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德育渗透于音乐课堂中
发布者:cj_xudd 发布时间:2014-12-01 08:49:40 点击数:
将德育渗透于音乐课堂中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一首歌(乐)曲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作为音乐教师,应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采用“输液灌滴”、“潜移默化”的方法,把这些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感受、体验和表现,并从中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地。
一、把握教材内容,进行正面教育。
音乐教材中,不少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信息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而这种“引导”需要教师去正面进行教育,就像列宁所说的“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进去”。所以,音乐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教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可把介绍作者(聂耳)的生平、时代背景作为一个教学引子,讲述聂耳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何种原因促进他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并激励自己勇敢战斗的。还可以借助影片资料让学生观看《风云儿女》,使学生感到歌曲中的音乐形象。这时候学生学唱歌曲的旋律,领悟歌曲的内容就会有一种“滋味”在心头,而这种“滋味”就是思想品德教育所达到的目的。
二、深刻理解歌曲内容,以情激情。
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并不难,重要的是如何使歌词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心灵受到滋润。因此,教唱一首歌之前,教师首先要对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应引导学生分析它的感情特征、情感处理、表现手段等。提问式的进行分析,如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和力度来演唱?用怎样的语气或是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感?总之,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理解和准备,教师才能在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诱导,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发。 叙述故事情境法。达尔克洛兹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一种情感的过程”。给学生讲一段动人的故事,引导叙述情感上的共鸣,做到未有曲调先有情。如教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时,边听音乐教师边讲述小英雄王二小机智勇敢、不畏强敌敢于斗争、最终献出自己幼小生命的悲壮故事。用故事情境打动学生,然后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分析,理解每段歌词的感情处理。这样,学生在学唱中能够有感情地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