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提问,活动依然
发布者:cj_zqw 发布时间:2012-12-14 09:41:35 点击数:
不进行提问又让学生活动起来,是真正可以做到的。其方法在于:提要求,作示范,递“抓手”。
请看一个小小的教学片断:
今天学习《古代诗歌五首》,请同学们先读起来。假设这五首诗都是“景点”,请试着给它们各加上一个四字词的名称。如《观沧海》这个“景点”,我们可以给它一个“登山望海”的美名。
学生们朗读、思考、商量、表达:
《观沧海》——“望天看海”,……
《次北固山下》——“驾舟扬帆”,……
《钱塘湖春行》——“赏花观鸟”……
《西江月》——“夜半山行”……
《天净沙·秋思》————“天涯孤旅”……
像这样的“命名”活动是一种艺术性的教学细节,是一种让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整体感受的“侧面”手法。教师提了要求,作了示范,递了“抓手”,没有进行课堂提问,但是情境活跃、话语飞扬。
再看一个整体的教学构想——《春》:
创新尝试:无提问式阅读教学
思路策划:诵读——品析——积累——运用
教学步骤与过程:
教学步骤一:诵读课文
1、训练过程:听读,自读,听音乐合读,选点自读,选点表演读。
2、细节性要求:分步训练,使学生们读出快慢,读出轻重,读出情境,读出情感。
教学步骤二:品析课文
1、学习要求:品析美点,发展语感,体味课文情韵。
2、细节层次:由品评词语到品味句子再到品析精段。
3、活动抓手:同学们可以用“……用得好,写出了……”或“我认为……写得好,好在……,给我们……的感受”的句子自由说话。
4、教师示范:“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的“笼”字用得好,写出了薄烟是在轻轻地浮着,给我们一种立体感,而不是像“罩”那样有压抑感。
5、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并与老师对话。
教学步骤三:背读积累
1、析读——教师讲析:课文的每一段都有明晰的层次,理解了它们,可以为背诵这篇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并示范讲析第1、2段以及课文结尾三段。
2、背读——每位同学选自己喜欢的一个语段,揣摩一下它的结构层次,再进行背诵。
教学步骤四:语言学用
1、内容:学写景物描写段。
2、铺垫:同学们背诵的基础上自
由选段,从“分层次、有条理”的角度分析这个段,如春草一段,先写草,接着写人的感觉、感受;春风一段,从触觉、嗅觉、听觉三个方面写出了春风带给人的惬意感。
3、同学们独立写作并进行课中朗读式交流。
教学步骤五:佳作欣赏
1、师生背诵有关“春”的诗词。
2、欣赏写春的佳作片断或其他。
这个教学设计的框架是“朗读---品析---积累---学用”,全课可以做到不进行一次提问而朗读感受、阅读品析、学用语言等实践活动能够依然进行,依然顺畅,依然热烈。
研究“淡化提问”或“无提问式教学”的意义首先在于克服课堂上的“碎问碎答”,让教师那种不断追问式的、随意提问的“职业习惯”变作对学生课堂实践活动的“组织手段”或“引领手段”,让那种由不断提问而形成的细碎活动过程变为形式成块地占有时间的思索、交流、积累的活动,从而开拓出课堂教学艺术的新层面。
研究“淡化提问”或“无提问式教学”,其意义还在于改变教师对教材的阅读习惯,改变教师教学设计的思维习惯,改变教师课堂语言的表达习惯。不论是从教学设计创新还是从阅读教学艺术的实践方面,都能给我们展现另一片新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