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政治 > 教学资源

明确“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德”的现实意义

发布者:cj_lihua   发布时间:2014-11-20 14:24:11   点击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是全国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撑。近一段时期以来,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大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系列讲话,特别是在2014年5月4日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旗帜鲜明地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德”的重要思想。他说:“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有利于承接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是源于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3年11月习近平考察曲阜孔府及孔子研究院时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今年2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进一步强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他还阐述了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滋养的中华民族优秀价值理念,指出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这些论述明确强调,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根基,汲取传统文化精髓,实现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对接。中国传统文化是典型的人本主义的“德性文化”,具有崇尚思想道德的历史传统。道家倡导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墨家强调的“兼爱”,儒家追求的“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佛教宣扬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等等,无不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在立身处世方面强调“贵在有德”,在与人交往方面强调“以德待人”。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为一种“德”,无疑承接了中华民族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与文化精神。这不仅巩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文化根基,实现了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互通与共融,有助于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认同,还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守护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二是有助于核心价值观“接地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在大众认知认同上下功夫,提升核心价值观在民众中的吸引力、亲和力与感召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使核心价值观“接地气”,与普通民众心理意识、生活实践、风俗习惯,以及自主探索的教化方式方法相耦合。正如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所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唯有接地气、贴民心、顺民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从抽象的理论转变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民间知识”和“价值共识”,从而在普通民众心中落地生根。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德”,既是个人之“小德”,也是国家之“大德”,使得普通百姓深切感受到了核心价值观的亲近,领悟到其并非深奥抽象,而是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守的私德和公德、小德和大德;认识到只要懂得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履行道德义务,从自身做起,就是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指出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德,有效地化解了核心价值观与普通大众之间的隔阂,使其植根于民众生活沃土,提升了社会大众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度。

  三是有助于引领当代道德建设。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当今中国社会物质文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出现的“普遍道德困境”却令人忧虑。近年来,政府官员和国企老总腐败频繁曝光,三聚氰胺奶粉、毒馒头、地沟油等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涌现,公共场所行为不文明,甚至见死不救、见义不为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不道德现象引发了人们的道德焦虑和思想困惑。在此背景下,树立稳固的道德标杆,重建道德秩序,唤醒人们内在的向善之心,维护社会公序良俗就成为当代思想道德建设乃至整个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定位为一种“德”,提倡全体国民“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这其实给当代道德建设规定了明确的价值标尺,指明了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体现了在解决当前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共产党人的高度理论自觉,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先进文化的理论智慧。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