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减负”
发布者:cj_drm 发布时间:2012-05-23 10:18:54 点击数:
也谈“减负”
杜若明
在一个盛产苹果的地区,由于强调环保,果农们都将原先装苹果的篓子由塑料的换成了一种藤条编织的。哪知就是这样的改变,使果农们伤透了脑筋,原来好好的苹果,只要一装进篓子里,一段时间就会有大量的苹果烂掉。果农们以为是自己的苹果出了问题,可家家都是如此,早熟的晚熟的都有烂掉的情况。无奈,果农们找来了农科所的专家,起先专家也觉得很是奇怪,不知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专家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根子不在苹果上,苹果没有问题;有问题正是那装苹果的藤条篓子,因为那种藤条上面含有一种微生物,可以引起苹果慢慢变质而腐烂。
知道是“筐”有问题,解决起来也就容易了。这使我想到一个话题,现在大家都在谈论“减负”问题,并且也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短期有效办法,负是减了,只是形式上的,而真正的负还是没有减下来,原因呢?是没有找到“负”的根本。
一、“负” 是什么。
简而言之,“负”是超出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能力以外的学习任务,是学习活动中机械重复而对开发学生智能无用的作业练习,更是减去过时、烦琐与实际应用无关的教学内容,要求教师放弃违反教育规律,简单粗暴、落后的教学方法,革除教学治理中仅以教学成绩评价教师教育成果的不当做法。由此看来,减负并不是不要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
在当下的社会中,“知识改变命运”这一激励人积极向上的命题,已经被现实地理解为“知识改变身份”、“知识改变地位”、“知识带来金钱”。趋利避害,努力改善生存状态,是人的本能,作为“知识改变命运”最明显标志的中考、高考,成为学生负担加重的战车,因为考试还是中国现行对学生最好、最直观的评价方式,并且是不可改变的,学生必须过一个分数的坎,只有如此,也只能如此,才能上一个比较理想的学校,成就未来一个比较理想职业。
二、做研究,改结构,让效果呈现在微细环节之中
有人说,减轻学生的负担,教师要增加负担,但我不同意这种看法。只要我们制定了上好每节课的原则和要求,按照 “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方法为中介,能力为目标” 的“五为”课堂的课堂结构实施教学,保证课堂教学内容“堂堂清”,教师的负担何有?如果非要冠以“教师增加负担”之名的话,只是增加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研究,对学生学习方式研究的负担,只有研究教师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如果课堂效率不高,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质量不高,老师必然要布置大量作业,来弥补课堂教学未达到的效果。
我们再来想一想,烂苹果到底是苹果本身问题还是装它的篓子的问题:表面上看,是苹果的问题,本质上还是一个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一个评价的问题。
我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真的可以这样说:“师法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