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地理 > 课改时空

高效课堂是什么样子的

发布者:cj_drm   发布时间:2013-11-05 16:38:14   点击数:

高效课堂是什么样子的
-----参加中小学高效课堂构建于教学行为跟进培训会有感
长海县教师进修学校 杜若明
教育提质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重之中,教育提质的第一要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0月,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组织的“中小学高效课堂构建于教学行为改进”专题培训会,2天的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冲撞着我笨拙的大脑,颤动着我的心灵。
纵观几所学校的先进管理、新课改理念、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和鲜活的校园文化建设,无一例外都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教育思想。是实现课堂转型、打造优质、高效课堂的课改典型。
一、专家报告内容摘要
第一讲: “教,必须有效”。
由江苏省扬州市教育局师范师资处处长王力耕主讲。报告中从“我们的教学现状,学生满意吗?”、“备课有效”、“教学有效”、“作业有效”四个方面阐述了高效课堂的构建于改进的实践行为。关于备课,在提出“目标”设计遵循“课程目标,模块目标,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现在的误区,即重教学目标,轻课程目标;把目的当目标(目标模糊);重知识,轻情感(目标缺位)。关于上课,提出了要将“讲清重点 、启发思维 、 教给方法”三者结合的基本教学策略;他提出了教学三种境界:教“知识”(讲解传授,使学生接受知识;教“方法”(讨论互动,让学生探求知识);教“心态”(点拨引领,激发学习的欲望);关于作业,提出了“四精五必”制度,即四精:精选,精讲,精练,精评。有布置,必收缴;有收缴,必批改;有批改,必订正;有订正,必反馈;要学生做,必先自己做。从而达到达到“讲一题,得一法,会一类,通一片”效果。
第二讲:打造高效课堂,减负增效
由洋思中学校长秦培元主讲。他强调,观念更新是减负增效的前提,队伍优化是减负增效的保证,课堂高效是减负增效的关键。关于洋思中学崛起的原因,他从区域的社会背景,江南对教育的情有独钟,百姓对教育的重视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论述,并详尽的阐述了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教学思想,他指出,先学是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的课前学习,是不教之教,是教师有效引领下的自主学习,也就是教师在简要明确学习目标后,提出学习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完成指定的学习内容,后教则是对于学习中的共性问题进行师生间互助性学习。
当老师不难,难的有智慧!
第三讲:杜郎口中学的教学经验及反思
由山东杜郎口中学副校长张代英主讲。她更多的介绍课程改革给杜郎口中学带来的变化,包括学习方式的变化,变原来教师的一言堂为现在的百家鸣,原生态的师问生答、生问生答问答互动式的课堂——“10+35”课堂模式;学习环境的变化。撤掉讲台,搬走讲桌,小组合作制的排位方式,增加板面,提高板面利用率;评价方式的变化。杜郎口中学毕业生升入高中后的跟踪调查显示:高中三个年级,杜郎口中学的毕业生担任学生会主席的有两个年级。学习成绩更是捷报频传:多名同学一直名列前茅,高一(10)班杜郎口的毕业生占了7人。如今该种教学方式已延展到山东的德州、甘肃庆阳、河北沧州、河南省安阳等一些学校。
第四讲:高效课堂,素质教育的突破
本讲由山东省昌乐二中二七一教育科技中心班主任石少磊主讲,内容既有理论也有实践案例,更多的是介绍本校271课题的研究过程和核心思想,谈到学校的发展,石老师认为,学校要帮助每一个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把每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培训中,他列举了学校发展的五张王牌,第一张王牌——271高效课堂第二张王牌——学校文化建设第三张王牌—大德育建设第四张王牌 ——海量阅读第五张王牌 ——学校精细化管理及学生“三力” 建设。谈到学校的目标时,指出学校的八大素养,即1.正确的价值观和不衰的激情斗志;2.较强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正确的思维方式;3.较强的沟通能力和演讲能力;4.组织领导能力、团队精神、服务精神和社会责任感;5.良好的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做计划的习惯;6.强健的体魄,掌握2至3项终身锻炼身体的体育项目;7.较好的艺术修养,了解古今中外艺术大师,有较高艺术鉴赏能力;8.厚实的国学素养和高远的世界眼光。更多的还是谈到 “271高效课堂”基本理念,“271高效课堂”的内涵271高效课堂评价标准:271课堂高效的核心内容的生态教育体系建设的事情。
二、几点体会和启发
1、新课程改革是继承,更是发展。
教学改革发生在学校,深植于我们的课堂,根本在教师。教师的发展,决定着课堂的变化,反应着学校,然而最终起着决定作用的还是学校的校长,也就印证了一所校长就是一所学校那句话。杜郎口也好,洋思也罢,都是在校长鲜明思想的引领下,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典型。但教学改革不是完全式的推翻,更多的还是在传统上的增添新的内涵,正可谓是辞旧迎新。因为教学还是有罪基本的框架的,教师的备课、上课、训练型的作业、考试不能变,至少现在还不能变,因此辞的还是观念以及观念指导下不当的行为,吸纳以人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正所谓王力耕在报告所说:新课改,不在于技术,关键在于对传统观念的突破!观念跟不上,节奏就跟不上,质量也就跟不上。专家也好,名师也罢,不可能指导到每一位老师的每一节课,更不可能代替老师去上课,所以,教师的观念更新,直接关系到课堂的质量,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老师正确了,课堂才有可能正确,学生才有可能得到发展
2、回归根本,注重质量,关注高效。
学校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是学生的发展,当然标志学生发展的因素是质量,是素质教育下的质量。面对学社是差异中发展中的人的现实,我们的责任在于发现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并在差异的基础上发展学生。我们不能苛求教育的完美性,更不能以强迫的方式去寻求学生的同步成长。但我们应该从班级最后一名学生的学习调查去改善我们的课堂,实现教学的高效。因而教学中必须要讲清重点,启发思维,教给方法,当然,讲清重点,是要我们的教师达到教给知识、教给方法、教给心态三种境界,强调教学过程的引领,并不是告诉,告诉是一种喋喋不休的教师灌输,缺少的是具有针对性的施教,那样告诉的越多,学生可能吸收的越少,甚至是对教师的厌烦、对学科兴趣的丧失。为什么我们没有培养出杰出的优秀人才?可能是跟我们的告诉教学有关,是我们的告诉教学捆绑住了我们学生的腿与脚。
美国本杰明开门的故事,如果移植至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免给予一些启示:中国的教育善于告诉,西方的教育重视体验;中国的教育善于讲解知识,西方的教育善于探究问题;中国的教育关注的是人的现在,西方的教育关注的人的未来。
3、教育要有农业观,让学生自由成长
教育是教育工作者领着不完善的人走向完善的世界。在这个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中,需要等待,因为教育犹如农业,而不是工业的程序化过程,需要经历播种、浇水、除草、施肥、除虫等系列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耐心呵护与自然等待。
如今,在教学中要求学生齐步走,我就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在成绩上齐步走呢?我们把我们希望的目标嫁给学生通过努力也实现不了的任务,利用分数划分的“差生’也就存在了。当你看了“一个数学只考20多分的学生的周记”,你的看法可能会改变。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明天就要考我最头疼的数学了,好象我心头的乌云,那么轻易地就遮住我世界中的阳光。现在,我的感觉就好象羽毛,被多雨的季节淋了一身冰凉。把这种感觉变为文字,实在有些不易。所以,现在你什么也别想,静静地听我诉说。
今天天气不好不坏,好象我的心情。拾起笔来,一时有些茫然,竟不知该写下些什么。那就随便些一些吧!
早上,做作业,如山的作业几乎要把我淹没。我好象一只折了翅膀的鸟,被关在笼子里,但还要被迫歌唱,没有人能理解我的心情,好象一个误入别人家的孩子,一抬手打翻了花盆,一转身又碰倒了杯子。我所能做的,就只有用我惊惶不安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或是一遍遍问自己:这世界怎么了?我怎么了?
中午,吃饭,好丰盛的一顿饭。一边吃得啊呜啊呜的,一边听父母唠叨学习的事,所以,看着一桌子饭好象也变成了一锅又苦又热的药,而父母好象不觉得,又加了几味更苦的下午,考试,好难的题目!做着做着,忽然厌烦得想把这试卷和笔统统撕碎扔出去,但我知道我不能抬头。
不知道看者有什么样的想法,我们希望每个学生都能考高分,都彬彬有礼,希望-----,但我们更需要用广式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学生,而不是单一的自己的学科。
教育,需要努力,但是不要苛求,教育需要高效,但不要求统一。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