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语文 > 写作大本营

讲给学生的作文秘诀之二——怎样写?

发布者:cj_zqw   发布时间:2012-10-29 15:51:47   点击数:

讲给学生的作文秘诀之二——怎样写? 

    先解释老师作文评语中常见的术语”——具体、形象、生动 

  具体:细节方面很明确;不抽象,不笼统。这需要细致入微的观察方能做到。 

  形象:动作、形状、线条、色彩等可视的,能让读者看到样子的。 

  生动:具有活力能感动人的:1.有生命力、鲜活(非僵死的、陈腐的)2.灵活的(不死 

板,不呆板)。举例来说:快乐是一种香水,洒给别人,自己手上总会留下余香的。这 

句话就比给别人快乐,你就会得到快乐要形象,要生动。它是更为灵活的说法,是引人 

联想、启人思考、耐人回味的说法。 

在北美的沙漠中,我是一株水土不服的故园里的橘树就比我在异乡不能适应,我的作 

品朵表达苦闷情绪形象,生动,引人,耐人寻味,韵味悠长,印象深刻,越嚼越有味道。 

这样的说法,是读者喜闻乐见的。 

还有个例子:真诚的朋友雪中送炭,虚伪的朋友雨后送伞。” 

——作文怎样才能写得准确、具体、真切、生动、形象?亦即怎样才能不干巴巴,怎样才不 

空洞,怎样才能写出味道来? 

——运用时空搬运法!!!! 

    文章要让读者象作者一样受到感染,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你当然不可能把读者搬到 

当时的环境中去,但你可以运用时空搬运法把当时的环境、情景搬到读者的眼前来, 

让读者置身其中。要做到这点—— 

  首先要有细致入微的观察,说到观察,以前老师教的办法可能很含糊,很神秘。我教大 

家一个简单的办法:)带上摄象机、照相机、录音机、尺子、密度计、温度计、集气瓶 

……将事物的性状准确详实地拍摄、测量、记录下来,让读者见其形,睹其色,闻其声,感 

其温,嗅其气,辨其味,捕捉其动作或者变化。 

——这看来很复杂,其实很简单! 

    实际上,这些工具,就是我们的眼睛、鼻子、耳朵、皮肤等各种感官。要调动各种感官 

去感受,并把这些感受如实地、原汁原味地用文字还原。写出形象、颜色、温度、明暗、声 

音、气味……将当时的情境完整地搬运到读者的眼前来,让读者不知不觉地走进去!!! 

  前苏联作家A.托尔斯泰在谈到描写时,曾说:“……你们应当时时运用幻觉(回忆和想 

——笔者注),就是说,学会看见你所描写的东西。你们对你们所幻想的影子看得越清楚 

,你们的作品的语言就越准确而切实。(《论写作》) 

在构思时必须将自己的身心完全摆入回忆和联想的环境氛围之中,借此产生真切入微的体验 

,以这样复现的体验作描述的素材。 

美国新闻学家D.C.雷特狄克在谈到描写技巧时说:在人们的心里,蕴藏着各种各样的记忆 

,如果你能唤起他们心中的这些形象,你的描述就具有了激动人心的力量。” 

  怎样唤起读者的记忆呢?生动的语言,可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读者的头脑中产 

生具有光、色、态的具体形象,这就是语言的启示性。如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语言的这种启 

示性,就能够在读者的头脑中唤起对光、色、态的丰富联想和想象,形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人们心中那些深刻的印象并不是只从视觉的来的,它们也来自人们的触觉、嗅觉、味觉、 

听觉。经验表明,初学写作的人大多重于视觉形象,只写自己看到的一切,而实际上,这只 

是印象的一部分,要反映出一个场景,仅仅调动一种感受是不够的。要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 

感,就要突破视觉印象的单一描写,而综合地调动触觉、嗅觉、意觉、视觉、味觉、听觉的 

多种印象,立体地反映环境、气氛。这样,既可以加强事物形象的高度真实感,又可以大大 

丰富客观画面中渗入的情感因素,创造出更为动人的艺术境界。 

  想一想我们在海滨度过的时光吧。除了你看到的一切之外,你一定还记得那徐徐吹来 

的海风,那一阵阵海浪的拍击,你的嘴唇上还留着海水的咸味,那沙粒也还曾抚摸过你的双 

脚。如果仅仅写出你看到的景象,不就会漏掉许多生动的回忆吗?(雷特狄克:《特写写作 

》第29章) 

  来看看几个运用搬移法的例子: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描写百草园内的景色:不必说碧绿的菜畦(颜色 

),光滑的石井栏(质地),高大的皂荚树(形状),紫红的桑葚(颜色);也不必说鸣蝉 

在树叶里长吟(声音),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形态及准确的动作),轻捷的叫天子(云雀 

)忽然从草间直窜(速度和力度)向云霄里去了(形态及准确的动作)。单是周围的短短(规 

模)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拟人),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声 

音),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又酸又甜(味道),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让人仿佛置身其中,同作者一样感受到无穷的乐趣,就是这种写法所产生的效果。 

  再看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写《春》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力度)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 

气息(气味),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气味),都在微微润湿(湿度,触觉)的 

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 

宛转的曲子(拟人),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时间之长) 

嘹亮(声音的响度)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细、 

密、亮:联想-比喻)地斜织(有风的状态)着,人家屋顶上全笼(范围)着一层薄(厚度) 

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颜色及亮度)。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写父亲去买橘子的一段: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 

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步态)走到铁道边,慢慢(动作速度)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 

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细微动作)着上面,两脚再向 

上缩(细微动作);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细微动作),显出努力的样子……恰如一段录 

象,让读者看清了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从对那一连串艰难的动作的细致入微的描写中, 

感受到一个在惨淡的光景中苦苦撑持的父亲对儿子浓浓的舐犊之情。  

    理由《扬眉剑出鞘》——晚上7点,决赛开始。大厅里观众比白天骤然增多。按抽签决定 

比赛排列顺序,栾菊杰将和苏联的扎加列娃对阵。这对双方都是一场关键性的比赛。看台上 

的气氛上升到白热化。 

  小栾穿一身紧身的白色击剑服,扎一件金属丝织的背心;携盔持剑,登上赛台。在大厅 

乳白色的灯光辉映下,她一身洁白。 

…… 

  裁判员发出开始的口令。小栾轻捷地跃进几步。挥出剑去,在对方面前晃了几晃, 

对方举剑相迎。这是一种互相调引的动作,两道剑光翩翩缠绕,仿佛在空中划着问号,都在 

试探对方的虚实。小栾越逼越近,对方一直退到警戒线上,出现短暂的相峙。小栾奋臂 

挥剑,地一声,把对方的剑向外一击,剑尖威胁着对方的胸部。对方本能地把剑向内 

拨去,作出防守动作,这正是小栾所预料的。她连续转入第二战术意图。趁对方一个防守动 

作还没完成,一抖腕子,把剑抽了出来,那剑在空中划出一个扇面形,从内侧绕到外侧,指 

向对方暴露出来的空档,同时弓步上前,飞剑直刺。这一连串娴熟细腻的剑法,伴随着力度 

、幅度、深度、精度,刹那间爆发出来,如灵蛇吐焰,银光一闪,正中对方的腹部。 

  裁判台上,表明扎加列娃被刺中的彩灯霍然亮了! 

  这么多文字,其实就是写那一剑!!!如果只用一句话:晚上的比赛里,小栾一剑击 

中了对方,该是多么乏味!而在这段文字里,人物是立体的、活动的、栩栩如生的,场面 

是生动的、形象的、历历在目的。现场景状的还原,不仅要考虑形象,还要考虑其时其地的 

环境和氛围。 

  吴伯箫《菜园小记》……你留心那平整湿润的菜畦吧(视觉、触觉),就从那里会生长 

出又绿又茁壮的新芽哩(视觉、触觉)。那些新芽,条播的行列整齐,撒播的万头攒动,点 

播的傲然不群,带着笑,发着光,充满了无限生机。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视 

觉、意觉)。…… 

  暮春,中午,踩着畦垅间苗或锄草中耕,煦暖的阳光照得人浑身舒畅(触觉、身觉)。 

新鲜的泥土气息,素淡的蔬菜清香,一阵阵沁人心脾(嗅觉)。一会儿站起来,伸伸腰,用 

手背擦擦额头的汗,看看苗间得稀稠,中耕得深浅,草锄得是不是干净,那时候人是会感到 

劳动的愉快的(视觉、意觉)。夏天,晚上,菜地浇完了,三五个同志趁着皎洁的月光,坐 

在畦头泉边,吸吸烟;或者不吸烟,谈谈话;谈社会和自然的改造(视觉、味觉)一边人声 

咯咯罗罗,一边在谈话间歇的时候听菜畦里的昆虫的鸣声(听觉);蒜在抽薹,白菜在卷心 

,芫荽在散发脉脉的香气(听觉、嗅觉);一切都使人感到一种真正的田园乐趣。 

  多觉的综合形象,既画出了逼真的画,又抒出了浓郁的情。比画更具有立体感,比诗更 

具有形象性。 

下面说说观察的原则和基本技巧 

观察的分类: 

.对自然事物的观察(植物、器材、环境); 

1.视觉方面(大小,形状,规模,颜色,图案、明暗、动静以及上述方面的细微变化) 

2.触觉方面(轻重,冷热,软硬,涩润) 

3.嗅觉方面(香臭,浓淡,等); 

4.味觉方面(酸甜苦辣咸,还有复合的味道及其程度); 

5.听觉方面(远近,音色,宏细,高低,疾徐,作歇) 

6.感觉方面(压抑,轻松,温暖?寒冷?凄凉?温馨?悲哀?黯淡?明快?怀人?思远?心 

旷神怡宠辱偕忘?奇异?恐惧等

.对社会事物的观察(人物、动物、事件) 

  人物观察(浅观察,深观察,特点陈述,群体观察) 

1. 外貌(肖像,表情,神态,服饰)视觉为主; 

2. 语言(身份,年龄,场合,背景)视觉结合听觉; 

3. 动作(头部*结合表情,手部,脚部,胸腹部,肌肉)视觉结合听觉结合触觉; 

4. 心理(独白,推断,对白,全知)结合语言。 

学生习作示例1: 

                  一 片 叶 子  

                  上海石化工业学校001化工5班 罗炽雄 

                  这是一片普普通通的叶子,但它表现出来的形状姿态却是平凡中显出不 

一般的特色,它是给一个学生随手摘了下来的,看,它虽然被摘了下来,全是,它的颜色依 

然保持那样的鲜绿,虽然它是被摘下来了,但是它却毫无怨言。 

                  我俯望着它,扇形的,叶尾稍尖叶子两边带一些刺儿,整片叶瓣与茎形 

成一道弯曲的圆发弧,像一张在搏击的风帆,在大海中与海浪中击着,正面看上去,叶子的 

两头稍有弯曲,脉络分明,叶瓣向左微侧,左侧叶瓣稍卷,像是在迎风飘扬,又像是在叹息 

,叶子中央有4个像沙子般的小点,排列也十分整齐,不知道是天生成的,还是历史给它留下 

的疤痕,也不知道和它一志的其它叶子也是否和它一样,中间一条主干脉清晰可见,周围错 

综复杂的叶脉排布着,可见它的沧桑历史。 

                  翻过来一看,叶脉并不怎样的明显,但是主干还是清晰可见了的,叶瓣 

上也有4个像沙子般的小点,排列也十分整齐,仔细一看,结果和正面的4个像沙子般的小点 

位置排列相同,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它是一片平凡而显出特色的叶子。 

    用手轻轻一摸,树叶正面光滑,可摸出纹理,反面有些粗糙带有一些脏腻感,叶子两旁 

带有锯齿般的刺儿。 

    这是一片普普通通的叶子,但它表现出来的形状姿态却是平凡中显出不一般的特色。 

学生习作示例2: 

                  诱人的早餐 

                  上海石化工业学校001饭店服务班 陈郦 

    老师给你个好建议看这篇文章最好在吃不下饭的时候一定会让你胃口大开。 

    周末的早上突有雅兴跑到面包房等了15分钟买刚出炉的火腿然后小心翼翼的把它捧 

回家。 

    放在桌上轻轻的拉开塑料袋 我的上帝!” 这种特有的酥香冲入我的鼻腔使我 

情不自禁的喊起了上帝我闭上眼睛让我的鼻子慢慢的享受这种独特的味道 浓郁的奶油 

香加上面粉的味道还有一点肉的味道” 太美妙了我吃东西有个习惯因为鼻子是五官最 

凸的一部分所以先让鼻子享受这种特权接下来我缓缓的睁开眼睛长约50厘米宽约8厘 

稍扁有点麻花印的长棍映入眼帘这只是外型的尺寸最让人赏心悦目的是它的颜色 

绿的黄的红的粉红还有最多的金黄虽是十二分的诱人但还是舍不得破坏它这种 

应有的完美接下来让我的眼睛品尝这一美物绿油油的青豆,  

粒粒饱满鲜艳犹如翡翠镶嵌其中还有黄亮亮的玉米粒颗颗梯形好无损坏的落在金黄色的 

土地上最亮丽的大红色当然是它们的中间色胡萝卜的鲜艳使得本来单调的面包又多了 

一点色调我就有一种感觉好似绿草坪上有小红花小黄花这种协调幼儿园的老师就是 

这样说的当然还有粉红色的薄薄的火腿肠片粘在金黄的 土堆上” 上面还有淡淡的一 

层奶酪整根长棍诱人的让人难咽口水天那我实在受不了了。 

------- “ 一口满腔金黄的面粉绿的青豆黄的玉米红的胡萝卜粉色的火腿肉 

加上少许的奶酪我用牙齿慢慢的咀嚼有一丝丝香酥的声音加上一阵阵美味包括 

素菜甜肉的咸面粉和奶酪的香融在一起实在是我吃过最美味的面包这么柔软摸起来 

却是很有弹性的这根长棍我实在难以忘怀第一次吃已是一个月前了只是价格不菲所 

以隔了一个月才舍得去买才愿意在门口等上15 分钟太美妙了。 

     嘻嘻敬爱的读者馋了吗想不想吃啊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