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地理 > 教海探微

用知识的规律掌握学习方法

发布者:cj_drm   发布时间:2013-12-26 09:53:51   点击数:

用知识的规律掌握学习方法
长海四中 杨建伟
地理学科中有很多规律性的东西,包括一些共性的知识,如果教师能适当的引导,学生能掌握这些规律,对学生的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七年级上册《世界人口的分布》中讲到“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的原因:答案主要有,1、这些地区的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2、这里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
实际上答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社会条件,包括经济的发达程度、工业的发展较早、农业发展较早,交通便利等。
也就是说,人口稠密的原因主要有:地形,气候,经济,交通等几个方面。如果掌握了这几点,再分析其它有关人口稠密地区的原因,就可以根据此原理(除了在地区上有一些具体差异外,)进行分析。如分析“澳大利亚的人口问什么东南部比较稠密”“巴西的人口问什么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等等,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学生就掌握了分析此类问题的学习方法。
在教材中,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比如:“一些地区为什么经济发达,一些地区为什么经济落后,”从自然条件的角度去分析,可以从地形、气候、资源、地理位置、交通等方面去了解,学生掌握这种方法,再去分析其它类似的问题,就可以自己解决。
在地理教材中,我们经常会学习一个地区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分析一个地区的纬度位置时,如果我们交给了学生如何用“五带”中的回归线和极圈来总结该地区所在的温度带,及所在的纬度范围,再学习其它地区时,就可以用这种方法自己去分析它的纬度位置,而不需要教师再去详细的去讲解。如《巴西》的纬度位置,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在地图中找出巴西所在的纬度,(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学生根据它就可以分析出巴西大部分在热带,是一个热带面积广大的国家,学习《日本》时,我们只要让学生找出它的纬度范围及北回归线,学生自己就能够总结出大部分在北温带。学生海陆位置也是如此。
在学习区域地理时,我们学习某一个地区或者在分析两个地区的差异时: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自然条件,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人文条件,(包括农业生产,耕地类型,作物熟制,农作物种类,粮食作物,油料,糖料等)住房特点,交通特点,文化特点等。如学习《中国农业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时,教材就是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气温和降水),农作物的种类,作物熟制等方法来分析。学习《西北地区好青藏地区》时,也是用这种方法。教师在平常教学中如果能够把这种方法渗透给学生,学习就会非常简单。
而且,在地理知识中有很多带有逻辑性的东西,我们知道,位置和地形,决定了一个地区的气候,而这个地区的气候,又决定了这个地区的植被和农业生产以及人类其它的活动。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交通等各种条件又决定了该地区的工业及经济的发展等。
   所以说,地理课如其说是交给学生知识,还不如说是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学生用所学的方法来学习地理知识。
地理学科中,这种带有规律性的知识点还有很多,如果我们在上课时能把这种规律性交给学生,让他们掌握,学生学习地理就不会觉得很难,就不会觉得知识杂乱无章,而且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减轻很多的负担,上课时再也不用去面面俱到,简单的启发学生就会心领神会。地理教学就不用显得那么的难,上课时教师也不会觉得那么的累,学生学得也会很轻松,,学生兴趣也会得到提高。学习效果也会得到提高。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