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初中生“说话思路”的培养
发布者:cj_zqw 发布时间:2014-03-04 16:27:01 点击数:
目前,初中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令人担忧。小学生从五六年级起在课堂上就不大爱说话,发展到初中生,学生逐渐开始尽量少说到基本不说,年级越高说得越不好,口语表达能力越来越差。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重视学生的口语训练。并且,国家新颁布的《初中语文课程新标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对语文课中的口语交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口头表达能力的形成需要长期经常的训练,可学生的文化课程的学习十分紧张,口语交际课的课时量又十分有限,怎样才能很好的解决这一矛盾呢?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说话思路”是最有效、最快捷的一种方法。它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激发说的兴趣
1.精选话题,激发学生的“说路”。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说路”,上好口语教学课呢?对初中生而言,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选好话题。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美国大政治家柏寿安说过:“通常所谓口才流利,就是说那人说话是从心底发出来的,里面充满了热忱。”这种热情源于提供给学生能够表达热情的训练话题。训练话题的选择与设计恰当与否,是激发学生说路的关键。因此,作为一名老师,首先要熟悉学生,知道他们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然后根据所掌握的情况,联系学生的社会实际和语言实际,选好材料,定好话题。无论是命题还是即兴,或是其他形式的训练,所定的话题要尽量贴近学生,做到新颖别致、活泼有趣,有时可带点争议性的,还要做到问题难易适度,使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欲一吐为快。所设计的话题可以身边的事为题、可以时事为题、可以名人名言为题、也可以故事为题……如,在一次的说话训练,我设计的话题是“我心中的故事”,要求讲述自己一段难忘的经历。这个话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感情驰骋空间,很多同学敞开心扉,非常投入地倾诉了自己生活中一段难以磨灭的记忆。这个话题学生讲得动情动人,感人心处,讲者泪流满面,听者热泪盈眶。又如出这么一则材料:有一只蜘蛛在结网,风一吹,网破了,它又结,终于网结成了。于是它躲到一边耐心的等待。一只小虫子飞了过来,撞到了网上,这时,蜘蛛像猛虎一般扑过去,缠住了小飞虫,然后美美地享用。有一个人看到了这一切,发表了一番议论,然后另一个人也看到了这一切,也发表了一番议论。没想到,这两个人的看法完全相反。请同学们根据材料的内容思考,这两个人分别会说些什么?学生一听到这样的话题,就会感到兴趣怏然思维活跃,很快产生说话的强烈欲望,这种冲动往往能同时刺激若干名学生抢着发言,那种争先恐后的场面将使平时不善于辞令的学生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2.所安排的内容由浅入深。
首先,教师在进行口语训练前,要根据每次口语训练的基本要求和目的,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彼及此的思维顺序,合理地安排每次训练的内容,难易程度一定适宜。
其次,还要通过科学的序列训练,由浅入深,如:先让学生猜个谜语:“左看一片绿,右看一片红;两边一块看,一片黄澄澄。”(打一字:秋)然后思考古人为什么用“禾、火”造“秋”字,再以“秋”为话题说一段话。还可以为自己设计独特的语言名片,不能只是一般的自我介绍,而是要有艺术,在自己名字的构成上做点文章,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使每个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口语表达的勇气和信心。
3.训练形式要多样
说话训练如果形式单一,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产生厌烦心理,那么训练就会流于形式。为避免这种情形,老师要多动动脑筋,让形式常讲常新。有时,可以是一个人讲,也可以几个人一起讲;或是师生自由对话,也可是学生两军对垒;还可以是老师问学生答,亦可以学生问老师答。老师还可别出心裁花样翻新,用不同的方式出题,从多个角度出题,这种灵活多样的出题形式往往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说话的训练。例如:请学生说天气很冷但不能出现“冷”这个字,谁说了“冷”字罚讲一个故事,如在这种清新活泼、轻松和谐的气氛中,没有压力,不会紧张,学生感到的是自然、自由、平和、平等。这样的氛围往往能激发说的兴趣,使之想说,敢于说、有说的。
二、训练说的思维方式
说话思路常用的思维方式主要包括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四种。训练时应以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为主。
1.训练发散思维
训练发散思维能使说话者思路流畅开阔,长于联想和想象,善于应急变通,从而做到才思敏捷,对答如流。教师训练前先给一个题目。如,有一次,我先在黑板上画上一个圆,要求学生围绕这个圆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联想。即由这一具体的事物想到一个或若干个抽象的事物,鼓励学生想象得多想得远。这时,学生就活跃起来了,有的学生由圆想到时钟,想到我们要珍惜时间,勤奋学习。有的由圆想到镜子,想到我们要经常照镜子发现自身的缺点和错误,及时改正。有的由圆想到了十五的月亮,想到家人的团聚,想到香港澳门的回归,想到总有一天台湾也将回到祖国的怀抱,到那时,祖国这个大家庭就成了一个真正的完满的圆……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情飞翔,飞得越高越远,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也就不断增强。
2.训练逆向思维
训练逆向思维能使说话者思维新颖独特,构思巧妙别致,言谈别具一格。逆向思维的关键是要想别人所未想,言他人所未言。所树的观点,既要与众不同,又要自圆其说言之有理,让人信服。逆向思维可单独训练,也可与正向思维同时训练,训练时,教师可先将正向思维的观点摆出来,然后再让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如:教师手里拿着一棵小草,其正向思维可以是:我们学校有许多草坪,草给大地披上绿装,有一首歌曲是这样赞美小草的:“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然后让学生进行逆向思维,有学生说,草如果长在庄稼地里那就是杂草,它与农作物争夺养料,农民不但不喜欢它,还把它拔掉。还有的说:小草默默无闻与世无争,过于平庸,我们不愿做碌碌无为的小草,做人就要与众不同,出类拔萃,就是要尽量展示自己的才干……同学们你一语我一言,一反一正,就像是一场辩论会,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地思考,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三、培养“会说”的技巧
能说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但能说并不是我们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同样一句话,从不同人的嘴里说出来,效果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们必须在学生能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他们如何说,怎样说的能力,以培养学生“会说”的技巧。
那么,应如何培养学生“会说”的技巧呢?
教师的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话说得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说话质量。为了让学生把话说好,教师的语言交际应成为学生模仿的标准。备课时,应把课堂上要说的话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来看待。上课时做到口齿清楚、用词准确、语句精练、表达有条不紊,同时恰当运用眼神、手势、表情等体态语言,尽量达到自然和谐、不生硬,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说话的技巧。
课文引路。文本中的每篇文章,都是几经筛选的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特别是许多写人的文章、人物的语言生动含蓄、富有哲理。在教学中应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有个性的人物语言,培养学生富有逻辑性、深刻性、生动性的说话技巧。在具体的操作中,应注意分析人物对话的语气,增强语感,让学生懂得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语言内容,要运用不同的语气,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其次,演示对话情节,使之活化。让学生扮演文中角色,以动作、神态促进语感训练,积极防止口头语的干涩和呆板,培养学生随机应变、能说会道的技巧。
举行即兴演讲比赛。在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教师要考虑对学生进行高难度的训练。活动时,首先确定演讲题目,这是非常重要而十分细致的工作,它关系到这项活动的成功与否。由于是即兴演讲,每个参赛者的题目都不能相同,因此需要较多的题目,如果单由教师拟题,也许会脱离学生的思想与实际。可以由每个学生自拟题目,这样的题目贴近学生生活,可以增强每个学生的兴趣与参与意识,这就为即兴演讲创造了良好的氛围。然后把这些讲题做成签,每个学生在前一个学生开始演讲时才领取题目,使之有几分钟的准备时间,以培养学生沉着、冷静多思善变的心态,强化口语义交际能力,提高“会说”的技巧。
总之,说话是每一个人的本能,也是生活交际的需要,又是学校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提高学生“能说”的能力,培养他们“会说”的技巧,使之成为能言善辩的高手,对于学生走上社会参与竞争是终生受用的。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通过各种方法有序训练,让学生不再将说话当成一种负担,而是化被动为主动,都想一吐为快,不吐不快。通过长期的持之以恒的训练,学生的说话思路畅通了,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我们教学的预期目的也就达到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