转化成一点一滴的教育教学行为?一时间,老师们有好多好多的无奈,过去的不适用,现在的不会用。痛苦中,呻吟一片。作为教师,面对教学中的问题既不能单一的依托于空泛泛的理论,更不能仰望于教学经验的集成,而是基于学校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在这种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发展学校的研于修的框架下,地理学科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校际联动、实践反思、网络分享”为基本行为方式,采取“专业引领,更新教学理念”、“同伴互助,拓宽交流平台”、“校际联动,共享合作成果”、“实践反思,注重专题研究、网络分享,研修成果互补”等方式,选择研修内容和方式,在实践中学会反思,在相互尊重中学会交流,在虚心中学会吸纳,在领悟中学会调整,在合作中成长,突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全面落实“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科、发展学校”的基本理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教学中的自我对话
自主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是经验蜕变成理论的财富。为此每学期在研训计划中都明确规定地理学科教师要依据自身的教学典型教学片断撰写教学案例,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实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将反思的过程贯穿于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研修中我们把教学前的反思瞄准三维目标的制定,保证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可评估性,提升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研修中我们把教学中的反思重点定位于学生的学习状态,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使教学行为互动化,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的反思突出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状态这个主题,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教师的不断的自我反思中,不断增加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思考力、感悟力。在教师的教育教学随笔中了解教师教育教学中的错误、困惑、挫折、灵感,了解到教师的成功之处、失败之笔,了解到学生的精彩发言、典型案例,分享教师的快乐与苦恼。
2、需求式的校本教研
“教研制度”各校都有,但通常是把不同个性,不同特长的教师集中于单一内容研究中,强调过程标准,目标统一,行动一致,教师们参与活动中留下的只是疲惫神情以及活动结束后释放的喜悦,教师的个性和创造力在追求规范性的同时遭到了扼杀。为此,我们尝试从教研本源开始进行改革,采用基于教师“课堂实践”以校为本教研,使之回归生活,走向教师心底,实现研究的个性化和集约化。做法是:学期初征求教师的研训问题需求,学校对地理学科教师提出研训需求进行整合,上报给地理研训教师,研训教师依据教师的需求提出一个研训专题,然后下发给基层的地理教师。学科教师结合本学科教学实际,分解出本学期的本校的研究问题。每位教师根据确定的研究问题,作为本学期的教研主题。如本学期的基层地理教师的研究问题则是怎样设计好地理课堂教学的问题,这样教师愿意研究,教师能研究,研究的主动权下移至教师的手中,而不是不符合教师需求的强硬、不着边际的研究。
3、多视角的一课多研
“一课多研”也就是对同一教学内容作多视角、多频率、连环式研究的教研。其指导思想是:“以课例为载体,以反思为前提,以发展为目标”。不同的教师或者是同一个教师用不同的设计上同一节课,在同台展示的过程中,找到最优化的教学方案,帮助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更好的把握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更好的了解适合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情景、发现平时教学中的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方式等,来实现教学有效性的目的。这些问题通过独自的思考很难得到透彻的理解并获得解决,但以“一课多研”方式,即便很棘手问题也会很快解决。这可能就是“短板理论”的集中体现吧! 其模式为:问题专题——教学实践——集体反思——调整教学行为——总结提升。这样下来,虽然辛苦,但却催生了老师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
4、主题式的骨干指导
充分利用省市级地理学科骨干教师优质资源,以他们的教学实践作为样板,走进学科教师所在的学校,进行教学指导。通常在主题的驱动下,围绕主题进行前期理论培训,教学实践展示。
根据长海地理学科教学实际,我们通过以下列主题内容与方式组织校本研修活动:
(1)课堂教学观摩与研讨――支教及各级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公开课观摩
(2)组织集体备课及备课研讨,对全县性的集体备课进行研究性修改――集体备课式研讨(受地域特点,主要以网络集备为主。)
(3)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研究如何落实。研究地理学科教学模式的学习、入模、创新使用问题――学科带头人讲座、报告,课题互动式研讨。
(4)研究各年级各学科阶段性检测的手段、内容、方法――教学管理经验互访交流
(5)教育教学案例研讨――网络互动式研讨
(6)区域内教学能手、优质课评选――区域性教学评优活动
以地理教师说课比赛为例。我们先在县域内对全体教师进行说课理论的培训,各基层学校又组织教师观看了说课实录,反思对比,提升技能。继而组织全县各中学地理教师均参加现场说课稿撰写比赛。
以几位优秀教育人才为龙头,强弱结合、城乡结合,以“地域邻近、强弱搭配”为原则,将全县6所中学划分成三个集合体,分别以城区教研力量比较厚实的长海一中、长海八中为龙头,下辖较弱的外岛农村初中,以优秀教师为组长,创建了片区教研组。研修基本模式是:教研员提出计划,片区组长制定方案,由组长指导各校具体开展研修活动。
5、联动式教学研讨
为拓展教师视野,扩大教师的信息量,增加对新时期教育教学的感性认识,我们加大了校际性的培训力度。在立足于学校开展的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加强校际间的合作,相互开放,相互交流,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谋求学科教学的共同发展。在这方面我们开展了校际间的多形式的教学观摩,如开展跨校的教研活动、公开课、研究课等学科教学交流活动及学科教学评比活动,老师们相互切磋,取长补短。
6、网络下的校本研修
面对长海地域的客观实际,地理学科搭建起了网络研修的平台,即网上培训、网上教研、网上学习、网上研讨。一方面教师充分利用长海教育网上的备课指导意见,指导教师搞好教学前的预设,实现教师预设和实践的有效对接,另一方面教师利用qq组织地理学科教学论坛,在论坛里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既有学科的解答疑难,又有教学得与失的经验交流,为教师“补短”和“壮基”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校本研修是做与学的结合,做与思的结合,但更重要的是做与研结合,因为只有在思的基础上,才会有求教、碰撞、交流和研讨,分享实践智慧,开拓解决思路。唯有如此,课程改革才会有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