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音乐课学生的兴趣激发
发布者:cj_xudd 发布时间:2011-09-28 09:54:15 点击数:
浅谈中学音乐课学生的兴趣激发
摘要:新课程改革给音乐教学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音乐课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本,“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缩短音乐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立足于音乐学习方式的改变,关注于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为了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音乐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理念,采取适当教学策略和方法,通过赏识激趣、表现激趣、乐器激趣、音画激趣、比赛激趣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构建一个自主、和谐、互动的真情空间,使音乐课成为学生心目中一门充满魅力的课程。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中学音乐 兴趣 教学策略和方法
传统的音乐教学以老师讲解、示范为主,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积极性大减。学生觉得单调无趣、陈旧不流行,当然就没有兴趣可言。加之音乐课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学生就不太重视,会出现课堂纪律松散、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教学任务就不能很好地完成。
现在,很多中学生都喜欢唱通俗歌曲,有自己喜欢的歌星。这些歌曲,大多是学生通过电视、网络、电台或者听MD、CD、MP3等学来的,这些都说明学生还是很喜欢音乐的。
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我深深体会到,音乐教师既要有音乐艺术素养,更要有教育艺术素养。多年来,在平时的音乐教学工作中,我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通过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手段,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此,与同行交流探讨。
一、赏识激趣,让学生在欢乐的心情中学习音乐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和态度表现。在教学活动中,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及内化。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的双向交流过程,也是学生对音乐作品内容的理解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的疏导功能,激发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让感受扎根于学生的心灵。因而教师要时刻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动向,细心留意每个学生的眼神、表情,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如在欣赏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金色秋天》时其中有一首笛子独奏曲《扬鞭催马运粮忙》
1=C 热情 欢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