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小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科学 > 资源共享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发布者:cj_yuping   发布时间:2012-10-26 12:34:37   点击数: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上教材包括了五个单元的内容,分别是:显微镜下的世界,我们的地球,物质在变化,探索宇宙,假设与实验,主要是关于“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过程性技能”等。下面我就分单元对教材详细进行分析。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本单元主要知道学生初步认识细菌、霉菌、病毒等微生物,知道生物体由细胞组成,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本单元各课设计时,采用了活动体验,资料引导的模式,通过采集水样,引入对微生物的认识;通过做酸奶的活动,引入对细菌的认识;通过观察馒头或苹果发霉现象,引入对霉菌的认识,在活动中渗透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还包括利用资料,渗透尊敬科学家,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史教育,以及把学到的微生物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的实践教育。
在教授本单元时要注意:
1、不要求学生自己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
2、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在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对细菌、霉菌、病毒这些常见的微生物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有初步的、粗浅的了解,在教学中不必做深入的系统的研究。知道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就行了。
3、教师必须要做好显微镜的调试,标本的制作,搜集等准备工作,学生要做好水样的采集,实践活动的开展等,教师必须确保对学生有效的指导。
第一课,水滴里的生物
注意:
1、水样的采集。最好是到自然水域去采集,选择长有水草和藻类的绿色水池,但要注意安全,公园的人工湖最好。按照教材上的做法制作小水塘,教师必须提前两三周进行安排指导。介绍“涝坝”,观察显微镜下的自来水,展开安全用水的卫生保健教育。
2、必须确保至少四名学生使用一台显微镜,显微镜不够的学校可以向其他学校借。实在借不到的可以找一些关于微生物的视频资料代替。
3、可以搜集大量的微生物图片,搞一个显微镜下的世界图片展。
4、通过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引出微生物的概念,进行科学史的教育。
第二课做酸奶
本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双重作用,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应用与实际生活。
本课要注意的地方:
1、在上课前,先做调查,有多少学生家长会做酸奶,,有多少学生和家长一起做过酸奶。
2、将这一课安排为课后实践活动,与家长一起完成。
3、制作酸奶的注意事项,见教参P14
4、通过总结做酸奶活动,结合教材提供的图片,了解细菌的一些基本特征:体积微小,吃食物,繁殖快
5、计算细菌繁殖的速度,对学生较难,一定要学生摆一摆,算一算,第八代细菌大约有256个。
6、了解细菌的功与过,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可以安排学生大量搜集资料,在全班交流后,组织学生举办一期手抄报,向全校师生宣传。
第三课馒头发霉了
发霉是学生生活中长见的一种现象,霉是什么?为什么会发霉?霉有害吗?学生对发霉非常感兴趣。
1、霉有不同的形态。霉菌是一种绒毛状、棉絮状、蜘蛛网状的丝状真菌。学生有看到白点,有看到丝状灰毛,都是霉菌。
2、通过讨论馒头是怎样发霉的,发现发霉的条件以及霉的呼吸,繁殖、营养等生命特征。注意要掌握好控制变量。
3、通过以上探究发霉的条件的实验,探讨防霉的方法,真空包装、低温冷冻冷藏、干燥、高温照射等,化学消毒、射线辐射等方法可以提一提。
4、在提到霉的功与过时,要特别强调在青霉素的发明以前,很多病都无法医治,它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第四课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注意:本课中选择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在教学中也可以选择其他细胞,但要确保一个是植物细胞,一个是动物细胞或人体细胞,植物细胞基本上是规则的,而人体表皮细胞呈不规则形,细胞之间界限不清。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
这个单元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引导学生从外到内去认识地球。主要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表面、地球的内部、火山与地震、地表的变迁等内容。
第一课:地球的形状
这一课,依次向学生介绍古代、近代、现代人们对地球形状、大小的认识的科学史,渗透科学是不断完善、发展的,感受到前人不断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的科学精神。
1、除了教材提供的图片、资料,教师还可以发动学生搜集更多的资料。
2、借助计算活动,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地球大小的概念,意识到用计算的数据可以对事物作出解释。
第二课地球的表面
这一课,主要是在认识地球形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1、组织学生搜集图片等资料,举办信息发布会,资料展示会等。不必完全按照教材安排的顺序。
2、制作地貌模型时,一定要让学生先谈谈自己制作的地貌的特点,然后有目的的去制作。
第三课:地球的内部
由于地球内部无法打开,所以,启发学生思考,科学家是如何掌握地球内部的信息的,只需要学生知道通过地震波来研究地球内部的构造,不需要知道地震波分为纵波,横波,以及他们的变化。
制作地球模型也是本课的重点。
第四课:火山与地震
通过本课,知道火山与地震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知道火山形成的原因以及预防地震的措施。难点是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建议本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研究火山的成因以及危害。第二课时研究地震的成因,危害以及遇震自救措施。
火山喷发实验可以发动学生多想办法,不一定拘泥于教材提供的实验。
网络上和我这里,有许多关于火山和地震的视频资料,可以搜集后放给学生看。
在讨论地震自救措施时,要考虑到各种情况。
第五课:地表的变迁
这一课安排了两条线,一条是自然力影响地表,如火山,地震,风化,侵蚀等等,一条是人类的认识和活动影响地表的变迁。
注意:地表的变迁是由于多个方面的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新疆和西藏在几亿年前是一片海洋。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互相碰撞,喜马拉雅山快速崛起,挡住了来自印度洋的水气,特提斯海蒸发量大于降雨量,终于在上世纪初全部干涸。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
这个单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认识物质的变化,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蜡烛融化时的状态变化,和燃烧时变成新物质的状况,认识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变化,另一类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2、认识典型的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铁钉生锈、肥皂的去污等。
3、认识物质的化学种类。通过探究变色花变色的奥秘来认识两类物质: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4、了解洗涤剂去污的道理。
由于这个单元涉及一些化学知识,教师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知识的深浅度,从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关注周围常见物质的变化,进行初步的解释,没有必要深究,小学阶段只是启蒙教育,切忌把小学科学课上成初中化学课。
2、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教师一定要搜集大量资料,掌握本单元涉及到的化学知识,教师一定要在课前反复的做实验,确保学生实验成功。
3、多组织交流讨论,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第一课:蜡烛的变化
这节课的重点是通过蜡烛融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难点是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1、让学生理解产生新物质难度较大,教师一定引导学生反复进行讨论。
2、一定要让学生掌握,一般产生新物质,都会有颜色变化,产生发光发热现象,产生气泡等。
3P32页的六个实验,如果这一课上一课时,就从中选择12个实验完成,如果分两课时,那就都做。
4、白糖加热后,会由固态变成液态,这时属于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当白糖继续加热到变黑,白糖就变成了新的物质。
第二课:铁钉生锈了
1、当学生回答它见过的生锈的物品时,教师一定要追问在哪里见到的,在这里强调环境因素,为研究铁钉生锈的原因奠定基础。
2、除了教材上提供的例子,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其他例子,比如:没有洗净的铁锅、教室里的铁簸箕等等。
3、学生在设计实验时,器材的选择,条件的控制等等,肯定考虑不周全,教师要利用分组汇报,全班交流等活动,完善方案。
4P35,先引导学生搞清楚铁锈产生的条件,即:水和空气
然后再讨论防锈的方法,尽量让学生多想办法,只要能隔绝水和空气的办法都行。
5、除了铁会生锈,其他的金属也有生锈现象,如铝。
第三课:变色花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难点是用自制的指示剂检测身边物质的酸碱性。
1、对于酸碱的性质,只要求掌握遇指示剂变色,至于酸碱的其他性质,以及指示剂为什么会变色,不属于小学学习的范畴。
2、紫甘蓝汁只能初步检验物质的酸碱性,要想得到准确的结果,可以用试纸以及其他指示剂。
3、酸性物质的范围远远大于酸性食品,二者不能等同。有酸味的食品不一定是酸性食品。
4、检测时应将物质取出一些,如果被测物体是水溶液,可以直接滴加指示剂,如果是水果,必须挤出汁液才能检测,如果被测物质是固体,必须加水搅拌。
第四课:洗衣服的学问
这一课的重点是会做洗涤用品去污实验,了解不同的污物需要不同的洗涤用品。难点是学会控制变量。
可以采用模拟表演的形式展示去污原理,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水、油、洗涤剂,用语言和动作演示去污原理。
象什么亲油基、亲水基等,都不需要给孩子讲出来。
第四单元:探索宇宙
这个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是由五个部分内容:
1、登月之旅。研究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了解月球的一些基本知识,了解登月的基本情况。
2、太阳系大家族。了解太阳系大家族的成员,了解司四季的形成,模拟太阳系的行星运动,了解太阳系的基本结构。
3、看星座。观测天空中的星星,了解四季主要星座。
4、探索宇宙。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5、地球外有生命吗?这一问题至今谁也没有答案,科学家在研究,小学生同样也在研究。
第一课:登月之旅。
1、教师应多找一些人类认识月球的历史的科教片,我这里有一些,如果哪位教师需要,可以到我这里找。
2P43,用手电筒照射石子在沙盘上击打出的坑,最好是在遮光的情况下,更像月球的环形山。
3、结合现在最新资料,向学生介绍世界各国的登月计划,以及登上月球的好处。中国的登月计划叫“嫦娥计划”、日本的登月计划叫“月亮女神”等等。
第二课:太阳系大家族
重点是了解太阳系的主要天体。难点是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的关系。
1、强调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同时进行。
2、有条件的尽量使用视频资料展示太阳系大家族,越直观越好。
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在课堂上交流。学生没有找到资料的,教师可以补充。
3、做行星的公转周期的实验,要把小组分好,到操场上分散进行。每个小组有转橡皮塞、记时、记录、监督等成员。
4、要求学生每次转动10圈,然后用转动时间除以10,至少重复三次,取平均值为公转周期。
第三课:看星座
这一课最困难的就是城市学校放学早,无法由教师组织学生观测星座,作为观测任务,学生回去观测。在此基础上,播放视频资料,结合星座故事,初步学会观察星座辨别方向的方法。
1、肉眼看到的星不全是恒星,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都可以用肉眼观察到。
2、北斗星指东是春季;指南是夏季;指西是秋季,指北是冬季。
第四课:探索宇宙
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宇宙历程,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
1、适当穿插一些望远镜的资料,不同望远镜的优缺点。
2、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本课上成科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课。
3、出一期探索宇宙的手抄报。
第五课:地球以外有生命吗
现在,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只要有水?合适的温度,等条件,就有可能有生命,所以到现在基本上一无所获!其实,他们是在没有地球人的星球上寻找地球人,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向太空发射包含地球位置以及人类星系的飞行器是否合适?
第五单元:假设与实验
第一课:假设
重点:懂得假设是有依据的猜测。难点是明白经验会造成假象。
第二课:实验
重点:识别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难点是如何控制对比实验中的不变量。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