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小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语文 > 教学研究

观“中国小学语文名师好课堂系列教学研讨观摩会”体会

发布者:cj_wsh   发布时间:2014-11-03 10:36:34   点击数:


观“中国小学语文名师好课堂系列教学研讨观摩会”体会
10月25、26日参加了为期两天的观摩活动,专家们对语文教育教学的设想、把握和诠释,让我们领略精彩的同时引发诸多思考:
其一:在《执教记金华的双龙洞》体现全脑学习之---------思维导图
用思维导图让学生体会“移步换景”写法。
作者到双龙洞中,曾经移步过哪些地方?在思维导图中画出顺序。
 
 
                 金华城   罗店   入山 洞口外洞孔隙 内洞出洞
根据思维导图引领学生在词句体现出的看、听、体会中进行浏览。
让移步换景这个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留下形象的印记,当语言无法诠释时,图的作用彰显,如窦桂梅老师在讲座中描述的一个插曲:一个孩子怎么也学不好数学,理不清概念,但是会画画,在老师的鼓励下,用画图加文字来表达自己对概念及算式的理解,数学不再是不会。
全脑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全面运用学生的本能来达到学习最佳状态?
其二:读懂一篇课文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崔云宏:从教课文走向教语文)
《送元二使安西》片段一:——客舍青青柳色新:读什么?为什么读shè?看字形:人字头是人,中间的干是梁柱,最下面的口是基础。是房舍的含义。
柳——为什么不写花、不写草,只写柳?柳与留谐音,朋友走了,希望留下,如果留不下,希望更好的适应和发展。——柳的适应能力极强。
拓展: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白居易《清门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刘禹锡《柳枝词》
总结:珍惜当下,珍惜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友情。
 
《送元二使安西》片段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如果元二要走,你端着酒杯,有什么话要对元二说?
万语千言写不尽王维心中的情谊,但作者都没写,而是写了这两句。
跳出这首诗,欣赏其他的别离诗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本诗在唐诗中的地位)
又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把这些情感融入这两句诗,再读。
不由得想到了来自香港的刘晓玲博士播放的案例——五年级《戏曲的故事》(窦娥的故事)
这些冤情放在今天,能否一样的发展呢?
小组讨论,会不会一样,会怎样?
窦娥:贩卖人口, 可送到孤儿院
女生读窦娥的冤屈,男生说相应的处理方法
追问:当时的社会有什么问题:说清是你情况反应的什么问题。
有语言的训练,有课堂中的模拟社会实践。
就是这样读懂的,是这样跳出一篇课文学语文的,当然跳出的方式不同,跳的方向也不同。学生在这一跳之后,获得的情感体验和认知为后来做人、做事打基础,这也是教育的目的。
说到刘筱玲博士,留下印象的还有她的阅读理念——从阅读中学习: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创造。
小插曲:
冲破一本书的束缚:如三年级学生阅读《大野狼日记---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
推荐《三只小狼和大坏猪》与前面的故事进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理顺人物关系。我更感兴趣的是他们关注到了阅读内容对学生的影响又时是偏执的,于是及时纠正,同时也进行了语文训练。起码,在孩子心目中,大灰狼的代名词不再唯一是“凶恶”。
提起到读书,当然得谈谈让与会者津津乐道的窦桂梅的《大脚丫跳芭蕾》
其三:读书课——什么课还什么味道(清华附小课程整合的硕果)
读书课的味道:关注书的特点:封面、色彩作者、情节,把碎片整合,把读书意义落实到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上。
读书课,多的是理解,达到共鸣,共鸣之后的大量朗读让我觉得:哦,读书不都是默读和回味。
让孩子从读书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为了自己的梦想坚持,于是她用“我发现…… 我还发现…… 我还会发现”这样的步骤,引导学生从图文、色彩、格局、作者……读进去、想进去、感悟出来,从碎片读到整体,从贝琳达读到自己,就这样日积月累,经历对不同人生的阅读,走向窦桂梅老师心目中的“聪慧与高尚的人生”,这也是她的人生方向。
“我是教语文的,我是教人学语文的,我是用语文教人的”。窦桂梅老师如是说。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