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
发布者:cj_lihua 发布时间:2012-07-12 17:02:21 点击数:
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到现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发展新趋势、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紧紧围绕“发展”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这个时代课题,深刻揭示并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为谁而发展、发展什么、靠什么发展、怎么样发展等基本问题。围绕对这些基本问题的回答,初步形成了一个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要全面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
关于发展道路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关于发展特征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同时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于发展主题
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核就是“发展”。发展指的是事物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由旧事物到新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一永恒“主题”,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
关于发展目的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所强调的以人为本,本质和核心就是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中的“人”主体就是指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人民在内的中国最广大人民。在科学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关于发展要求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发展指的是社会发展不是社会某个组成部分的孤立发展,而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其他相关系统的整体性发展;协调发展指的就是社会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它强调的是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均衡性、和谐性;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决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这种发展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关于发展方法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它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反映了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这种方法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关于发展布局
科学发展观把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由以往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强调全面协调地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整体布局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又一次理论升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整体布局,主要体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整体推进,体现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共同进步。
关于发展规律
从一定意义上说,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也就是按规律发展。科学发展的实质就是自觉遵循客观规律,科学发展的过程就是通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断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和运用规律的过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就是不断认识和探索执政党建设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过程。
关于发展关键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科学发展的关键,只有科学解决了这个关键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为了谁”的问题。民生,指的就是人民大众的基本生存、生活和发展状态以及民众基本权益的保护状况等。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坚持科学发展、践行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和本质要求。当前,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切实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关于发展前提
坚持公平正义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本要求。公平正义,指的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准之一。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人们的心情才能舒畅,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和谐,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于发展主线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来实现科学发展,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所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指的就是由单纯追求增长速度和总量扩张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尽快转变为依靠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实现的集约型增长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
关于发展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国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也是实现我国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关于发展动力
改革开放是推进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
关于发展主体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也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主体力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的根本尺度,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贡献新的力量。
关于发展保证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实现我国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中国问题的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像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要把十几亿人的力量凝聚起来,向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共同前进,就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