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教学评价改革
发布者:cj_drm 发布时间:2013-04-23 10:42:40 点击数:
浅谈地理教学评价改革
陆静
教学评价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说起教学评价,人们自然会与测试联系在一起,尽管评价与测试有关联,但评价不等同于测试,它较测试有更广泛的涵义和更多样的功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基础教育在不断地发生着变革。新课程改革目标中对评价改革的要求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评价,应该重新解读。
一、 对教学评价功能的再认识
1、 教学评价的公众效应
说起教学评价,我们自然会与学校、教师、学生联系在一起,应该说很长一段时间里,教育、教学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是教育工作者,或与教育有着比较直接关系的人关心的问题。然而,现在,教学评价首先是一个公众关心的问题。比如,一所学校在区级或市级统测中成绩的排名情况,可以直接影响到公众对这所学校的看法,由此决定家长是否选择这所学校为子女入学学校、社会对这所学校的关心和扶持程度、学校的办学前景等等。再说学校内部举行的考试,对于子女的成绩、子女所在班级考试情况在年级的位次等情况,也是家长们最为关心的问题,这些同样也影响家长们对学校的看法、对教师的看法。由此可见,公众对教育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与教学评价相关联。因此,我们应正确看待教学评价的公众效应,使得这“公众效应”更好地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2、 教学评价的教学导向功能
制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过程、进行测试与评价,似乎已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教学流程。然而,在重视教学评价的今天,这个流程中的几个要素的位次已发生了变化,测试与评价不再仅仅是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的检测,而是直接参与了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过程的调整。测试与评价对教学的影响程度,与评价结果的“利害”程度相关联。
评价的指导思想、内容和要求,对整个教学是一个导向,特别是公众关注程度高的考试和评价,比如高考。近年来,地理学科的高考命题,强调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强调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具体表现为强调考查学生的空间判断能力、阅读图表能力、联系实际能力、整合信息能力等,这些要求直接影响到高三年级的地理教学,甚至整个高中地理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及教学过程中重心的偏向。因此,我们应该把握好教学评价的教学导向功能,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3、 教学评价对教师发展的促进功能
应该说,教学评价作为一种手段或方法,最主要的还是教师用来判定学生在教育变量上的变化。当然,这些教育变量是教师关注的、被认为是重要的或必要的。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它们应该包括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在学习中的变化。对这些教育变量的评价,并非一次测试与评价可以达到的。不同目的评价,有着不同测试的内容和测试方法与之相对应。因此,教师要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就必须具备驾驭教学评价这种手段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自身素质全面地、持续地提高。
同时,教学评价本身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反馈,教师可以从教学评价的结果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内容、尺度和方法等,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4、 教学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促进功能
如何使用教学评价的结果,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不同的阶段,人们有着不同的认识和处理方式。比如,在比较强调评价甄别功能的背景下,对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公开的位次排队,曾经是不少教师用来激励学生上进的一种手段,但这种方式很快遭到了批判,因为这种做法大大伤害了排名位次较后的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给位次较前的学生增加了无形的压力。尽管这种方式中存在着一定的激励因素,但总体看来,弊端较多。对教学评价结果处理依据的前提,应该是使评价有利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首先,学生应该具有对测试、评价结果的知情权。比如测试试卷的难度情况、均分、自己在测试中的位次等。这种“知情”,应该是学生主动的获取有关信息,并对信息有效的处理,为改进学习服务。尽管学生对测试情况的内容有着基本相同的“知情”,但“知情”的方式大相径庭,因而效果也就差异明显。
学生除了接受各种评价、主动消化评价的结果以外,还应该积极地进行自我评价,针对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进一步完善学习与人生。无论对于哪个学科来讲,这种能力都应该是最重要的。
解读教学评价的功能,其目的是更好地发挥教学评价的效益。由于对教学评价功能的重新认识,对应的教学评价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下面就来探讨一下地理学科教学评价的几种类型。
二、 地理学科的教学评价类型探讨
地理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获取、地理研究方法的掌握、地理学思想的养成的一个全方位的过程。尽管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要求的程度不同,但地理教师对地理教学应该具有同样的认识高度。
由于地理教学过程中有着多种形式和多种维度的教学内容,因此,相对应的评价应该在形式上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在维度上具有多元化的特征。
1、 知识与技能型评价
知识和技能是地理学科学习的基础,也是地理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因而对学生地理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考查与评价,应该是地理教学评价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评价方式。这种评价又可以分为学习过程中的知识与技能的评价、终结性的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诊断性的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评定性的知识与技能的评价;等等。测试的形式以笔试、口试为主。测试的内容以地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重点;测试的要求以地理课程标准中对各部分内容规定的达成度为依据。对于评价试卷的编制,试卷的编制者应该根据测试的性质和评价的目的,规范进行。特别是过程性评价,其试题的设计应该更加强调对课程标准底线的把握,以及学生的学习现状。同时,试卷应体现统一要求和个性差异相融合的理念,使得试卷更富有人性化,让教学评价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件平常事。
2、 能力型评价
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具备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是地理教学的更高要求。能力型评价重在考查学生迁移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评价既可以体现于知识和技能型评价的试卷中,也可以超越试卷,形式多样。比如地理小论文的编写。在初一世界地理学习任务完成后,如果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兴趣一个大洲、一个国家、一个岛屿、一个高原等,查阅有关资料,写一篇关于这个大洲、国家、岛屿、高原等的介绍文章。”来考查学生,看谁写得最精彩。这样考查,其效果未必比一张笔试试卷逊色。再比如,学生学习了世界的人口内容后,让学生自编一张以“人口”为主题的小报,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一定会别有一番收获。
能力型评价可以更好使学生的才华得到展示。但评价的主观性往往更加突出一些,但只要正确对待,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会得到较好的解决。同时,在能力型评价的实施中,我们可以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使得评价更公开、公正,并且可以做到让同学们在评价中发现问题、向他人学习、自我完善,使得评价过程成为一种更好形式的学习、提高过程。
3、 发展过程型
学生的成长、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渐进的过程,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有一个过程性的积累,以便于总体上把握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诸方面的发展、变化轨迹,及时调整学生的发展方向,改进和完善学习方式,扬长避短。
档案袋评价是发展过程型评价的一种较好的方式,其一是评价的内容可以多元,其二是评价的形式可以多样。这种评价方式需要教师、学生合作进行,也可以请家长参与。档案袋评价方式留给教师和学生的空间都比较大,教师可以针对各个不同的学生设计评价方案,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自行设计自我评价的内容和方式。
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教师应该很好地指导学生运用计算机等先进的手段,对“档案袋”进行有效管理,使得这种评价方法更加高效、规范和有序。
4、 实践、生活型评价
实践、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又一种方式,也表明了学生学习的空间更加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更加丰富。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遇到很多书本上没有遇到的问题。例如,笔者曾经在一所中学的初一年级,进行了社区生态环境调查的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参与的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积极性较高。在对他们进行了一定的知识与方法的指导后,他们开始了自主的学习过程。他们查阅了有关社区、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资料,制定了学习计划,在老师和父母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比如,李成溪同学撰写的“北极阁社区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尽管不是什么高质量的论文,但反映了他对整个活动过程的参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他抓住了人—地关系的主线,使得人—地关系这一地理学基本思想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这是笔试试卷难以达到的效果。
总之,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应该运用和发挥好它的作用和功能,使得评价真正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使得评价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相得益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基础教育在不断地发生着变革。新课程改革目标中对评价改革的要求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评价,应该重新解读。
一、 对教学评价功能的再认识
1、 教学评价的公众效应
说起教学评价,我们自然会与学校、教师、学生联系在一起,应该说很长一段时间里,教育、教学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是教育工作者,或与教育有着比较直接关系的人关心的问题。然而,现在,教学评价首先是一个公众关心的问题。比如,一所学校在区级或市级统测中成绩的排名情况,可以直接影响到公众对这所学校的看法,由此决定家长是否选择这所学校为子女入学学校、社会对这所学校的关心和扶持程度、学校的办学前景等等。再说学校内部举行的考试,对于子女的成绩、子女所在班级考试情况在年级的位次等情况,也是家长们最为关心的问题,这些同样也影响家长们对学校的看法、对教师的看法。由此可见,公众对教育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与教学评价相关联。因此,我们应正确看待教学评价的公众效应,使得这“公众效应”更好地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2、 教学评价的教学导向功能
制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过程、进行测试与评价,似乎已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教学流程。然而,在重视教学评价的今天,这个流程中的几个要素的位次已发生了变化,测试与评价不再仅仅是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的检测,而是直接参与了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过程的调整。测试与评价对教学的影响程度,与评价结果的“利害”程度相关联。
评价的指导思想、内容和要求,对整个教学是一个导向,特别是公众关注程度高的考试和评价,比如高考。近年来,地理学科的高考命题,强调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强调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具体表现为强调考查学生的空间判断能力、阅读图表能力、联系实际能力、整合信息能力等,这些要求直接影响到高三年级的地理教学,甚至整个高中地理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及教学过程中重心的偏向。因此,我们应该把握好教学评价的教学导向功能,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3、 教学评价对教师发展的促进功能
应该说,教学评价作为一种手段或方法,最主要的还是教师用来判定学生在教育变量上的变化。当然,这些教育变量是教师关注的、被认为是重要的或必要的。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它们应该包括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在学习中的变化。对这些教育变量的评价,并非一次测试与评价可以达到的。不同目的评价,有着不同测试的内容和测试方法与之相对应。因此,教师要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就必须具备驾驭教学评价这种手段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自身素质全面地、持续地提高。
同时,教学评价本身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反馈,教师可以从教学评价的结果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内容、尺度和方法等,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4、 教学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促进功能
如何使用教学评价的结果,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不同的阶段,人们有着不同的认识和处理方式。比如,在比较强调评价甄别功能的背景下,对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公开的位次排队,曾经是不少教师用来激励学生上进的一种手段,但这种方式很快遭到了批判,因为这种做法大大伤害了排名位次较后的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给位次较前的学生增加了无形的压力。尽管这种方式中存在着一定的激励因素,但总体看来,弊端较多。对教学评价结果处理依据的前提,应该是使评价有利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首先,学生应该具有对测试、评价结果的知情权。比如测试试卷的难度情况、均分、自己在测试中的位次等。这种“知情”,应该是学生主动的获取有关信息,并对信息有效的处理,为改进学习服务。尽管学生对测试情况的内容有着基本相同的“知情”,但“知情”的方式大相径庭,因而效果也就差异明显。
学生除了接受各种评价、主动消化评价的结果以外,还应该积极地进行自我评价,针对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进一步完善学习与人生。无论对于哪个学科来讲,这种能力都应该是最重要的。
解读教学评价的功能,其目的是更好地发挥教学评价的效益。由于对教学评价功能的重新认识,对应的教学评价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下面就来探讨一下地理学科教学评价的几种类型。
二、 地理学科的教学评价类型探讨
地理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获取、地理研究方法的掌握、地理学思想的养成的一个全方位的过程。尽管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要求的程度不同,但地理教师对地理教学应该具有同样的认识高度。
由于地理教学过程中有着多种形式和多种维度的教学内容,因此,相对应的评价应该在形式上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在维度上具有多元化的特征。
1、 知识与技能型评价
知识和技能是地理学科学习的基础,也是地理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因而对学生地理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考查与评价,应该是地理教学评价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评价方式。这种评价又可以分为学习过程中的知识与技能的评价、终结性的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诊断性的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评定性的知识与技能的评价;等等。测试的形式以笔试、口试为主。测试的内容以地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重点;测试的要求以地理课程标准中对各部分内容规定的达成度为依据。对于评价试卷的编制,试卷的编制者应该根据测试的性质和评价的目的,规范进行。特别是过程性评价,其试题的设计应该更加强调对课程标准底线的把握,以及学生的学习现状。同时,试卷应体现统一要求和个性差异相融合的理念,使得试卷更富有人性化,让教学评价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件平常事。
2、 能力型评价
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具备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是地理教学的更高要求。能力型评价重在考查学生迁移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评价既可以体现于知识和技能型评价的试卷中,也可以超越试卷,形式多样。比如地理小论文的编写。在初一世界地理学习任务完成后,如果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兴趣一个大洲、一个国家、一个岛屿、一个高原等,查阅有关资料,写一篇关于这个大洲、国家、岛屿、高原等的介绍文章。”来考查学生,看谁写得最精彩。这样考查,其效果未必比一张笔试试卷逊色。再比如,学生学习了世界的人口内容后,让学生自编一张以“人口”为主题的小报,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一定会别有一番收获。
能力型评价可以更好使学生的才华得到展示。但评价的主观性往往更加突出一些,但只要正确对待,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会得到较好的解决。同时,在能力型评价的实施中,我们可以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使得评价更公开、公正,并且可以做到让同学们在评价中发现问题、向他人学习、自我完善,使得评价过程成为一种更好形式的学习、提高过程。
3、 发展过程型
学生的成长、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渐进的过程,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有一个过程性的积累,以便于总体上把握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诸方面的发展、变化轨迹,及时调整学生的发展方向,改进和完善学习方式,扬长避短。
档案袋评价是发展过程型评价的一种较好的方式,其一是评价的内容可以多元,其二是评价的形式可以多样。这种评价方式需要教师、学生合作进行,也可以请家长参与。档案袋评价方式留给教师和学生的空间都比较大,教师可以针对各个不同的学生设计评价方案,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自行设计自我评价的内容和方式。
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教师应该很好地指导学生运用计算机等先进的手段,对“档案袋”进行有效管理,使得这种评价方法更加高效、规范和有序。
4、 实践、生活型评价
实践、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又一种方式,也表明了学生学习的空间更加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更加丰富。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遇到很多书本上没有遇到的问题。例如,笔者曾经在一所中学的初一年级,进行了社区生态环境调查的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参与的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积极性较高。在对他们进行了一定的知识与方法的指导后,他们开始了自主的学习过程。他们查阅了有关社区、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资料,制定了学习计划,在老师和父母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比如,李成溪同学撰写的“北极阁社区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尽管不是什么高质量的论文,但反映了他对整个活动过程的参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他抓住了人—地关系的主线,使得人—地关系这一地理学基本思想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这是笔试试卷难以达到的效果。
总之,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应该运用和发挥好它的作用和功能,使得评价真正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使得评价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