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探索
发布者:cj_wsh 发布时间:2015-05-08 15:30:04 点击数:
习作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检验语文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因为习作是一种独立的、随意性很强的、具有创造性的心智活动。它是字、词、句、篇、生活的体验、思想认识的综合反映,是内部言语向外部转化的过程,处于语文教学的最高层次。可见,习作是语文中的难点。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有不少同学在习作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或选材不够典型,或立意不够深刻,或叙述不够具体,或层次不够清晰,或内容空乏,有的文不对题,错别字多,不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文章缺乏真情实感。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 训练学生观察生活是写好习作的前提
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只有抓好观察生活这一环,才能为学生习作奠定深厚的基础。观察的范围是很广的,如,自然界不同季节的动植物的特点、自然景色、气象变化;周围发生的社会现象;各种活动,也可以是一个人、一个动物、一个场面、一件事情,观察的事物是无穷无尽的。但小学生的观察往往带有片面性,盲目性。所以教师必须注意观察指导。比如,指导学生观察欢腾的操场,学生面对形式多样的活动,一时难以抓准主要的观察对象,所以就要事先向学生提出问题——欢腾的操场上有哪些人,他们在进行什么活动,你认为哪项活动最有趣,哪些人最带劲。这既能帮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场面中很快地明确观察对象,又能让他们在形态各异的人物中迅速地分清主次去观察,这样学生就掌握了观察方法,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二、训练学生在仿写中提升习作水平
朱熹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即久,自然纯熟。”心理学研究表明:模仿,是儿童由学到“创”的重要方法,若教师能坚持有序、有机地进行仿写训练,会对学生作文有好处。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其选材方法、结构特点、语言特色、表达技巧都是值得学生借鉴和学习的,我在实际教学中,善于发挥每篇课文的例子功能,发挥读写结合训练点,现学现用,效果很好,如教《高大的皂荚树》。就其最精彩的借物赞美甘于奉献之情的写法,启发学生生活中还有哪些人和事物也具有这种可贵的精神?引导学生仿用文中精彩的语言:“皂荚树啊皂荚树,你曾经自己晒着为我们遮阳:你曾经自己淋着给我们挡雨:现在,你又燃烧自己给我们送来温暖……我的心里好像也……”学生写到:“妈妈啊妈妈,你曾经自己累着,给我洗衣做饭:你曾经自己病着,给我辅导学习:今天,你又牺牲了自己单位少有的集体出游的机会,给我开家长会……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也……”等等。教《荔枝》就仿母亲剥荔枝时细致的动作描写和欣喜的神态一段,写生病时妈妈为自己削苹果的细节:教《一夜的工作》就仿总理认真审阅文件的描写,写老师、同学、家长等认真书写、批改、学习的细节;教《我爱故乡的杨梅》,就仿作者抓住杨梅果的“形状、颜色、滋味”三个方面的特点来表达自己对杨梅果的喜爱这一写法,写我爱家乡的某种水果;学习《桂林山水》则仿写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和自己的想象写一处景物,可选用本课的句式或词语;一本语文教材教下来,仿例文读写结合进行练笔的篇目要占到半数以上,学生在教师结合例文的引导下写生活写自我,学生的习作从兴趣到水平都大大提高着。
三、训练学生多积累是写好习作的基础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章,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维、语言等方面的积累。”这里所说的“积累”应当是综合积累,包括积累写作素材、积累写作语言、积累写作方法以及积累对事物的感受和认识。因为它们都是作文的基本要素,没有它们就不可能写出好文章,学生积累的意识和能力不可能自觉产生,需要老师精心培养。
1、积累写作素材
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学习经验“为学之道在厚而薄发。”准备功夫好,文章便成功了一半。可见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这是一条习作的成功之路。平日,我经常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阅读书刊杂志,班级举行活动。利用课前10分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人、事、物讲给大家听,这样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如。在母亲节到来之前,我布置学生在这个期间帮母亲做一样家务活,然后把自己的劳动过程、母亲的反应以及自己的感想如实地写下来。这项活动不仅培养学生热爱母亲的感情,也培养了劳动能力,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作文素材。这次习作大都写得内容充实,情感真挚。
2、积累写作语言
语言是文章的基础要素,没有好的语言就没有好的文章,你读书越多,积累的语言越丰富,写起作文来就越顺手,表达得就越生动。
为了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我除了要求把在平时阅读中遇到的好词佳句和优秀的片断,分类地记录在专用的“积累本”上,如,词语积累可分为“一”字打头的、带“花”字的、带动物名的、带一对近义词或反义词的:片段积累可分为写景状物,记事的、人物外貌等,并背诵下来。还组织学生收集名言。进行成语接龙,让他们在语文课的课前两分钟背给大家听或让他们写在黑板上。对积累的好词佳句,我还引导学生在写日记和习作中使用,因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好的学习。”
由此可见。语言的积累,功大在平时,有了丰富的积累,写得时候才能水到渠成。
3、积累习作方法
收入小学语文课本的文章,从选材构段到造遣词造句,无不渗透着方方面面的写作方法的知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着重结合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方法。例如《松鼠》全文是从它的外形、习性、用途三方面写的,写外形的时候是按总分的顺序来写的,先总写它的美丽,再按毛、身、尾的顺序具体写它的美丽。写事的文章要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写,且要详略得当;写景的文章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运用动态与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才能把景物写活。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方法,并根据借鉴点搞一点作文练笔,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好方法。
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得益于多练笔
写作是一种能力,凡能力都是练出来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海。”让学生多写多练方能转化为能力。
1、在阅读课文中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进行挖掘,找准训练点,对课文内容进行补白、详化、延伸。
补白即把课文中情节跳跃的空白处补上,使文章的内容更具体完整。如《奴隶英雄》一课,课文配有斯巴达克与狮子搏斗的画面。而课文内容只是一笔带过。我就让学生结合画面与《景阳冈》武松打虎的描写。抓住斯巴达克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把他打死狮子的经过想象一下并写下来。不难发现,在学生把画变成话的同时,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详化即课文中有些内容在描述时仅有简短、精炼的词句带过,让学生把写得简练的地方写具体。如《草原》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我就问学生:“假如此刻你就在草原上,你会低吟一首什么样的小诗呢?”这种填补式练习,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欣赏和领悟能力。延伸即对余意未尽的文章进行续写,进一步深化主题。如学习《穷人》,就让学生续写结尾,从中使学生深刻体会桑娜一家宁可自己吃苦受累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学生写一篇自己的幸福快乐的文章,通过对比,他们感悟到小女孩多么可怜,而自己多么幸福。
2、结合学生生活进行自由练笔。平时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活动就是很好写好的写作材料。比如组织学生春游、去清扫车站、到敬老院服务、劳动等。活动结束后由学生自己拟题写文章,学生动起笔来都有话可说。如一场大雪(大雨)过后,练笔时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反映对这场大雪(大雨)的感受和自己独特的发现。这样不失时机地练笔,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并为语言表达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赏识性习作评价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指出:“人性最深层次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人欣赏和赞美。”对于成长中的少年儿童来说,教师的激励、赏识能唤醒和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其潜能,使他们找回自信形成进取的动力。
课前我用“放大镜法”寻找学生习作中的不同亮点。开课伊始,就把归纳出的“问题奖、选材奖、构思奖、想象奖、创意奖、开头奖、结尾奖、过渡奖、细节奖、小作家奖、啄木鸟奖”写在黑板上,接着带领学生欣赏获不同奖项同学的精彩描写,这一展示过程是博采众长、调动积极性的过程,更是树立自信心的过程。随后我就让学生从自己的习作中寻找被老师有意或无意漏掉的精彩描写,自主申请奖项。接下来是集体欣赏小作家的佳作,教师引导学生肯定别人的优点,并从中领悟到写作技巧方法,激发学生潜在的写作欲望。最后进入评改环节,可自查自改,也可以小组互改。为使这一环节不流于形式,提前交给学生修改习作方法。即:内容不具体的要增加;删除重复罗嗦的内容;条理不清楚,语句颠倒的内容要调整:不连贯的地方要连接;改正错别字、标点符号和不通顺的句子。理清顺序、提炼语言、观点等,需要深入思考时,用默读方法比较好:修改不通顺的句子等,用朗读的方式效果较好。
这种评价方式,学生在欣赏中借鉴着,在互动中提升着,在收获中快乐着。
为提高学生习作质量,还应开展多种作文训练活动,如定期举办作文、说话、演讲比赛,搞日记交流、佳作欣赏、办《语文小报》、多投稿、编《班级文集》。都可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不断掌握习作方法。今后我还要继续探索习作教学的有效途径,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