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小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科学 > 教学研究

触底反弹

发布者:cj_yuping   发布时间:2012-04-13 10:26:19   点击数:

20091125晚看了一部美国影片《重振球风》。影片主要讲对特殊人群教育的故事,故事大概:洛杉矶凯尔帕特里克少管所,关押着青少年犯罪团伙成员,小偷、抢劫犯甚至杀人凶手,虽然尚未成年,但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这些孩子已经不可救药。事实上,统计的数字也表明,75%的少年犯在离开这里之后,都会再次进入监狱,或直接因为街头暴力身亡。前大学橄榄球明星、如今身为凯尔帕特里克少年监管所管理员的西恩·波特每天都为少年犯之间的纷争而烦恼。
在他看来这些少年犯在这样的监禁环境下根本无法洗心革面,他的工作毫无意义,所以他决定为此做点什么。在年迈母亲的鼓励下,肖恩决定用橄榄球改变孩子们的人生,将他们拉回正轨。虽然少年犯之间彼此仇视殴斗,感化中心里也传来不少窃窃私语,但波特还是和另一名警官马尔科姆·摩尔一起,要用橄榄球让这些心中充满暴戾之气的孩子走上正途……
这一案例中,是让有问题少年在活动中逐渐接受教育,改正自己,找到自我。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每个人都有复杂的心理活动。其中让我感兴趣的是,在众多心理活动中,这些青少年都表现出一个共同点,都有维护自己自尊的心理底线。
人的心理很奇怪,在某方面某种程度上都有一道心理底线。为维护自己的心理底线,会自觉不自觉做出激烈反应,甚至暴发巨大能量,表现出大异平常的行为,比如:平常软弱变得强大;文雅变得粗暴;……人的心理底线就好比皮筋,受到外力就会反弹,但它比皮筋更敏感,有点风吹草动就会产生波动,如股市走势,我称之为“触底反弹”。在这部影片中虽没有直接从心理方面给予解释,但我认为主人公自觉不自觉地利用了这一点,取得较好效果。
我想,我们日常对学生的教育中,尤其对个别生的教育中,也可利用各种活动,借助这种“力量”促进学生的转变与提高。这就要求我们要关注学生心理,先要摸清其心理底线及其波动特点。说实在的心理底线真像皮筋,不同的作用力有不同的反弹效果,同时它又有最大伸张限度,作用力过大会断裂,皮筋就失去作用;使用过频会疲劳,皮筋也会失去弹性,丧失作用。而人的心理底线可比皮筋灵敏的多,轻轻一刺激就会做出反应,也比皮筋脆弱的多,容易破损,同时,又具有明显的个体特点,难以把握。所以我们在使用这种方法时,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要因为我们的教育使学生这一宝贵、珍藏在内心深处、也许一生难得一现的情感资源受到破坏。
关注学生心理,有针对性的教育是我们教育教学成功的关键,忽视、不研究学生心理变化规律,教育时不关注学生当时心理波动状态,都难以取得教育的成功。在对个别生进行教育时,我们也可借鉴影片中的做法,在各种活动中用不同的刺激去触动学生的心理底线,激发其做出反应,产生斗志,因势利导使其行为表现趋向施教者所希望的方向发展。施教者释放诱因、刺激时,最好控制在间接影响范围内,使受教育者保留可持续受教育的空间。人有极强的可塑性,在经历中会不断纠正成长,我们为个别生保留受教育的空间,就为他们改正缺点留下了机会。所以一次性、赌博式的教育不可取。
既然人的心理底线在教育中可加以利用,我们就要了解它,才能有效施加影响。由于个人的生活、学习经历不同,其心理发展具有明显的个化特征和成长背景痕迹,所以要了解学生心理特点,我们就要走进他的生活,在交往中不断用各种方式试探找出我们可利用的、能施加正面教育影响的心理活动规律。我们掌握了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就可有针对性的制定计划、方案,按照循序渐进、正面引导、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等原则施加影响。由于学生的差异性,我们设计的活动要求同存异,既有整体规划又有个案设计,基本措施是利用集体影响个体或用施教者个人魅力影响个体,让受教者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自尊心。
人的心理活动对其行为影响分为正反两方面,所以运用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进行教育也要考虑这点。施教者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通过反复试探区分学生的心理活动属于哪一种类型,了解学生对待不同事物、现象时的心理特点、态度。在识别学生心理特点的过程中,我们结合设计活动选择对学生具有积极意义的心理活动,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办法进行教育。对个别生教育,我更倾向于“触底反弹”这一方法。因为,这一部分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对大部分正面教育影响已产生抵触和漠视,效果不佳。对个别生教育我们要设法触及其心灵深处,启动蕴藏的心理巨大能量,使其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发挥积极推动作用,这样会使教育收到较佳效果。
学生的教育过程其实是心理变化的过程,每一个微秒变化都有可能引发局部,甚至整体的改变。而其个人心理底线更是微秒,在特殊情况下会对其行为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要利用它发挥正面作用,使学生“触底反弹”,得以改变。所以教育学生要设法拨动学生心理的琴弦,让它发出我们希望的、悦耳动听的乐章。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