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布者:cj_lihua 发布时间:2012-05-09 10:37:08 点击数:
摘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巧设新课导入,引发求知兴趣;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应用兴趣;巧设课堂结尾,激起探索兴趣等四方面论述了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激发 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应贯穿在学生兴趣中,使学生在教学每个阶段都以有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探究和行动。兴趣既是教育手段,又是教育目的。”对学生来说,一旦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兴趣,学生的学习就会一改原来的被动状态,变得积极主动。几乎所有的老师都知道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不少教师在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中,只是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些现成的结论、条文,课堂教学气氛沉闷,从而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思想品德是一种负担,产生厌学情绪,造成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因此,我们在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时,应注意结合本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在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巧设新课导入,引发求知兴趣。
“开头好,成事之半”。在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新课导入,往往能直接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因此,在新课导入时,我们要根据课程教学内容采用丰富多彩的方式,渲染气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可用最精练的语言,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好的方法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听之有味,欲罢不能。我们可采用一则故事、一首诗、一段趣闻或者唱一首歌、演一则小品等形式,也可用直接引入、问题引入、复习引入等方法来激起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例如:我在讲授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时,我没有直接讲授内容,而是先引用一则幽默故事:“德国诗人歌德在公园散步,与一位批评家在一条仅能让一人通过的小路上相遇。批评家说:‘我从来不给蠢货让路。’歌德笑着退到路边:‘我恰恰相反!’”。引用幽默故事来导入新课,使学生的思路活跃起来,他们就可能怀着期待的心理,兴趣盎然的进入新课的学习,达到以乐激趣,以趣激学的目的。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就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环境。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实效。现行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从版面设计、内容体系和语言风格等方面都一改以前那种严肃的说教式面孔,取而代之的是活泼有趣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语言和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教学内容。其中一大亮点就是让学生能够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显得尤为重要。
1、运用案例创设教学情境。一个生动有趣的案例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个好的案例就是教学成功的一半,运用案例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八年级的《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一课中讲到破坏环境危害中的“威胁生态平衡”,我在讲课时举例:在1774年,普鲁士国王下令杀死麻雀并有赏,因为麻雀祸害庄稼,于是百姓争相捕雀。不久麻雀捉光了,而各地的果园却布满了害虫,树叶被害虫吃光了,果树不再结果,国王不得不收回命令,号召百姓找雀种,并加以繁殖保护。又如,七年级课本中讲“不同的情绪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时,我是这样举例: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年轻时,由于工作过分紧张,精神失调,身体十分虚弱,多方求医,均未见效。后来有位名医给他进行了仔细检查,没有给他开药方,只送了一句话:“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名医。”法拉第仔细研究后,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奥秘。从此他经常抽空去看马戏和喜剧,精彩的表演总是令他捧腹大笑。由于情绪好转起来,法拉第的身体也渐渐康复了。运用案例创设教学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引发学生思考,使他们在体会中领悟正确的观点。
2、提出问题创设教学情境。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就不能激发思维。教学过程中要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提示引导,让学生面对新知识时,能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技能,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解决一个又一个新问题。例如:我在讲授九年级第8课“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这一目录时,先引用课本P91的漫画“钓鱼的奇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然后结合漫画背景设疑:①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现象?②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③从这一现象中你得到什么启示?这样利用漫画设疑,学生兴趣盎然,迫切希望去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学习课文。随着漫画内容的解疑,学生明确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环境的恶化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威胁着生态平衡,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学生在认真理解后知道,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要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个光荣的环保小卫士。
3、借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被普遍应用,多媒体的最大特点就是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而学生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利用多媒体,不仅可以营造情境,浓厚课堂氛围,而且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珍爱生命》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感受生命的可贵,懂得要珍爱自己的生命,珍爱他人的生命。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播放了动画影片《小鸡快跑》的几个片断,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很认真地观看,然后给学生几分钟议论他们感兴趣的内容,紧接着老师提出与本课有关的问题,学生很喜欢影片,对相关的问题,也积极讨论。经过热烈的讨论,学生体会到了珍爱自己生命之不易,珍爱他人生命之不易。对影片有了更深刻地了解,并且教会了学生从道德价值观的角度去欣赏影片,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教育。
三、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应用兴趣。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本学科的“实践性”,它要求“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我会围绕教学目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并针对学生思维的疑点,难点设计问题。发动学生充分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表演,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指导学生行为实践,促进知识内化,做到知行统一。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有关环境问题时,先让他们结合 “农村环境污染正逐步加深”“防治农村环境污染的方法”等问题的调查与讨论。不少学生为了在讨论中有可靠有力的论据还专门去查阅资料,请教老师,到实地调查、访问。这样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促使了学生认识上的转化。再如采访、小论文、辩论会等。这些形式都是有利于学生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方法。在参加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亲身实践,乐在其中,而且拉近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产生了极强的亲切感,实现了学生把社会道德要求、规范,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了自我教育,同时,提高了学生认识生活、适应生活的能力。
四、巧设课堂结尾,激起探索兴趣。
课堂小结就是对一堂课所讲的知识的总结概括,如何进行总结是一堂课的关键。古人在谈到行文时说“结句如撞钟,清音有余”。可见,小结的语言要巧妙,要有激情,师生之间应产生共鸣;小结语言精炼能使学生容易掌握重点,抓住中心,可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小结要带有悬念,让学生乐于去探索、探究,起到耐人寻味,课断而思不断,言虽尽而意无穷的作用,为下一节课作好铺垫,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讲授“情绪需要调节”一课时的结尾时,通过幻灯,把《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展示到屏幕上,并向同学们介绍了林黛玉多愁善感、抑郁寡欢的性格特点,要同学们思考,讨论:林黛玉这种情绪属于何种情绪,长期下去会酿成了什么结局,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今天应该怎么办?大家通过争先恐后的发言,懂得了情绪需要调节,而且应善于调节,并注意选用恰当的方法调节,保持乐观的心态,做情绪的“主人”,而这个“主人”又怎样做呢?又使学生疑问顿生,这样,既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弥补了品德课结尾抽象、枯燥、平淡的不足,又寓教于乐,为下节课作好了准备。
当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努力地去探索,认真钻研教材,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备学生、备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达到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