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地理 > 教海探微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单元备课

发布者:cj_drm   发布时间:2012-11-05 14:29:58   点击数: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3、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了解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5、学会以水土资源为例归纳我国的资源国情特征,提高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教学要求
1.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分类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3.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崭新观念,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自然资源及其分类,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以及我国的资源国情.培养学生用实例分析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
1、自然资源的重要性2、我国的资源国情
教学难点: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教法建议
本节的从内容上来说线索非常清楚,但这一思路决不能成为教师教授的线索,要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数据事实将我国自然资源的现实国情分析出来.所以教师在讲课之前,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查找资料,或者教师给学生提供大量资料,使学生在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之后,再提升到理性认识上.
为了明确自然资源的含义,教师可以在介绍概念之后再举出几种事物,让学生来判断这些是否属于资源,从而理解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接着再让学生辨别哪些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再生,哪些不可以,为后面提出解决资源紧张的措施作个铺垫.
【自然资源与我们】
自然资源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界中关系国家经济发展,产业布局,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使学生从实际生产,生活的实例出发,从身边用到的,看到的物品出发,体会"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密切联系.在"活动"课文中,又安排学生从衣食住行各方面,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充分挖掘学生的自身体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自然资源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包括哪些基本的种类 教材没有使用一些概念化,抽象化的文字叙述,而是举出实例,说明其"存在于自然界中,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这两个基本属性.
【资源丰富,人均不足】
科学辩证地认识"地大物博"这个常用的形容词,对合理利用和保护我国的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段课文中,通过数字说明,文字分析和阅读资料等形式,将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突出特点客观地展示给学生.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资源大国"的优势,特别是和上学期学习过的世界上一些资源贫乏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对比(例如日本,西欧),更可增强学生们的爱国热情,鼓励学生们富国强民的信心.同时,也应启发学生分析"人口大国"对以上优势的负面影响,对学生进行"危机教育".
一方面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还会不断大量增长;另一方面,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高,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也将持续增长.再加上我国资源利用不当,保护不力,管理不善等问题突出,导致破坏和浪费严重,更加剧了我国资源问题的严峻性.由此,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呼之欲出.
第二节 土地资源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3.教育学生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重点和难点:
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构成特点,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采取的措施.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难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对土地基本国策的认识.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1.土地资源的利用
教材用一首诗来描述"什么是土地 ",启发学生解释这几句话的涵义.这样的安排比直白的说明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以图片的形式展现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并结合文字说明,体现由于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人们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途径不同.这种更注重感官体验的教学十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时应启发学生注意观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貌差异及经济差异.
2.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突出"人与土"的矛盾
教材就我国的土地资源现状,力求引导学生,结合我国的地形和气候等知识,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做出分析.
有利条件:国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气候复杂多样;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有利于在农业生产上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
不利条件: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土地资源构成比例不合理,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且破坏严重等.其中,教材着重对我国耕地不足的现状做了分析.
一方面,我国本来就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建设用地将不断增加,耕地还将进一步减少;而人为破坏,不合理的乱占耕地现象,以及自然界中土壤沙化及水土流失日益加剧,则使本来就不容乐观的耕地,林地不足问题更加突出.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又使得以上问题变得雪上加霜.
教材中的"活动"不是作为课后反馈练习出现在这里的,而应作为学生们学习新课的一个重要活动加以展开.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先结合课文提供的资料以及前面学习过的地形,气候知识,对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劣做出评价,再深入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现状及问题.
3.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突出"水与土"的矛盾
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的特点,既可作为我国土地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作为一个单独的专题加以学习.
学生面前,突出"水与土"的矛盾:北方地多水少,以旱地为主,多发展灌溉农业;南方水多地少,以水田为主.该活动引导学生从水土资源的匹配情况,去分析地区农业生产的合理性,不仅旨在增加学生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也旨在加深学生对各类自然资源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关系的理解.
4.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通过以上内容的铺垫,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已不言自明.教材中特别指出:土地作为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恰当,能够供人类永续利用,如果利用不当,或遭人为破坏,则可丧失其生产能力,不能再生.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都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教材选择了最具代表性问题——水土流失,乱占耕地及土地荒漠化来加以说明.建议教师在这一部分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们收集更多的资料和新闻报道,结合自身的体验,例如北方沙尘暴越来越频繁,农村私建住房乱占耕地,墓穴占地等现象,通过自学和班内交流的方式,列举更多的土地资源遭受破坏并造成严重影响的实例,来共同加深对国土资源现状的关注.
第三节 水资源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联系我国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3.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4.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结构分析
本节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水是宝贵的,有限的水资源,了解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分布,知道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的分布和比重,了解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2. 掌握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知道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途径,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路线及影响.
3.了解水资源的利用状况,以及水浪费和污染现象,知道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各类图表,逐步培养和提高读图,用途,析图,释图的,能力.
2.通过学习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原因及解决途径,培养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水资源利用状况,培养从资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4.通过对水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培养实践能力和对问题的具体分析评价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5.通过学习了解华北地区严重缺水的事实及缺水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水资源的价值,从而树立正确的节水惜水,保护水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
1.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以及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
2.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应的解决途径.南水北调的主要路线及意义.
3.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4.分析图像,表格,文字等各种信息资料.
教学难点
1.学会分析某一地区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2.理解水利工程的作用,如三峡,小浪底工程.
3.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讲,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1.水是宝贵的资源
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从地球大环境及水资源总量上看,应是可以循环永续利用的.但是一方面,水资源并不是指世界水体的全部,而仅指能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且,这部分淡水资源中可直接被人类利用的部分又比重极小;另一方面,在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范围内,由于自然原因(例如气候,河流分布原因),或人为原因(例如使用不合理,污染和浪费),水资源不仅有限,还可能枯竭.因此,希望学生能辩证科学地认识可再生资源的属性,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水球"为什么也会闹"水荒".
教材第75页图3.16和第76页漫画形象地说明了水资源之所以越来越宝贵的原因.
2.中国的水资源状况
教材中利用文字说明和"活动" 课文展示了我国水资源问题的两个主要方面:一为"水资源短缺",二为"时空分布不均".课文叙述方面基本依照"提出问题——图文材料补充说明——治理对策——学生活动"的体例,其知识脉络见本文"结构分析".
"活动课文"内容拓展性较强,一类为"温故知新",例如联系气候,河流知识,解释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原因;二类为材料分析,例如第76页活动2;三类为联系实际,例如第80页活动2和3建议在教学中,不要将学生活动与知识讲授割裂开来,应以学生活动为主推进课程,由学生讨论得出我国水资源问题所在,分析其影响,研究最佳治理方案.
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在本课每个教学内容中都涉及或渗透着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思想,之所以在课文中以专题形式提出,是为了强调节约,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核心途径.兴修水利,跨流域调水固然可有效地缓解局部地区和局部时间内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但这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人口的增长,人类在农业,工业和生活中不合理的利用方式,才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原因.
这段课文集中而明确地阐明和宣传了节水的重要性,又从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了实践性很强的学生活动,例如讨论水费涨价的影响,开展"用水调查",制定家庭节水计划等.这些活动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便于学生学以致用,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特别是活动中特别针对城市和农村的差别,设计了不同的调查项目,可谓考虑周密.如果教师在活动中注意指导,精心安排,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能力及环保意识,达到良好的"知-情-意-行"的综合教育效果.
建议教师可不拘泥于教材所提供的活动形式,可结合本地情况,设计更有特色的水资源环保活动.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