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小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科学 > 资源共享

生成的课堂,有效的处理,高效的收获

发布者:cj_yuping   发布时间:2011-12-21 21:28:02   点击数:

一次科学课上,我正在指导学生做实验,一切进行得非常顺利。过了一会,我发现张涛同学瞪大两只眼睛,他不是在看我,而是看着教师北面的窗户,我注意了他一会,他还是没有注意到我。我只能叫他了:“张涛,你在看什么?”他回过头朝我笑了笑:“我在看窗户,这窗户为什么会有水蒸气呢?”这时我才发现,教室里北面的窗户已经全部都有水蒸气了。同学们听了张涛的话都回过头去看,觉得很稀奇。正在做的实验册都不去管它了。我突然灵机一动,这不就是课堂生成吗?我应该好好地利用这个机会。于是,我对同学们说:“我们先来解决张涛这个问题好不好?”“好!”同学们是异口同声回答。那谁能来解释一下这个现象呢?同学们举手的人有五、六个,其他同学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让举手的同学说,它们也说不清,只是有点模糊的概念。我就让它们全部坐端正,听我说原因:是因为今天外面下雨,气温比较底,有冷空气来了,而教室里面有这么多人,教室里的温度比外面高,当教室里的热空气遇到冷玻璃时,热空气里的水蒸气就会变成小水滴,这个小水滴附在窗户上,窗户就变白了。这时,又有同学发现教室南面的窗户上还是和原来一样,透明的,没有北面的现象,就举手问了这个问题。我说:“能不能你们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根据老师刚才的分析,应该能找到一些线索。”同学们经过认真思考,有一、两位同学举手了,说的答案基本正确。我再加上一句:其实只要我们能理解了一些科学原理,就能解释一些我们生活中的现象了。
经过了这个小的插曲,课堂又恢复了以前的平静。这堂课让学生学到了预设以外的知识,既活跃了课堂,又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我们上课不一定要让学生学全预设的知识,只要能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这样的课堂就是有效的。
再看一例:这也是我自己在今年执教的一堂课,内容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空气的性质》。我按照预设好的教学设计流程进行教学。在做“喷气气球充气量的多少与它跑的距离是否有关?”的实验时,第一个气球是按照预设向前前进的,然而第二个气球在实验时却出现了状况,它在原地动了动,最后是往长气球中间缩了,没有按照原计划向前进,而且连续几次都是这种状况。这种情况与我设计的相差很大,但是我并没有放弃让学生时刻养成留意各种现象的习惯,我接着就提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你们能找出其中的原因吗?学生们是大眼瞪小眼,东张西望后没有人举手。我就说:“请同学们再看一遍,发现这次与第一次的情况有什么区别,然后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往中间缩的情况?”通过再次实验,有些同学找到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就是第一次气球打气时,气球前后粗细是差不多的,而后来几次气球都是中间特别大,前后不一样粗细,但是还是不能回答为什么会往中间缩。这时候我就给学生讲这其中的原因了:是因为气球本身的材料有弹性,当中间特别大时,中间部分的收缩力就小,而两端的收缩力较大,导致了气球往中间缩了,而不向前去。最后,我又找了好几个气球,直到充气后前后差不多大小才进行实验。结果当然按照预设的那样:充气多的气球跑得远,充气少的气球跑得近。课堂在经历了一些插曲后终于回到了正途。
一堂普通的科学课,让我体验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也深深感受到了预设与生成的重要。“映阶碧草自春色”──台阶上的小草虽然不起眼,但诗人用心灵发现了它的生命价值,发现了每一个生命独特的春情、春意。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像这位诗人一样,用自己的慧眼去捕捉课堂中的每一朵浪花,每一抹亮色,让他们自由畅谈个人真实的想法,使课堂在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导,在引导中感悟,那么我们的课堂也将在生成中绽放生命的旋律,课堂也会萌发个性化的气息,听到学生灵动的表达。这样的课堂,一定会时时精彩的!我们也会在课堂中找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