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语文 > 教研新动态

作文教学设计样板及要求

发布者:cj_zqw   发布时间:2014-03-05 10:50:41   点击数:

作文教学设计样板及要求
1)上交教学设计格式: A4型,页边距左侧3.17厘米、右侧3.17厘米,上下页边距默认值2.54厘米,行间距取单倍行距,页码标示在底端居中。行文要使用规范汉字,从左至右横排,行文的主标题用标准型3号宋体加粗,副标题用4号宋体,学校、作者、正文用5号宋体、一级标题加粗、例文段用楷体GB2312。
2)教师及时收录学生当时作品,附在此教学设计中。
3)教师自行完成校对工作。
4)模板:
心弦上永不消逝的风景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学校   ***
一、目标概说
    1.教学目标
    (1)培养敏感的心灵,引导学生从司空见惯中发现人性的美好、生活的情趣,进而获得共鸣。
    (2)引导学生发掘“动情点”,细腻、生动地再现细节。
    (3)指导锤炼主旨,深化意蕴,从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中提炼生活的哲理。
    2.教学重点
    (1)披沙拣金,发掘生活中有价值的素材。
    (2)紧扣“动情点”,细致深入地描摹。
    3.教学难点
    对所写人和事的理性思考,对习作意蕴的冶炼与升华。
二、教学创意
    本堂作文课设计思路依照习作生成的思维规律而来,分为三个步骤:
    l. “感受”,即引导学生通过同忆的方式,感受生活的馈赠,感受在不经意间拨动心弦的人和事。
    2.“摹写”,即对纷繁复杂的“感动”做一番分析与提纯,尤为重要的是要剖析出:意味深长的细节,细细捕摹.
    3.“领悟”,即对所写的事物和细节做一番开掘,提升其思想意义。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把“读”“说”“写”结合起来 “读”指读一些名作的精彩片段以及教师的下水文,借此获得一些启示;“说”指师生一起议一议,探讨写作的法;“写”指当堂练习两个片段,如时间允许则尝试连缀一篇文章。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我们正值青春年少,现实生话中总有一些人和事感动着我们,如同一阵清风拂过心弦,一瞬间,我们感受到了心灵的触动,这种触动稍纵即逝。但如果我们用敏感的心灵去捕捉它,用生动的笔触去刻画它,它就能成为一道“心弦上永不消逝的风景”。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二)由“感”而“摹”而“悟”,逐层深人展开写作方法的探讨。
    1.体物察情,撷取鲜活的素材。
 教师点拨:写触动心灵的事,首先要善感,能够感受生活在不经意间给予我们的馈赠。台湾作家林清玄对此有一段妙沦。[出示课件1]
    偶尔在某一条路上,见到木棉花叶落尽的枯枝,这时我会想:木棉又落了,人生看美丽木棉花的开放能有几回呢?
    偶尔在路旁的咖啡座,看到一位衣着素朴的老妇,牵着衣饰绚如春花的小孙女,这时我会想:那年老的老妇曾经是花一般美丽的少女,而那少女则有一天会成为牵着孙女的老妇。
    偶尔看到喷涌而出的清水,急促地流淌,我突然有了深深的颤动:水龙头流出来的好像不是水,而是时间、心情,或者是一种思绪。
    在人间寻求智慧也不是那样难的,最要紧的是,使我们自己有柔软的心。柔软到我们看到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们动容颤抖,知悉它的意义。
                                     ——节选自《清净之莲》
 师生共同探讨:如何才能获取一份心灵的触动呢?
进一步引导: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遇到令你“动容颤抖”的一刻呢?能不能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2.弃粗取精,塑造鲜明的形象
教师引导:上述同学讲述的“感动”,具有不同的特质,有的较清晰,有的还比较模糊;有的较深刻,有的还比较浮泛;有的较完整,有的还比较破碎。还要对这“感动”进行一番咀嚼、提纯.以使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形象丰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引导:跟大多数同学一样,父母之爱是老师心中一道不易消逝的风景。老师为了纪念自己的父亲.写了一篇《足殇》。现在展示出来,愿意跟大家一起交流一下感受。【出示课件2】(见教师下水文《足殇》前四段)
    教师朗读(配一段哀婉的乐曲,如《二泉映月》。)
    师生共同交流听完本文的感受。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从中归纳出两点:一、将内心的感触“物化”,即将情感寄托于特定的事物之上。“文章是靠形象来思想的”,只有找到了情感的附著物,情感才能清晰而深刻。二、将内心的感触“细节化”,即提炼出典型的细节表达情绪感受。“艺术来源于细微处。”特别是当你找到了极富有情感与想像张力的细节,你的文章就具有了一份别样的美。[出示课件3]
    细节是指文学作品中能体现人物性格表现事物本质的细小环节或情节。它包括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
    细节可以是片言只语,举手投足;可以是一笑一颦,一喜一怒。
    细节可以是皲裂的手足,蹒跚的背影;是细密的针脚,殷切的叮咛。
    细节可以是一袅炊烟、一盏香茗以及一缕情思,是春天的花开秋天的叶落以及冬天的暖阳。
    细节可以是江心秋月白,雪上马行处,孤帆余远影.庭兰结严霜
    当堂练笔:运用刚才讨论所得,写一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写一个片段。要求抓住细节写作,凸现人物特征。(写完后选择两三位同学交流。)
   3. 见微知著,开掘丰厚的意蕴
   教师引导:刻画细节的目的在于传情达意。情有深切,有浅俗;意有精微,有粗陋。当反复冶炼,细细玩味,使情深意真.境界幽远。
    朗读川端康成的《花未眠》片段,然后交流讨论升华主旨的方法。[出示课件4]
    昨日一来到热海的旅馆,旅馆的人拿来了与壁龛里的花不同的海棠花。我太劳顿.早早就入睡了。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
    发现花未眠.我大吃一惊。有葫芦花和夜来香,也有牵牛花和合欢花,这些花差不多都是昼夜绽放的。花在夜间是不眠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可我仿佛才明白过来。
    凌晨四点凝视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它盛放,舍有一种哀伤的美。
    川端康成如是说:“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
    “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
    师生共同讨论这篇名作深化意蕴的方法:
    师生根据共同交流讨论的结果,归纳升华意蕴的方法:[出示课件5]
                    炼意方法之种种
    可以找到情感的共性.升华到理性的高度;
    可以审视生命的状态.融入生命的意识。
    可以转换视角。反向思索;
    可以巧妙拈连.对比碰撞
    当堂练笔:运用讨论所得.为自己写的片段提炼一两个警句,深化它的意蕴。也可以把“情”与“理”融人到细节描写中,对前面写作的片段做精加工。
   师生交流所写内容.品评得失。
   若时间允许.教师可以出示《足殇》原文的结尾.师生共同讨论;也可以指导学生在所写片段的基础上拓展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三)总结全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回味了生活带给我们的种种感动.并对它进行了深人的剖析.尝试让它凝结成“心弦上永不消逝的风景”。这实际上是在回望生命的历程,梳理 生命的状态。在今后的生活中,当我们一路跋涉时.请不要忘记了途中的风景,并拿起笔把它描绘来。这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使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
 附:板书设计
心弦上永不消逝的风景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寄情于物   
感受       描摹{           }       悟理
刻画细节
四、教学反思   
    本则教例着力在“引导”二字上下功夫,以提高教学效益。   
    ()引导学生揣摩典型语倒,从中把握写作规律。执教者不是把写作的法则强加给学生,而是精选三则语言材料.让学生在细细揣读的基础上归纳。所选语段,有林清与川端康成的名作,也有教师的自选小品。它们写法各异,能从各自的角度带给学生启示。经过一番玩味,学生大都能从中探知一些写作的要义。这种自己揣摩得来的认识,要比被动接受的深刻、牢固得多。    I
    ()引导学生梳理生活,再从中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题材.并挖掘其思想意义。学生思维丰富,经历了“感受”——“提炼”——“描摹”——“领悟”的逐级递进J而每一次思维的深入,都是在交流讨论、共同探究的基础上实现。学生认识的偏差可叫在师生互动中得到矫正,而学生思维的成果则可以得到强化,可以进一步积累起来。
    执教此课,还需要充分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将学生思维的拓展与写作知识的归结更好地统一在一起。另外,对于由“感受”而“描摹”再到“领悟”的转换要合理调控.使之流畅自然。 
附:
一、教师下水文
                                        殇
    父亲是再普通不过的人。如果融入面带尘灰、步履匆匆的人群,不到一分钟.就找不到他的所在。“风度”“气质”这类高贵的字眼根本与他无缘。可是,他却有一双奇之又奇,简直称得上无与伦比的脚。
    这是一双怎样的脚啊!笨拙,丑陋,却又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面对它.总觉得一股神异的光芒照彻心是深处,冲刷、涤荡着每一处阴暗与污垢…·
    双手捧住,轻轻地退下袜子.这双脚就未讷、庄重地展示在眼前。足踝压得出奇的低,紧贴着地面,全然没有高蹈出世的气概。别的足踝末端大都高高翘起.挺拔而有张扬的个性。而它却只有模糊舍混的一圃,似乎要被肿大、粗厚的足跟吞没。足背色泽暗黑,青筋突出,皮肤松松软软地粘附在上面,完垒失去了弹性与热力。足弓仿佛无法承受多年的重负,再也不能高高隆起,而是低垂下来.在足踝下形成了一个可笑而又可怜的坡谷。脚趾粗短.而且前端似乎被齐刷刷剪去一截.完全没有长短错落的韵致。脚板由一层层老茧堆叠而成.摸一摸,老松树皮一般。最令人心碎的是足跟,已肿大到出奇的地步。多年的荆棘、土块、石屑融入底皮,形成沉沉的一块硬壳。想要除去.生生地瘁,可见完全成为身体的一部分。
    多么令人辛酸的脚啊!它质朴无言地放在那里.每一道纹理都浸透了岁月的沧桑.牵动着敏感的神经。只要与它面对.心中便会升起许多巨大的问号,井有满腔的歉疚甚至是愤怒冲击着喉咙。
    一时的幼稚与冲动,决计倾其所有。也要让速双脚受到前所未有的呵护。可寻遍城里,所有的鞋子专为秀颀的脚而设计。费尽心思。找到了样式老旧但质量不错的一双.
满怀欣幸地替他穿上。不到一天,又放回了角落。父亲痛生生地喊:“打脚!”科子一看,足踝太低.已在鞋帮上磨出了鲜红的血泡。足趿上厚重的棉布拖鞋.袜子早已磨破,肿大的足跟半截露在暑气或严霜之中。刺目,锥心,令人畏缩、颤抖。
    看来,只能眼睁睁地看它日渐衰朽了。
其实,世间的许多事物,譬如魔墟,经过岁月侵蚀,本采就不可以复原的.更何'况经历了太多的荆棘与坎坷。它们可能外表不美,甚至极丑.但是它们铭刻了一段不应忘却的历史,昭示了生命历程中最为精粹的东西。父亲的脚不正是如此吗?就让它高悬成一条鞭子.一条时刻都可以用来拷问灵魂的鞭子吧。
   二、学生习作
学生习作(一 )
     
湖北省松滋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一(2)班 李晓远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题记
    世界太大,我们不可能处处留下脚印;世界又很小,小得就如同一个花园。   
老屋翠树
    教学楼前,有那幺一栋低矮的瓦屋,岁月的沧桑令它褪去了所有的浮华。老屋前有一排翠绿的树,它们绿得似乎能掐出水来。扣风拂过,柔枝便翩然起舞,宛若倾城女子腰间的飘带。
    老屋与翠树相互依傍.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啊'
    那是新与旧的对照.是生命衰落与重生的象征。
    是不是应该感叹生命的短暂与轮回呢’
    有时,我又想,老屋是坚强的,像项羽一样,是个末路的英雄;翠树是柔美的.像虞姬一样,是个多情的美人。
夕阳斜照
    那是一个下午,我从教室出来,抬头一瞥,望见了夕阳。
    它将余晖斜斜地洒在操场,显得如此肃穆、沉静。
    低头追寻自己的影子,发现它拖得好长好长,一种孤独也在心头潜滋暗长。
    自然是如此的大.而自己又是如此渺小和卑微。“寄蜉蝣于天地”.这是苏轼的话。而在这天地之中,大概很少有人能了解自己吧?有时候.可能连自己也不能了解自己。
    既然不能追求“了解”,那就追求“知道”吧!做一些事情.让这个世界知道你的存在。
    至少,要让自己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松间明月
    老屋之后,有四排松树,修长修长的,有如列队的卫兵。
    夜间在此徘徊,仰望,深蓝的天幕下,镶着几点明星。俯视,月光从松枝的缝隙间流泻下采.在林间空地上留下了浓淡相宜的足迹。好似轻盈的舞蹈.又如同一首悠扬的奏鸣曲。
    不觉吟起宗白华先生的《生命的流》:
    “我生命的流,是琴弦上的音波.永远地绕住了松闸的秋星明月…”
    宗先生应该是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渴望吧!
    我“生命的流”呢,应该流向“静美”,流向“诗意”。它们会让我变得更柔和.更理性
    正如这眼前的松间明月。
深夜微灯
    晚修结束,夜阚人静。
    渐渐地,夜把所有东西都消溶了,一切都悄无声息,
    可仍有一盏灯,那是操场边的一盏路灯。它并不明亮,在浓浓的夜色下,它似乎有一些颤抖。,灯的力量虽微弱,但夜也拿它无可奈何。
    一直,它就在那儿掀开夜色的一角。晴也罢,雨也罢;风也罢,沙也罢。赞美女斯,讥笑如斯。,从容淡定,宠辱不计。直至人们全然忘却它的存在。
    相较于人们,它大概更懂得什么叫“坚守”。
    它所做的并不多,只是那么一点点,却让夜色变得清晰,把寒冷烘得温暖……
简评:本文题为“风景”,所指并非名胜,而是为大家所习见的校园内的景物。瑞士思想家亚美尔说过,“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境界”。作者从这“一片自然冈景”中窥探出自己心灵的轨迹。使自然风物与“心灵的境界”产生了默契与共鸣。所以,读“风景”,也就是品人生。
 
 
学生习作(二)
                                    爸爸的烟缘
                    湖北省松滋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一(2)班杨倩
    爸爸是一个酷爱吸烟的人,早晨起床抽一根,饭后抽一根,喝茶抽一根。聊天时抽几根,碰到熟人后抽几根,看电视时也抽几根……家里的烟灰缸总是满满的,小而黄的烟蒂可以堆成一座小山,景象甚为壮观。
    怎能忘记爸爸吸烟时的样子?将烟蒂轻轻含在嘴中,打火机跳跃的火苗点燃它的一刹那,爸爸猛吸一口,一缕轻烟就袅袅而出。烟在食指和中指间夹着,就像一个裹着白睡裙的婴孩,乖乖地躺在那里。爸爸的鼻子就像两个烟囱,每吸一口,就会看到两缕烟从鼻子溜出,徐徐上升。然后似乎带着生活中的不快在空中消失殆尽。
    小时候,常常被爸爸吸烟的样子迷惑住,产生了许多疑问:烟甜吗?它好吃吗?有一次爸爸吸烟,我也凑过去强求着吮了一口。一阵烟雾呛得我满嘴苦涩,眼泪直流。原来它根本不是我心中的香甜水果糖。此后,爸爸一吸烟,我就不停地扇鼻子,甚至大声嚷嚷。爸爸倒不以为意,依然自得其乐,有时还故意向我吐烟圈。为小小的三口之家平添了一阵逗闹声。
    时间总是把快乐留给过去。妈妈刚去世的那几天,每个夜晚,我都可以透过门缝看到一个孤独的身影。低垂着头,任凭头发遮掩住双眼,一声不响地坐在沙发上。一根接一根地抽烟,偶尔传出一阵咳嗽声。夜深沉了,我见不到他的脸,只见到他手里的点点
星火,那般刺眼的一上一下。我仿佛看到飘荡在爸爸身边的烟雾,像一条条薄薄的丝绸,涂抹着寂寞的色彩,将爸爸紧紧裹住……每天,我都会看到爸爸疲惫的双眼;每夜。都会闻到呛鼻而又苦涩的烟草味。
    我渐渐喜欢并依赖这种味道时,它却戛然而止,爸爸带着他的烟去了南方。时光一天天流逝,’我也慢慢成熟长大。但内心始终抹不掉那个躲在黑暗里抽烟的孤独身影,那个紧皱着眉头,把酸痛压在内心的身影。它是那般清晰地烙在我的心底,虽然那夜晚的香烟不再燃起。
    从此,与爸爸只能是聚少离多。幼稚的我一次又一次缅怀过去的感伤,但那种原汁原味的苦涩与甘甜却再也无法重现。
    我上中学了,每一次与爸爸相逢,他都会刻意地将手中的烟蒂灭掉,并满怀歉意说这会影响到我的健康。我很容易就察觉到,那站在不同地点,穿着不同衣服,有着不同表情的等待我的人,一直和以前一样,不曾有一丝改变,只是时间的风沙,使他曾经细腻的爱裹上了坚强的外壳。工作的劳累,生活的压力,使他无暇精心准备爱的礼物。但他那颗饱经沧桑的心,依旧是温暖柔软的啊。
    爸爸的烟已成为我心中永不消逝的风景。他的烟,点的是人生,咽下的是寂寞,向我吐出的是一个又一个殷切的希望。
    简评:在作者笔下,一支小小的香烟,浸透了父女亲情,浸透了世事沧桑,诉说着人生的甘苦与悲欢离合。习作善于点染细节,令人反复玩味,感叹嘘唏。
                         (湖北省松滋市田家炳实验中学蔡晓鸿)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