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课如何传递美
发布者:cj_xudd 发布时间:2013-11-27 13:54:00 点击数:
中学音乐课如何传递美
学生在小学阶段,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到了中学阶段,孩子的认知活动由不随意性、不自觉性向随意性、自觉性发展,思维方式也从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渐向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而在情感方面,情感内容不断扩大丰富,社会感情不断增加。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随年龄的增加而发展起来。
在这样一个现状下,我应该如何使学生心灵舒展的情况下,快乐而轻松的,并且有目的的学习呢?
一、 音乐室——爱心之家
音乐课堂是实施音乐教育的起点,音乐室也是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主要地点,在此我精心的把它布置成一个“爱心之家”。所谓“爱”,是有感情,有兴趣的意思;而心是人的器官,只要有嘭嘭跳动的心人将会活着,因为活着而快乐着。因此我希望音乐室是个嘭嘭跳动,充满活力,并能给人输送血液的地方。
例如:我将会在今后的课堂中经常变化性的改变上课的方式,在音乐教室满墙贴上不同的音符图,漫画图,音乐家之作,分成小组进行自主学习,发挥想象,用一幅画你可以产生怎么样的感想,你能不能试着设计一段音乐或者节奏型(中学阶段试用),用音符把他排比下,成为一个怎样的简谱,(1、2、3、4、5、6、7小学阶段试用)让学生在进音乐教室后知道,音乐课同语文、数学、英语课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她能让你身体和心灵一起飞翔,自由飞翔在那音乐的天空中。在音乐的天空中充分发挥艺术的想象力,用艺术感染他人。
作为教师首先是教育者,在课堂中传授学生新的知识;其次是学习者,在教学实践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而音乐教师却有一个神圣的任务,那就是传播美。
音乐首先是美的,例如:小提琴协奏曲《化蝶》表现了凄凉之美;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表现了雄壮之美。其次它还包含着更深一层的美,例如:琵琶独奏曲《金蛇狂舞》则表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美;器乐合奏《龟兔赛跑》不但趣味十足,更体现了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而一直风靡日本乃至使世界乐坛震撼的中国民乐组合“女子十二乐坊”的合奏曲《奇迹》《辉煌》使古民乐和流行乐结合,不但体现了中国民乐的特色美,更体现了一种现代的时尚美,并且使中国民乐走入世界舞台。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应该让学生尽量多的欣赏美的音乐,更有职责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美的真正内涵,甚至更进一步的让学生表现美、创造美!
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给自己定好位,才能更好的给学生定位。只有给学生更好的定位,才能使教师自己实施教学有一个更牢固的教学理念。如此,才能使学生有方向地学习,将有更多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被带入到课堂教学中,传播艺术的美感。
三、 学生——未来美的传播者
我们都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往往会影响孩子一生,而我们的学生将来也会成家立业,如果他们有个较好的审美品型,那他们的孩子也会受其影响。如此良性循环,将来人们的审美意识会越来越高,审美领域会越来越广。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以往都是过度重视民族音乐教学,忽略身边相呼应的流行音乐,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据调查大部分中小学生不爱听教材布置的欣赏曲。可据有关调查 “如有两小时空闲时间你喜欢干什么?”调查结果中排位第一的就是听音乐。为什么学生不爱听课本上的欣赏曲而喜欢听课外音乐呢?据学生问卷调查和有关资深教师研究,得论为:课本要求欣赏的音乐内容空洞,难以理解,无法与现实生活挂钩,而且漫无止境,分不出章节。所以,我在教学中一直极力选用一些带有流行元素的民族音乐作品,并根据中高年级的音乐审美倾向的不同、尽量准备丰富的教学内容,也让学生选择一些自己喜爱的音乐进行欣赏,例如:蔡依林《离人节》改编自肖邦的《E大调练习曲——离别》、《一千零一个愿望》改编自《G大调小步舞曲》、周杰伦《夜曲》,还有一些混有中国戏曲元素的流行歌曲《北京一夜》、《唱脸谱》、《兰亭序》等等。以此来为更高层的音乐欣赏做铺垫。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消除对课本音乐的厌恶,逐步喜欢上不同类型的音乐。
这样教学,将使我现有的音乐课堂与原来的音乐课堂会有飞一般的变化。我想,只要用心,并有爱心来经营音乐课堂这个“小家庭”,每位学生的心都会随着音乐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