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语文 > 教研新动态

浅谈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技法

发布者:cj_zqw   发布时间:2014-03-04 16:21:54   点击数:

浅谈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技法
 
 

用“形散神聚”一词来形容一堂好的语文课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一篇文章只要抓住它的中心内容,找准重点,突破难点,授课的方法方式是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主要受到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时间和地点等多个因素的影响。但是,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给他们带来的乐趣是关键,能让每个学生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而又获得“成长”是目的。总让他们感到:学习竟是游戏的挑战,那何乐而不为呢?

 

语文本身是一门充满艺术的课程,用好它就是一种享受,不会用便是折磨人的任务。

 

如果上语文课连自己都觉得很疲惫,那么宁愿让学生自由活动也比我们带着他们费力地学强多了。于是每堂课之前,或者每次给学生布置任务之前我都要自己钻透这些内容,直到找到学习它的奥妙为此。每个内容,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采用多样的手段去教学,并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求知欲望,根据现况不断调整教学形式,让一堂课活跃而有序,内容精致生动而有价值,灵而不乱。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呢?

 

一、入题需要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以上人教版的九年级语文《陈涉世家》一文为例。我接手的班级是一个普通班学生,该班,语文最高分62分,58个人有三个人及格,最低分6分,而且个位数分的同学好几个。让这样水平的学生来学这么长的古文,如果方式不对会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受打击。所以,教学第一步就是让学生排除学习恐惧的心理。先是让学生读,如果不能读一篇就读一段,如果不能读一段就读一句,如果不能读一句就读一个词或是一个字。如果全班同学一个字都不会读那就告诉老师,老师读给他们听。或个别先读,不会读的鼓励大家相互帮忙。这样把难题简单化可以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当他们清除惧怕心理后再来慢慢跟着教学思路进行教学。教学中要随时把握得住课堂的动向,随时调整教学的难易程度和教学方式。心理学证明:人只有在没用戒备和顾虑心理时才可以发挥他们做事的最佳状态。课堂上保证学生极参与学习就是判断有效教学的尺度。

 

二、精心设计文章的切入点来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

 

找准课文的切入点,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进行精心设计,问题设计要巧妙合理,构思巧妙的问题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去探索,去寻求答案。反之,则会使学生思维杂乱,迷茫不解,难以较好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力求精当,所提问题要富于挑战思考,既是重点,也是切入点,更是引领学生去发现问题根源的钥匙。让学生挑战问题成功时,文章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也就解决了。这样,没有压力,却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完成了学习文章的重要任务。其他问题的解决也需要老师精心设计问题,找到切入点来引领学生去轻松地去找答案。只有精心设计每个问题的切入点,上起课来才让大家轻松愉快,同时,让大家记忆犹新,印象深刻。问题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应服从总的教学任务。《陈涉世家》一文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用这切入点去激发他们去了解:陈涉是为什么发出这么强烈的反问,为此,陈涉有什么举动,他的举动会给历史带来什么影响。让他们带着疑问回头再来来翻译理解课文,这样带着不满的疑问来寻找答案是激发学生翻译学习这篇古文的最佳方式。学生学起来也就会轻松而有趣得多。

 

三、提供线索,热情鼓励,引发学生激情学习

 

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所提的某一个问题有不解时,教师应适时点拨、指引;当学生对某一个问题考虑成熟,苦于无法表达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整理思路,设法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出来。让每个学生知道自己也是可以成功的,这样来不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体验到学习是件快乐而有成就感的事情。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如果总是处于一种兴奋的、愉快的状态,他的思维就会有超常的发挥,他接受外面信号的速度就会非常快捷。所以,教师课堂上必须注意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让学生时刻处于一种轻松而兴奋的情绪中,那么无论是记忆,还是思维,都会得到最好的发挥。

 

《唐雎不辱使命》一文,我是这样带着学生解析秦王的性格特征的:最后点题的一段中“秦王色挠跪谢之”的“跪、谢”两个词是最好的入手之处。鼓励学生从这两个词中找出隐含着什么更不为人知的答案?从历史书中我们能否找得到答案?谁能猜得出其中的奥秘?学生一下子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谁能说说,秦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一会儿,为保全性命而使用的“缓兵之计”,“兵不厌诈”,秦始皇统一中国是见证等等答案都来了,有的学生跑到黑板上写诡计多端,贪生怕死,奸诈狡猾,能屈能伸等。整个问题解决过程十分活跃。

 

四、捕捉信息,延伸疏导,拓展学生答题思维

 

有效的教学在于形成一种使学生似懂非懂、一知半解、不确定的问题情境,在矛盾、疑惑、惊讶中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愿望和意向。为使学生能顺利的回答问题,教师要提供学生必要的智力背景,亦情景,给学生创造一定的作答条件。或做知识铺垫,或启迪学生根据已知的去开拓未知的,或进行示范讲解。教师“举一”,令学生“反三”,实现学习的迁移。实现给学生一个“支点”,让他们用“杠杆”把“地球翻转过来”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智力背景,是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内容,也给教师和学生发挥创造性提供了广阔天地。苏联教育家达尼洛夫提出了建立某种问题情境进行教学的方法,主张把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积极思维结合起来,主动探求知识,设计了“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积极独立活动——教师把学生引入下一个新问题”的教学模式。这种在老师的牵引下不断寻求答案,不断产生疑问,不断解决问题这样无止境地求知欲望的形成,这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五、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正确引导,激励评价,推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引导学生对“奥妙”之处做文章。所以,提问要突出重点,就是要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问在最需要、最值得问的地方,以突出重点,巧攻难点,提高课堂效率。《陈涉世家》翻译就是找准重点,找出激活点进行突破。《唐雎不辱使命》人物分析,教师要适当选取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寻找多种解题途径,从而深入地理解知识,准确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导善控,除了要引导学生以外,利用学生积极适时主动性的参与,给学生科学而激励的评价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踊跃回答问题。教师更需及时严格把关,既要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又防止学生发言漫无边际、正误不分。因此,课堂上老师要审时度势,及时、积极地评价学生的回答,明确观点,从而优化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回答正确的,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就会得到肯定和强化,从而保证教学效率。

 

六、课堂交流中,老师教学素养是赢得学生配合的重要因素

 

教师要尽可时刻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为人处世之道,提升个人的人格魅力。与学生交流起来,让学生仰慕、钦佩!从而吸引学生向老师学习的欲望。提问题时,尊重学生,平等交流与合作,多站在学生的旁边和中间,而不是站在他们的对面,要让学生自然地把教师当作交流的伙伴;注意自己的表情,语气和手势,要注意倾听,纠正补充,但还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适时适度的评价要以鼓励为主。正如一位教育家说过的“鼓励对人犹如阳光一般,它给生命力量和希望。”同时,教师的提问要尽量避免使学生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教师可超前性追问或再次递进提问,让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教师要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品尝成功的喜悦,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每个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能说,有话尽说。激发学生求知欲,激活学生学习欲望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手段和形式,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习信息的双向交流。

 

总之,语文课堂是挖掘人性美,让人在美的熏陶下沐浴知识,提升审美的价值观课程。我们深知:生动活泼的高效课堂才是培养人的课堂,而要营造这样的课堂需要老师们不断提高个人方方面面的知识结构,因此,加强课堂教学设计的艺术性,通过激活,引导,激励,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参与,投入,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展示教师的教学本领,显示教师的教学魅力。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