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中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政治 > 教学资源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单元备课参考

发布者:cj_lihua   发布时间:2011-11-28 16:16:42   点击数:


第三单元 融入社会 肩负使命

一、本单元的地位

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是在参与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为此,本单元在第二单元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关注经济发展、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在这种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加深对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增强对党、国家和社会主义的感情。因此,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对第二单元内容的具体化,更好地了解第三单元的内容,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第二单元的内容。同时,第三单元对于学生了解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确立共同理想,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统一起来,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如果说,本书四个单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第三单元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全书一根完整的链条,第三单元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把握好这一环,是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重要基石。

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本单元由主题探究“关注校园周边文化 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和第八课“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组成。

本单元共分三课。

第六课的主题是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主要帮助学生了解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人大的职权;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意义。

第二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主要让学生了解宪法的重要作用,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区别,树立宪法意识;宪法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

第三框“依法参与政治生活”,主要让学生知道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内容、行使渠道,怎样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政治义务,保守国家秘密,树立国家安全意识。

第七课的主题是如何参与经济生活。

第一框“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主要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目标、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等。

第二框“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主要讲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四个尊重”等。

第三框“学会合理消费”,主要引导学生培养合理消费的意识和能力等。

从整体上看,这三框内容从国家和个人相统一的角度引导学生参与经济生活,分析、认识经济现象,关注国家经济建设。

第八课的主线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第一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要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中的重要地位,知道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第二框“灿烂的文明之花”,帮助学生了解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我国人民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造,也是加强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明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激励学生自觉投身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主题探究

①探究目的

融入社会,重在参与。但是,参与不应该是盲目的,而应该是有目的、有过程、有感悟、有收获。如何引导学生逐步做到这一点呢?一切都在于不断实践。本主题探究引导学生对校园周边文化环境有重点地进行调查,了解文化设施的种类、数量,了解学生的文化消费水平及文化营业场所是否有违规行为等。在调查的基础上,写出一份调查报告,针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倡议,行使监督权。可以看出,这一包括调查目的、调查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倡议、行使监督权等多个环节的过程,就是一个重在参与、体验、感悟、提高的过程。

②操作建议

以小组为单位,以自我推荐的方式,选出组织者;

结合平常的观察,小组讨论周边校园文化环境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同学有哪些不良影响;

以小组为单位,列出调查提纲;

用适当的方式,如不定期抽查等,了解情况,作好记录;

小组针对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倡议,行使监督权;

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情况,总结经验教训。

③应注意的问题

对于中学生来说,迈开双腿,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可能有畏难情绪,老师要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大胆地深入生活,走向实践。一些学生在调查过程中可能比较盲目,没有正确的方式方法,不能发现问题。对此,请教师在进行主题探究之前,宜让学生充分准备,最好鼓励学生制订比较详细的调查计划。鼓励学生提出切实可行的倡议,最好能在全班进行评比,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结合学生自己提出的倡议,鼓励学生用实际行动加以响应,引导学生自觉拒绝种种负面文化的影响,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请鼓励学生结合所学过的知识及当地的实际,行使监督权。例如,可以成立学生监督小组、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不管这些监督的效果如何,能培养学生依法行使监督权的意识,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这本身就是十分有益的。为了更好地增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他们依法维权的能力,教师还可以结合这一次主题探究,与班主任联系,组织一次演讲比赛、作文比赛,以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竞相参与实践和知法、懂法、守法等能力。

师生互动──例3

第八课:“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作用”(教材106页)

这个活动是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谈谈对其作用的体会。进行这一探究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体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对于保护环境、增强人们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尊重科学的意识、重视人才的意识、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等方面的作用。在探究的过程中,不必拘泥于某一方面,而要引导学生结合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实际,从各个方面进行思考,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分析事物的能力。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