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政治 > 教研动态

理论结合实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发布者:cj_lihua   发布时间:2015-01-15 15:19:23   点击数: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提升到了五位一体的战略层面。为了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加强生态文明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特别是利用生态文明理论实现生态脱贫致富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与有关人士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对话。

  对话人: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院长助理黄海峰

  采访人:黄振中 吴笛

  实现生态文明具体应通过什么样的路径?

  ■通过绿色、循环和低碳的发展方式,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向生态文明方向发展。

  采访人:您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进行了哪些实践和探索?

  黄海峰:作为一名大学教授,我在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研究、教学以及宣传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利用这些年在研究和教学实践中的积累,我著作了《区域层面的经济转型》、《德国循环经济研究》、《中国循环经济创造之路》等书,并参与组织编写了《绿色经济及在中国的实施》和《绿色经济报告》。其中,《德国循环经济研究》一书获得了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国家有关部门认为这一成果填补了相关领域的学术空白。

  除此之外,我还在高等院校和很多县、乡作了大量生态报告,尤其是在贫困县、乡作报告,当地领导干部和农民对生态文明所能带来的福祉极度渴望。由于长期关注亚洲贫困地区并常到乡村开展培训,我在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并获得了有关方面的奖励。有的奖励来自基层,这令我非常珍惜。

  采访人:您在高等院校和基层所作的这些报告,主要涉及生态文明建设哪些方面?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宏观概念,实现生态文明具体应通过什么样的路径?

  黄海峰:我所作的报告内容主要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生态保护、生态产品、生态致富、生态技术、循环经济等。以其中一次报告为例,报告主题是美丽中国。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激发了无数民众的美好梦想。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背景下,要探讨中国生态文明的发展路径。在人口多、资源少、环境容量有限的国情下,如何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如何既满足13亿人口物质文化需求的增长,又避免重走发达国家高消耗高排放、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这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

  目前,中国的能源、钢铁、水泥消费量位居世界第一,石油、铁矿石等大宗矿产对外依存度均超过50%。持续高强度的资源开发利用造成不少地区地表塌陷、水资源破坏、生态退化,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汞排放高居世界前位。因此,建设美丽中国意味着,中国不仅要建设成为一个经济上有竞争力,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而且要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那么,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如果说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要素,那么,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三大要素。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是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所产生的问题,只有通过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生态文明。

  中国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迅速,经济发展还是依赖消耗大量能源资源来实现的。因此,首先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绿色、循环和低碳的发展方式,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向生态文明方向发展。转型发展的主要障碍在于个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不一致,必须依靠机制设计和制度创新,通过约束性机制和激励性机制,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真正造福于广大人民。

  采访人:您刚才提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三大要素。要实现生态文明,应如何理解并运用好这三大要素?

  黄海峰: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一脉相承,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生态、环境、资源为要素,以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目的,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科学开发利用资源、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新经济发展方式。绿色发展的核心是将生态、环境、资源作为绿色经济系统运行的基本要素,充分体现生态、环境、资源的价值,将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综合效益最大化作为根本目标。

  循环发展的思想起源于环境保护运动。循环发展侧重于从物质循环的角度来理解经济活动,强调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率为核心,强调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以友好的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将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通过经济活动的闭循环来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低碳发展是针对化石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所造成的污染排放和气候变化的现状,提出的一种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础,对能源依赖度小、温室气体排放少的节能减排经济模式。低碳发展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行区域的清洁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总之,低碳发展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生态文明理论研究怎样惠福于民?

  ■利用生态文明理论实现生态脱贫致富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采访人:您在参与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方面有哪些心得和体会?

  黄海峰:我认为,生态教育、绿色教育是一个历史性话题。从全球发展来讲,联合国首先发起了绿色新政,即在政府层面倡导绿色管理,在企业界、商界倡导可持续消费与发展。从教育界来讲,把绿色教育作为一个主题,并能够促进人们在教育体系里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具有历史性意义。

  我是经济学专业毕业的科研工作者。一方面,作为硕士生导师,我教授绿色金融以及区域绿色增长的学科;另一方面,我也作为博士生导师,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中指导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博士生,特别是指导战略管理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管理的研究。长期以来,我比较关注经济转型,在博士阶段也以经济转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当今社会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近年来,我也在绿色金融、绿色发展、绿色管理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创新研究。

  在应用经济学科中,重点培养的是绿色金融、区域绿色经济规划的硕士生。要求学生学习管理和经济,是为他们打造一个更加完整的学科平台。当这些学生走出校园后,可以在我国重要的机构和岗位上担任研究和管理工作,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经济转型也十分需要这些人才。

  采访人:据了解,您不仅在理论探索上孜孜以求,而且在实践层面不断创新。这就让理论研究化为了惠福于民的实际。能否介绍一下您的经验?

  黄海峰:理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证实和提高,即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利用生态文明理论实现生态脱贫致富,从而达到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以四川省通江县空山乡为例,这里的自然环境脆弱,生存条件极其恶劣。我们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成立了三套车生态专业合作社,突出高山特色和生态优势,打造有机农产品品牌,为生态农业产业化奠定基础。通过现场示范和引导,仅半年时间,空山乡龙池村就有88户农户共204人主动申请加入专业合作社。

  目前,专业合作社初步实现了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经营,鼓励和带动群众走上了产销一体化的发展之路。合作社引导自愿栽植红心猕猴桃的农户规范栽培技术,免费发放种苗,每亩奖励发展激励基金300元,并与农户签订产品回收销售合同,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专业合作社现已成功申请并拥有了两个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商标,建设生态农业园区3000亩,分为红心猕猴桃、食用菌、高山蔬菜3个农产品园区和一个乡村旅游核心示范园区。之后,合作社将按照规划科学实施,步步推进园区建设和管理。

  现在,红色遗址、树木花卉景观与生态宜居民宅相融合,空山乡已成为生态文明理论受益的标杆。

  采访人:《中国经济转型之路》一书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作为编著者之一,您认为这本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里?

  黄海峰:这本书结合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紧扣生态文明建设主题,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研究中国经济转型,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入手,从理论、战略、实践、保障和展望五大板块分析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的新模式,并提出了构建经济转型的法制体系。这正为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推进依法治国精神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内容。

  《中国经济转型之路》一书包含了我几十年来关于绿色经济转型的思考,也汇集了相关领域大师的学术研究成果。相信全社会携手,必将实现从逐利经济向幸福经济的转型,从排他经济向包容经济的转型,从棕色经济向绿色经济的转型。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