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政治 > 教学资源

八年级思想品德辨析题专题(一)

发布者:cj_lihua   发布时间:2014-02-24 15:36:32   点击数:


(上)第一单元   相亲相爱一家人

1、子女与父母的亲情,不会家境状况、父母地位、父母的缺陷而改变,那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亲情。

    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①因为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家庭,也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自己的家庭可能不富裕,但家贫出孝子,清贫能育人才如果我们能通过奋斗改变家庭的贫困,清贫就是我们的财富。②自己的家长也许很普通,但往往不平凡的成绩来源于普通人勤奋的工作。不应该因家长的生理缺陷而抛弃父母。③不管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我们与父母的血缘亲情是无法改变的。

2、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亲情的自然流露,是传统美德的彰显和发扬,又是道德与法律的要求。

这个观点是正确的。①因为父母作为子女的监护人,有责任对未成年人进行抚养和教育,这是义务,同时未成年人的抚养教育是受法律保护的。②如果父母不对子女尽抚养教育义务,甚至虐待子女,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3、只要掌握和父母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就可以实现与父母的顺利沟通。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①与父母沟通是一门艺术,天下父母爱自己的孩子,掌握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有利于沟通的顺利实现。②但真正实现沟通,首先要理解父母,其次要尊重父母,尊重父母对自己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只有在此基础上那些技巧和方法才有意义。

4、逆反心理是青少年为维护自尊而采取的与常理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态,随着青少年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会迫切地希望摆脱成人的管制。理解下面父子两的对话,请就孩子对父亲表现出的逆反心理加以评论。

   父亲:怎么叫你读书学习你就睡觉?

   孩子:人家列宁同志早就说过,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

孩子对父亲表现出的逆反心理是不对的。(1)父亲监督孩子学习是出于对子女的关心,是在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作为子女,我们应该理解和配合。(2)我们要努力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自觉履行义务。

5、生活中,只要产生逆反心理或逆反行为都是错误的。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1)生活中,我们与父母在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方面难免产生较大差异,这就使我们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严格要求产生反感,即产生逆反心理或逆反行为。(2)对于逆反心理或逆反行为,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说是错误的,有的反抗不无道理。我们的父母不是圣人,他们的观念有时滞后,在家庭教育方面,他们也难免有误区。(3)平等地与父母交往,有助于帮助父母更新观念,走出家教的误区,也有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6、父母对子女只要尽到抚养义务就行了,而教育义务不是必须履行的。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1)我国法律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亲情的自然流露,是传统美德的彰显和发扬,又是当今道德和法律的要求。(2)如果父母不对子女尽抚养教育义务,要受到法律的惩罚。(3)父母对子女不仅要履行抚养的义务,同时也要履行教育的义务。

 

 

 

(上)第二单元  师友结伴同行

1、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诲,就不应向老师提意见。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①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主动地和老师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对老师的工作发表意见、提出建议,这是对老师尊重的具体表现。②作为普通人,老师不可避免地也会犯错误,老师也希望我们能给他指出工作中的错误。我们对老师提意见时,要注意场合、措辞和语气,态度要诚恳,方式方法要恰当,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处理与老师的矛盾。

2、小刚和小勇是好朋友,小刚认为;朋友就应该是什么事情都需要帮忙的,有时作业懒得做就谎称不懂,然后叫小勇拿作业给他抄。请对小刚的做法加以辨析。

小刚的看法和做法是错误的。(1)交友是一个平等互惠的过程,给予与分担必须是双向的,这样才能做到双赢甚至多赢;(2)真正的友谊应该是坦诚的,在原则面前一定要坚定,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持所谓的友谊;(3)小刚和小勇的交友不是一个平等互帮互助的过程,并且小刚还有撒谎行为。

3、有的同学认为,“既然男女同学之间可以交往,那么无论如何交往都不应为过。”请加以辨析。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1)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可以增进了解,完善自己的个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锻炼交往能力等。(2)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既需要互相尊重,又要自重自爱;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所以不能认为男女同学之间想怎么交往就怎么交往,要学会健康、正常交往。

 

(上)第三单元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1、在对网络问题上,同学们形成了以下两种观点:

观点一:网络交往增加了信息量,结识了许多好朋友。因此,不应对网络交往有所限制。

观点二:网络交往如同一把双刃剑,学生年龄小,没有什么经验,容易受骗上当,因此,应当禁止孩子进行网络交往。

这两种观点是错误的。(1)第一种观点认识到了网络对我们生活的积极作用,却忽略了网络的负面影响。第二种观点过分夸大了网络给人们带来的负面影响,让人们不敢使用网络。其实网络如同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在提高人们社会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会对部分网络使用者造成伤害。(2)正确的做法是: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发挥网络交往对生活的积极作用,避免其负面影响,享受健康交往带来的乐趣,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学会正确上网。

2、有人认为外来的节日就是比中国自己的节日好。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1)外国文化有其自身的民族特色,我们可以吸收借鉴,但不能盲目崇拜。(2)多元文化的世界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在走向世界的同时,我们不能迷失自己,不能失去自身的独特性,而要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3)我们学习外来文化要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当今是高科技时代,网络应成为人们生活的全部。请你辨析。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1)网络交往对象具有虚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它使我们在网上更自由地选择交往对象,畅所欲言;因看不到对方,可使我们更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内在素质和修养,不必因年龄小、相貌不佳、口头表达能力差而退缩。(2)网络也可以使人们的阴暗心理借助电脑屏幕得以无所顾忌地宣泄,使交往环境被污染。我们既可能成为这种被污染环境的受害者,也可能在无意间参与其中,推波助澜,破坏网络环境。(3)网络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们不应该成为网络的俘虏,而要做网络的主人。

(上)第四单元  交往艺术新思维

1、尽管我们我们每个人的境遇与条件不同,但人生而平等,这种平等应该得到充分尊重。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因为人生而平等。(1)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上的平等。在人格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主体,都有做人的尊严,都不容轻视。在法律地位上,我们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法定的义务。(2)学会平等待人。平等待人表现为对各种人,无论其天赋、出身、贫富、职务如何,都本着真诚、尊重、友善、礼貌的态度相待。(3)我们还应当平等地对待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如女性、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2、要合作就不能竞争,而竞争对手之间不可能有真正的合作。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它割裂了合作与竞争之间的关系。(1)合作与竞争,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2)我们学会在合作中竞争,才能达到充分地合作和合理的竞争,竞争与合作的和谐交融,会使我们每个人更快地进步。

3、换位思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1)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2)换位思考的实质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所以说换位思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4、宽容就是要迁就别人。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1)宽容并不意味着我们是非不分,爱憎分明;也不是曲直不辨,麻木不仁。(2)宽容是有原则的,不是盲目的,更不等于迁就。宽容是要尊重和体谅他人的感受,宽厚待人,与人为善,对待别人的错误要以宽容去感化他人,使其改过,但绝不是在原则问题上的让步。

5、诚实与隐私不能共存,讲诚实就没有隐私,要隐私就做不到诚实。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1)对人诚实与尊重他人隐私,是相互关联且常常发生冲突的两种道德准则。(2)面对两种选择,我们应正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以诚待人,以信交友”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我们应恪守诚实的品德;另一方面,尊重隐私是待人坦诚的前提,是维持良好关系、有效沟通的基础。(3)尊重他人的隐私也是我们在交往中应有的品德。当两者发生冲突时,我们要结合具体情境,坚持原则,权衡利弊,按照实际情况妥善处理。

6、在诚信做人方面,有人提出“小节无害论”,认为偶尔不守信或者失约关系不大,在小事上没有尽到责任也无关大局。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1)对人诚实,并不等于把隐私告诉对方,在与人交往中,我们既要以诚实交友,又要有保护自己隐私的权利。(2)一方面,“以诚信待人,以信交友”是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我们应当遵守诚实的品德;另一方面,尊重隐私又是待人坦诚的前提,是维护良好关系、有效沟通的基础。(3)诚实与尊重他人隐私,是相互关联且又常常发生冲突的两种道德原则,只要我们正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正确处理好诚实和隐私的关系。所以上述观点是错误的。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