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示范课的“示范”作用
发布者:cj_lihua 发布时间:2013-11-27 09:37:11 点击数:
最近到某校办事,适逢在此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几位观课老师的议论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要说这课,上的还行;就是平常我们没办法这样上。”“是呀,上一节课,让学生在课下准备几个小时,学生实在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每天几节课全都这么上?实在是没法做到……”从老师们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对这种送上门的“教”并不认可。既然是上级的“送教”上门,这课就是“示范课”,就是可供大家学习模仿的课,就是常规教学中可以仿效的;就应堪为示范,具有典型性、示范性,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
老师们的想法并非没有道理,反映的问题也非个别现象。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不少“示范课”急功近利、走秀,只适合表演,不能算作真正的示范课。这些非“示范”的示范课,不仅不能起到示范作用,而且会给一线教师思想上造成混乱和迷茫,搞得大家无所适从、不知所措。那么,示范课到底应该具备怎样的特点?怎样才能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下面就说说笔者的粗浅认识,还请方家、同行们多多指教。
第一、示范课的基本特点。
示范课是对学生以外的教师等相关人员开放的、旨在对听课者以及常规教学起“示范”作用的课。这种课应该具有以下基本特点:一是公开。示范课不仅面向学生,更主要的是面向教育同行;虽然“课”是对学生上的,但“示范”是做给听课的同行看的。这就决定了它的第一个特点——公开性。二是目的。示范课的实施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重在探讨教育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推广教学经验等;执教者试图通过自己的示范,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学手段等一个或多个方面做出榜样,引领同行的常规教学向“理想教学”发展。三是示范。即起到示范作用。四是启迪。通过自己的示范要给同行以启发和帮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五是鉴赏。真正的示范课一般由经验丰富的老师执教,听课的主体和评判者是方家里手——领导、专家、同行,执教者需着力对课进行打磨、雕琢,从而具有鉴赏和借鉴的价值。
第二、示范课的作用及发挥
示范课的基本特点,决定了真正的示范课应该为观课教师提供感性直观的借鉴,启迪他们潜在的教育睿智,激发其探索、反思、变革的动力;不断拓展观课教师的专业视野,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对一线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引领他们持之以恒地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对教育教学过程和行为进行实践与反思,逐步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示范课的作用要真正发挥,还需要执教者与观课者从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促进专业成长的角度,付出不懈的努力。
首先执教者应该既务实又创新
作为执教者的务实、创新,就是执教时做到:1.把握教育的基本规律以及先进的教育理念。对教育基本规律掌握运用的越好,个人的知识、经验、才情、教育智慧展示的越清晰,越具有示范性。而先进的教育理念不仅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是当前新课改的要求。2.把握学科特点。上好任何一门课都要把握学科的特点,示范课更应如此。不少示范课之所以为同行诟病,就是因为执教者忽视了学科特点。3.要从示范课肩负的任务出发,对课进行适当的雕琢、打磨,以增强其示范性。
其次观课者要注重理解与吸收。
我们知道,无论营养品多么高级,食物的营养多么丰富,如果人的肠胃失去了消化吸收功能,也无法对人产生益处。同样,无论示范课多么典型、多么“示范”,作为观课者——同样是教育者——不去主动学习、借鉴,不能理解吸收也是枉然。所以,观课者在观摩示范课后,要对其进行客观的、多角度的分析和评价。深入地挖掘课堂现象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概括、提炼示范课执教者展示的优点,分析教学设计所展示的理念,思考教学细节所反映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去发现问题,探讨解决的方法,寻求解决的策略,才能为自己的教学实践及研究指明方向,才能用示范课的“营养”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用自己的辛勤努力,让示范课的“示范”作用开花结果。
总之,执教者应当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先进的教育理念,对示范课进行精心打磨、雕琢,使之尽可能达到“示范”的要求,为观课者提供优秀的样本;而观课者应当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反思、学习、吸收、借鉴,内化为自身的需求。双方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能使示范课充分发挥作用,达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