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情感教育

发布者:cj_xudd   发布时间:2011-04-26 14:56:55   点击数:

音乐与情感教育

 

  感情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感情关系,就能实现教学中积极、有效、高质量的多项互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重视学生的感情体验,在抓好音乐基础知识和演奏技巧能力培养的同时,重视并加强感情教育。

  爱是教育事业本身的内在要求。正因为教育事业是需要投入爱和心灵感情的事业,所以教师首先要热爱本职工作,要有高尚的职业感情和职业道德,要关爱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以自己热情饱满、积极奋进的工作态度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缺乏关爱的教育必然是冷漠、机械和无效的教育,没有关爱和耐心、缺乏宽容和冷静的教师也无法获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引发学生的感情。

  良好的音乐活动环境,是感情教育的基础条件,感情总是带有情景性的。就学生而言,如果遇到高兴的事情,他就愉悦兴奋。遇到不高兴的事情,身处压抑悲哀的环境中,他的情绪会变得低沉消极。就教师而言,应该从学生的思想感情入手,为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稳定的思想情绪和学习兴趣创造条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就音乐教学而言,我国音乐教材编选的多是古今中外的名作品,应该说每一个作品都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所以,教师不能只是要求学生完成作品,而是应该引导、启发学生从音乐作品整体上把握和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依据作品的创作情境,激发学生的感情涟漪,使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的感情充分得到交流和融合,使音乐表现更有生命力。那么,怎样才能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引发学生的感情呢?我认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介绍作者引入环境,分析作品进入环境,利用技巧扩展环境,培养兴趣创设环境,尽可能地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情兴趣,达到创设音乐环境的目的。

  在感情教育中目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重视专业教育,轻视感情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只注重音乐知识的传授、演奏技巧能力的培养,轻视感情教育,使音乐教学中缺乏美感和吸引力。学生学习如同嚼蜡,单调枯燥,兴趣索然,音乐教学效率低。笔者认为,教师的情感不能游离于学生的情感之外,不能只管,不管。在教学实践中,在抓音乐基础知识、演奏技巧能力培养的同时,应重视加强情感教育,从而优化音乐教育。二是重视好学生,轻视后进生。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对有灵气的学生期望较高,投入较大,对灵气不足的学生缺乏爱心、信心和耐心。笔者认为,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心灵沟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的评价者,更重要的是感情的传递和沟通者。学生在课堂上的所有现实表现,不管是正确或错误,都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关键要看教师怎样恰如其分地利用和开发这些资源。奥尔夫曾经说:每一个孩子的心里都有一颗音乐的种子,教师的作用是要使这颗种子发芽。要使这颗种子发芽,就要建立与学生平等对话,感情交流,相互沟通,和谐融洽的关系。

  总之,音乐教学中的感情体验,对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纯洁的感情,贤贞高尚的节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对学生学习音乐基础知识,掌握演奏技能和技巧有着极大的推进作用。因此,音乐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使学生的感情体验成为教学内容的血肉。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使音乐教学在教师、学生、音乐互为一体的互动中得到优化。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