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科学课堂的主人
发布者:cj_yuping 发布时间:2011-12-21 21:07:21 点击数:
科学课要“以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问题来学习,再通过学习来生成新的问题,打破时空界限,开展后续性研究活动。只有把科学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方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
执教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蜗牛(一)》时,我鼓励学生在充分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观察蜗牛的运动后提出自己尚不明白的问题和对蜗牛感兴趣的问题。学生的话匣子一打开,犹如滔滔江水,有些问题立足教材但又超越教材,为了不让提问者失望,我采用两种途径一一化解:先让课前准备充分的同学帮助解答,全班同学无人正确解答的时候就由老师负责解答。
蜗牛爬过的地方为什么留下一条线?提问的学生刚说完,就已经有同学抢答,“蜗牛的腹足上有足腺,能流出黏液,它爬过的地方会留下黏液,留下的黏液就成了一条线”。那蜗牛为什么会分泌黏液呢?刚提问的同学又进一步追问。答问的同学胸有成竹:“这问题其实很简单,蜗牛足下分泌黏液,是对身体自我保护的一种措施,黏液可以降低摩擦力以帮助蜗牛行走,还可以防止蚂蚁等一般昆虫的侵害”。那你知道蜗牛还有哪些自护措施呢?另一名同学接着问。“当然知道!蜗牛的外壳就是起保护作用的”,答问者毫不犹豫,脱口而出。那蜗牛的壳是不是它身体的一部分呢?“蜗牛的壳与身体可以分开,不是蜗牛身体的一部分,而是保护外壳” 。答问者落座时,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
紧接着问题接踵而至:蜗牛的“角”有什么作用? 蜗牛有不有牙齿呀?有多少颗牙齿呢?蜗牛的天敌是谁呀?蜗牛是害虫还是益虫?蜗牛有什么作用呀?蜗牛最喜欢什么样的环境?蜗牛的寿命长不长呀?蜗牛缩进壳内后怎么呼吸?由于课前我要求学生尽量多查找关于蜗牛的相关知识,多数同学准备十分充分,所以问题都一一化解。
一个带着眼镜的女生问:“我曾经捉到一个蜗牛,将盐撒到蜗牛身上,蜗牛就化成水了,是为什么呀?”问题出来后没人应战,教室里鸦雀无声,我知道全班同学都在期待老师,我告诉大家这是盐对蜗牛表面产生的反应,因为蜗牛表面(除了壳)有一层黏液,有利于蜗牛的运动和皮肤辅助呼吸,当你撒上盐后,蜗牛运动和呼吸能力降低,黏液渗到体外,使蜗牛身体萎缩、细胞缺水,这时的蜗牛好象被晒干一样,但不是化成了水。
最难的问题是一位平常较为调皮的男生提出的,他说他在网上看到蜗牛是世界四大名菜之首,为什么我们这里没人吃蜗牛呀?问题的确很刁钻,因为我们巫山各大餐馆的菜谱上根本就没有用蜗牛做原材料的,我也压根没有见过这道菜。还好,我“U”盘中收集有相关资料,于是通过多媒体将材料展示给大家,让学生自己快速浏览并尽量多记住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蜗牛与鱼翅、干贝、鲍鱼并列成为世界四大名菜,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上等食品。蜗牛是世界四大名菜之首,是国际市场上七种紧俏的野味之一。其蛋白质含量为60.42%,在蛋白质的含量和质量上居世界动物之首,胆固醇几乎为零,脂肪低于2%,含有人体所必需的二十多种氨基酸。同时,在蜗牛肉中含有人体所需的钙、磷、铜、铁等矿物质。此外还含有一些特殊的酸类、VB族、抗菌素等药用成份。蜗牛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近代营养学家和美食家全力推崇的一种高营养保健食品。蜗牛的种类很多,约25000多种,遍及世界各地,仅我国便有数千种,除入药外绝大多数种类都不可食用,我国有食用价值的约11种,如褐云玛瑙蜗牛、高大环口蜗牛、海南坚蜗牛、皱疤坚蜗牛、江西巴蜗牛、马氏巴蜗牛、白玉蜗牛等。现在世界各地作为食用并人工养殖的蜗牛主要有三种:法国蜗牛、庭园蜗牛、玛瑙蜗牛。(法国蜗牛:法国蜗牛因其多生活在果园,故又称为苹果蜗牛、葡萄蜗牛。这种蜗牛壳厚,呈茶褐色,中间有一白带。其肉质为白色,且质量好,是同类产品中的佼佼者。意大利庭院蜗牛:此种蜗牛外壳为黄褐色,有斑点。肉有褐色和白色两种,其肉质较好。因多生活在庭院和灌木从中,故称庭院蜗牛。玛瑙蜗牛:玛瑙蜗牛原产于非洲,故又称非洲大蜗牛。这种蜗牛外壳较大,壳身有花纹,呈黄褐色。肉为浅褐色,肉质一般)。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对教师心理素质、教学机智、知识素养、知识储备的挑战,这种挑战能充分发现和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对于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升也是一种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