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高兴地走近科学
发布者:cj_yuping 发布时间:2011-12-22 20:25:20 点击数: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我们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核心。这一点是科学课的最大特色,具体表现形式往往是在科学课堂上以学生进行动手实验活动为主。科学教学实践表明,通过课堂动手实验活动,我们的学生能够体验到动手探究的乐趣,从而在动手探究中感悟到一定的科学知识,发展了科学思维。因此,我们科学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验活动是能够有力地体现出科学教学的有效性。然而在科学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教学内容根本无法开展课堂教学动手实验活动。如果只是“照书念书”,让学生读读教材上的内容,搞得像语文课的朗读活动一样,然后就像做语文练习那样去完成教材上的科学学习活动。毫无疑问,这样做将会大大降低了我们科学教学的有效性,尽管此类教学内容相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浅显的。可是再“浅显”的科学知识都因具有一定的严谨性而使得我们的学生学习起来有些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对科学课的学习兴趣了。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突出科学教学的有效性呢?本人认为,如果在科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了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是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好这个问题的。
一、以PPT图片课件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从而激发起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例如《养蚕》一课,该课从蚕的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方面来介绍蚕的一生,同时还配有一些内容插图,然后要求学生去完成相关的学习活动。此课的教学难度是很大的,因为受到季节、地域等自然因素所限,我们很难让学生直接观察、触摸到蚕这种活体动物(可以考虑标本,但是标本也不容易弄到手)。所以,该课的动手实验活动是很难开展的。怎么做呢?怎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对蚕的学习兴趣呢?仔细研究《养蚕》这课,我们就可以发现正是教材中的插图在默默地为学生打开了走近科学的大门。我们知道,图片能给人带来强烈的直观感受,能直接刺激着人的感性思维。而我们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正是抽象思维不足,感性思维丰富。因此教材中的插图就是把抽象的科学知识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做能明显地有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但是教材的篇幅毕竟有限,不可能把相关内容都一一地用插图的形式来展现,同时教材中插图的清晰度也不高,看起来还是不够逼真,所以带给学生的直观感受还不是很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使用电子图片的话,就能给学生带来了很好的直观感受。我们首先在网站上搜索到相关的教学内容的图片(图片的清晰度大都很高),然后进行下载,经过整理后制作成了教学课件PPT。使用PPT进行幻灯片播放的图片具有一定的高清性,能清楚地展现事物的面貌。这就给学生带来了强烈的直观感受,大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性思维,引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时候是非常有利于我们科学教师组织学生展开相关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去理解和吸收科学知识。在上《养蚕》的时候,当我在课堂上使用该课件PPT时,学生的观赏兴趣很浓。随后相关的学习活动也开展得很顺利,甚至有不少学生还向我提问,用蚕丝织成的丝绸摸上去的感觉是怎样的等等一些关于的蚕的问题。学生的良好表现让我看到了希望:看来此类教学内容利用PPT图片课件的形式来呈现,是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利于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
二、以视频课件的形式呈现教学相关内容,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视频集图片、声音、动画的优点于一身,所以视频最能给人带来强烈的一系列的视听感受,能把抽象的、理性的、甚至是深奥的知识化为感性的、具体的和通俗化了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让人们容易理解和接受这些知识。正因如此,视频就能让人有“眼见为实”的感觉,甚至让人有如身临其境。关于这一点认识,我们的科普工作者老早就意识到了,我们的科普影视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像央视的《人与自然》、《动物世界》、《走近科学》、《探索发现》、《科技博览》等等,无一不如此。那么,我们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也可以采用视频的形式来呈现相关的教学内容吗?答案是可以的。对于那些不容易开展动手实验活动的教学内容,我们是可以用视频课件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从而去激发起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进而让学生理解接受这些知识。不过要实现这一目的,我们仍然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才可行。在上《养蚕》时,我除了制作PPT图片课件外,还在视频网站上搜索下载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特别是其中一段名为《蚕》的视频是从蚕的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来简要地介绍了蚕的一生,恰好与教材的教学内容紧密相连(视频的时间为8分钟)。当我播放这段视频给学生观看时,学生个个都看得津津有味,兴致非常高。随后学生对相关的学习活动也很投入,教学收到了期望中的效果。这让我深深地意识到:在科学课中如果能以视频课件的形式呈现教学相关内容,是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两点认识纯属本人在科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其中对于利用视频课件来呈现相关的教学内容这一点认识上,我们还可以向课外延伸。我们可以向学生大力推荐一些科普影视,鼓励学生在课外去观看这些适宜的科普影视。因为许多科普影视几乎都是老少皆宜的,像中央十台科教频道的《走近科学》、《百科探秘》、《探索发现》等等,我们都可以向学生推荐,同时也可以鼓励有网络条件的学生登录央视的网站进行视频点播观看。因为有些科普影视所介绍的科学知识能与我们的科学教材里的内容紧密相连,像《太阳系》、《银河系》等,这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一些科学知识的理解。另外,科普影视不但观赏性强,为我们呈现出许多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也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吸引人。所以,鼓励学生在课外观看适宜的科普影视,也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从而喜欢上科学,进而喜欢上我们的科学课。这样一来,我们科学教学的有效性不就更有保障了吗?
总的来说,我们科学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了实现这一宗旨,我们就必须让学生高兴地走近科学,以崇尚科学为荣,从而才能走进科学的世界里。而我们科学教材中那些不便开展动手实验活动的教学内容要是能以PPT图片课件或是视频课件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是一定能够激发起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吸收。然而这些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就像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面对这一现状,我们科学教师要做的就是为学生架起那一座信息技术的桥梁,保障学生走近科学之路的畅通,让学生高兴地走近科学,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而要架好这一座信息技术的桥梁,我们科学教师就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才能制作出PPT图片课件和视频课件。而后我们在科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课件,把相关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从而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作用,突出了科学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